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原方案设计中幼儿与交警交流的环节难以让幼儿真正萌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不妨改成让交警通过真实的照片、录像资料等,讲述一些事例,让幼儿从不遵守交通规则带来的后果中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基于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他们掌握交通规则应集中在“过马路”这一要点上,所以教师应有侧重地介绍过马路的方法。为了便于幼儿记忆,教师可引导幼儿明确以下几个重点,使幼儿获得清晰的认识。如,横穿马路要走天桥、地下通道或斑马线;走斑马线时要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在马路上行走要靠右侧人行道,等等。●在“过马路”游戏中,教师应…  相似文献   

2.
一节有效的韵律活动是教师在幼儿充分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激发孩子的创造思维,让幼儿在快乐中创造性地结合音乐中各要素,通过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反映音乐的性质,让幼儿在快乐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巧妙地用身体动作将音乐与动作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理念,给传统的幼儿美术活动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挑战,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让幼儿带着疑问走向生活,再由生活走向绘画幼儿绘画就是让幼儿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用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比如画西瓜,可先让幼儿吃西瓜,让他们通过直接观察以及教师的提问让他们知道西瓜有圆形、也有椭圆形的,瓜瓤是红红的瓜子有咖啡色的,也有黑色的。这样幼儿就有了鲜活的素材,画起来就得心应手了。二、让幼儿边玩耍边做手工制作在手工制作活动中,我先把幼儿分组,让每组的每一名幼儿做一个有趣的动作,其他幼儿把这个动作用纸或别的材料做出来。…  相似文献   

4.
郑三元 《教育导刊》2009,(12):31-32
本期问题:幼儿园艺术活动中“认知浓缩”的做法是否可取?最近。观摩一位教师组织的活动“花的联想”。教师先是播放一小段关于花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的课件,然后提问:“花是怎样开的?”她要求幼儿做出花开的动作。有的幼儿把双手合在胸前然后打开:有的则是蹲下身子把双手合在头顶,随着身体向上伸展,双手向上转圈做花的生长动作。教师的意图是让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现花的生长,侧重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然而,  相似文献   

5.
让幼儿“想跳舞”,激发和保持每一名幼儿对舞蹈的兴趣非常重要。我们的几点成功的做法有:1.边说边做我们自始至终结合幼儿舞蹈动作的要领编一些小儿歌小口诀,让幼儿边说边做,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如让幼儿学习立腰,就让幼儿边学"呷呷"叫边立腰,然后放松,再重复。又如起踵练习,为了让幼儿掌握向上的直立感和锻炼腿的能力,我们让幼儿边做边说:"一二三四上楼梯"等等,把枯燥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游戏。幼儿兴趣颇高,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了动作,锻炼了身体。2.以故事引入为了更好地让幼儿理解舞蹈动作…  相似文献   

6.
在音乐或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中,常见一些教师让幼儿闭眼欣赏,其目的无非是让幼儿排除一切干扰,集中思想,专注欣赏。笔者认为,幼儿不同于成人,他们往往对动作的反应更清晰。老师要求闭眼,幼儿惟恐闭眼不紧,容易把注意力放在使劲闭眼上,哪儿  相似文献   

7.
这首诗歌用儿童的视角捕捉生活中的诗情,用儿童的心灵体味风儿的情感,意境优美而富有情趣。所以我觉得该活动应从理解、体验诗歌的意境入手,以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轻松愉悦地感受风、寻找风活动前,教师可带领幼儿到草地上、池塘边等地方找一找哪儿有风,说一说是怎么知道的,以丰富生活经验,为诗歌教学作铺垫。●视听相融地理解、体验诗歌意境把音乐融入文学作品的学习,可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轻柔舒缓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将循环播放,让幼儿不知不觉地融入诗歌的意境中,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声情并茂地朗…  相似文献   

8.
胡说歌     
~~〔提示与建议〕这是一首曲调活泼、诙谐有趣的歌曲。笔者将原歌曲的长音变为休止符,以便幼儿在休止符处为歌曲配上相应的滑稽动作或按节奏回答“不是”,使歌曲更具趣味性、互动性。这首歌曲适合大班幼儿学习。在教学时,教师可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滑稽、风趣,引导幼儿按节奏学说歌词,重点掌握弱拍起唱的乐句。然后,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滑稽、好笑的风格。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手套、袜子、围巾等种种生活物品,启发幼儿大胆想像违反常理的穿戴行为或其他行为,即兴创编歌词,如“你把鞋子穿在头顶上吗”“你用…  相似文献   

9.
常规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规则,它把一日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提高幼儿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将音乐有效的融入到幼儿的常规教育中,以音乐信号代替教师的指令或命令性语言,尊重幼儿的人格和身心发展规律,融洽了师幼关系,减轻了教师不必要的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一次,我在给实习生上泥工示范课,内容是“坦克”,要求幼儿在学会搓、捏、团、压的基础上,用堆砌的方法,塑成坦克。做作业时,我先让幼儿看了整体范品,然后分步示范,最后由幼儿自己做作业。做完作业,我让他们将自己塑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不是教幼儿算多难的题,而是要根据数学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的特点,在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分析、概括、判断,以发展幼儿的智力。上幼儿园的孩子,大多都会口头数数,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让幼儿按自然数的顺序,用右手从左至右点着实物数数,做到手口一致,不重数、不漏数。手指动作或微微点头动作相互协调配合,可帮助幼儿理解数词和物体的数量相对应的关系,掌握数的实际意义。数到最后一个数目时,声音可提高一些,借以强调总数或用概括化的姿势帮助幼儿理解总数的意义和有意识地记住总数。在教幼儿数数时,教师  相似文献   

12.
会变的水     
动作说明:这是一则富有创意的音乐游戏。前面一段为歌曲。曲一至曲三表现了水的三种形态。游戏时,幼儿四散站立。唱完前面一段歌曲后,教师可弹奏曲一至曲三中的任何一段,幼儿用相应动作表达出乐曲所表现的水的某种形态。每段动作提示:曲一:表现水变成水蒸气,在空中轻盈飘荡。幼儿可做四散飘动的动作。曲二:表现水在冷风吹动下结成了冰块。幼儿可  相似文献   

13.
幼儿思维发展经历了直觉行动性思维、具体形象性思维、抽象逻辑性思维三大阶段.三岁前的幼儿思维是以直觉行动性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必须随着动作或行动进行,是思维的低级阶段.而三至六岁的幼儿则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他们逐渐摆脱对事物的感知和动作的信赖,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属思维的中级阶段.如何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具体形象性思维?我们借助了投影、幻灯、电视、录像、音响等电教手段收到良好效果.一、清晰图像替代传统挂图,丰富表象由于3—6岁幼儿的思维已能摆脱对实物和动作的依赖,但又必须借助于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便常使用教学图片或挂图,帮助幼儿增强感性认识.投影或幻灯优于传统挂图是因其图像清晰、画面较大,幼儿在任何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图像,更重要的是幼儿对银幕图像产生的兴趣往往比绘画在纸上的图像更强烈!如用摄影手法制作的幻灯《苍蝇》,它能把实物图像放大上百倍,清楚地把苍蝇的每一部位、每一特点都真实地反映在银幕上,过不了多久,幼儿便能准确地描述出苍蝇的外形特征.又如录像片《青蛙冬眠》.它通过特殊的摄制.让幼儿惊奇地观看到青蛙是如何在冬季伏在松软的泥土上,然后用两只后腿刨开松土.一点一点地钻入泥土里.从而进入冬眠状  相似文献   

14.
拉丁舞作为国际标准舞的一部分,在完成动作时有一定的规定,不但要求舞步踏上音乐节拍,而且要用身体的律动去吻合音乐的节奏,对于孩子的确是个难题。如何让幼儿快乐学“拉丁”?一、激励兴趣在拉丁舞教学前,教师应让幼儿在情感上有初步体验。如教伦巴舞前,教师先演一段黑人头顶大筐搬运水果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幼儿就会在以后的训练中模仿。在拉丁舞教学时,教师对幼儿的动作掌握、训练情况应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尽量不用指令性语言、批语性语言。在幼儿刚刚进行拉丁舞入门训练时,先引导幼儿说一说为什么学拉丁舞?教师随机进行激励…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中教师让幼儿排成两队,整齐划一地沿着路线进行比赛,似乎让我看到了幼儿在等待时无奈、期盼的目光。这样的安排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无法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如果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喜欢的游戏方式,如以钻山洞(爬过钻桶)、过山坡(从轮胎上爬过去)等形式去“寻宝”(红色和绿色的圆形花片、方形花片,可将花片按颜色或形状分类摆放)。这样在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的同时,也使每个幼儿获取多方面的经验。关注个体差异$江苏南通市虹桥幼儿园@陶玉玲  相似文献   

16.
仅仅通过与交警对话,在操场上玩“过马路”的游戏,幼儿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学会运用交通规则的。只有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才能使幼儿真正掌握交通规则。●到小学去1.带幼儿步行前往小学,提醒幼儿靠人行道右边行走,眼睛向前看,不奔跑等。2.途中可让幼儿观察行人是如何行走的,马路上有哪些交通标志,这些标志有什么作用,等等。3.引导幼儿听从交警或信号灯的指挥,尝试过马路。●与交警对话1.幼儿选择一处合适的地方,观察马路上的行人,辨别他们是否遵守交通规则,为什么。2.教师请交警对幼儿的判断作进一步的解释。3.向交警请教平…  相似文献   

17.
1.三月的春风●从教室的窗口向外观察,让幼儿描述风是怎样吹动物体运动的。教师应在黑板上或图表上记录幼儿的观察结果。●在一个有风的日子里,带一小组幼儿到室外去。发给每人一根系有一根布条的小竹杆,让幼儿举起竹杆,注意指出布条指向什么方向,布条是不是总指向同样方向。  相似文献   

18.
该方案存在教学重点不明确、容量过大的问题。如,第二环节教师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以及幼儿练习所占时间较多;第三环节请幼儿吃东西,重复第二环节;最后还要跳筷子舞,用筷子作画,进行搭建游戏。显然该活动重点不明确,容量太大,不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我建议把活动重点定在发现筷子的“神奇”上,设计系列活动:利用日常进餐时间先让幼儿熟悉筷子、使用筷子,为这一活动的开展作铺垫。在此基础上提供萝卜丝、土豆丝、面条及叉、筷子、勺子等材料,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对比发现筷子的神奇、方便之处。由于这一结果是幼儿自己发现的,他们一定…  相似文献   

19.
一、设计意图3~4周岁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模仿能力和初步的创作冲动。为了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而设计了“动感娃娃”活动。本活动以“电动娃娃”作为切入口,让幼儿从观察到模仿,从模仿开始到简单的动作创编,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受音乐的快乐及舞动的乐趣。二、活动目标使幼儿能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做动作;帮助幼儿学习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三、活动准备电动娃娃一个,活动音乐一段,录音机一台,自制小舞台一个。四、活动过程(一)律动入室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按…  相似文献   

20.
小司机     
人数:8或12名男孩。道具:“卡车”(小椅子的靠背贴上画有正面卡车头的图片)。动作说明:曲一:①~④全体幼儿双手前伸端“卡车”(椅子朝前,椅面朝上),从舞台内侧一角向斜前方碎步跑。⑤~⑧动作同前,由斜队在舞台前跑成横排。⑨~⑩动作同前,由一横排跑成4人(或6人)一组成两横排。(11)~(12)动作同前,前后排交换位置。(13)~(16)动作同前,向右转身成纵队,左右交换位置。曲二第一段:①~②动作同前,原地小碎步跑动。③~④动作同前,全体幼儿屈膝,碎步逆时针自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