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主体潮流之一,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和民俗旅游活动的开展是构筑地区旅游特色的关键。黑龙江省民族民俗特色浓郁,民俗旅游资源“丰饶”,民俗旅游极富发展潜力。本文从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特性的剖析认识出发,指出了黑龙江省民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主题、布局形式及项目方案等,为黑龙江省民俗旅游业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形式之一。黑龙江省民俗文化底蕴丰厚,已成为民俗文化旅游大省。本文在分析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特色和开发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策略.为黑龙江省民俗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民俗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边疆省份,拥有极为丰富、独特的民俗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民俗旅游的优势。近年来,黑龙江省依托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俗风情旅游,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随着旅游产业的逐渐成熟,尤其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黑龙江省民俗旅游面临着全新的形势。在此情况下,通过采用SWOT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发展民俗旅游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全面地分析,依据分析结论,制定发展战略,从而促进黑龙江省民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俗旅游是时下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旅游形式,民俗旅游产品是当前最具有垄断性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之一。汝城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但其开发状况不尽人意。笔者从汝城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色入手,分析了汝城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旅游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而民俗旅游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形式之一。天津是一座具有600多年悠久传统习俗的城市,文化底蕴丰厚。本文通过分析天津民俗旅游的形成,探讨了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提出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与策略,为天津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韫 《昆明大学学报》2006,17(Z1):33-36
伴随着旅游业大踏步地向前发展,开发能反映民族性格,代表民族特征的民俗旅游已成为一个新的旅游发展方向.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除了拥有丰富而瑰丽多姿的自然旅游资源外,还拥有浓郁奇特的多民族风情文化.文章通过阐述了云南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特点,分析讨论了云南少数民族民俗旅游的开发价值,从而进一步讨论了加快云南发展少数民族民俗旅游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安徽淮北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由于种种原因,本地区的民俗旅游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发.蚌埠市具备大力发展民俗旅游的基本条件.要建设成为本地区的旅游中心城市,就必须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定位、给予资金及政策支持,要注重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相结合,大力开发民俗旅游产品等.  相似文献   

8.
民俗旅游是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贺州民俗资源异常丰富,对民俗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必将促进贺州旅游业的发展,并为贺州打造优秀旅游城市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9.
民俗旅游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对游客有强烈吸引力的、具有明显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业已成为当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回族的风俗文化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具有极为典型的伊斯兰文化特征,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开发潜力巨大。在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内容进行精选。一是要重视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其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突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增强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二是充分体现并尊重回族的民俗习惯,防止将回族民俗文化庸俗化、伤害回族民族情感的猎奇行为。三是注重回族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增强回族民俗旅游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民族文化特色。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是寻找回族民俗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契合点,重点围绕回族清真饮食、回族节庆、回族服饰、回族艺术、回族民俗观赏等方面内容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阿细红万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为发展民俗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对阿细红万村旅游资源类型及分布讨论,旅游资源评价,市场及开发层次分析,提出旅游资源开发的合理化建议,更好地传承阿细民族文化,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品牌,将红万村发展成国内著名的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区.  相似文献   

11.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文化类型的旅游活动已经越来越热,但是丰富多彩的九江民俗旅游资源却未被开发出来。文章分析了九江民俗旅游资源的形成及特征,结合九江民俗旅游资源的实际,提出开发战略,以期对九江民俗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2.
成都"茶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馆文化是一种民俗旅游资源,反映了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成都茶馆文化作为传统民俗文化,充分体现了成都的时代风貌,旅游开发价值较大。本文论述了成都茶馆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开发潜力,并对其开发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民俗旅游产品越来越为高端旅游市场的新宠,民俗文化的消费成为人们出行游玩的重要诉求,在旅游市场中的重要性日渐明显,所以发展民俗旅游是大势所趋。赣南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发展民俗旅游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试从文化保护方面进行探讨并基于钻石模型理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西民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具有独特性,但是,由于三江经济基础薄弱,旅游资源开发理念偏差等原因,在开发、利用民俗旅游资源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通过把握本地民俗旅游特色,加强统筹管理;重视民俗旅游资源源头建设,实施强本固基,可以提升三江民俗旅游现实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使游客借助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兰州境内丰富多样的民俗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等方面,并能及时了解、安排和调整其旅游计划,达到智能感知和方便利用的目的.兰州民俗旅游资源具有独特、鲜明的地域特色,应进一步开发研究,将智慧旅游引入民俗旅游,实施智慧旅游战略,提升兰州在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旅游城市的内涵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青海互助土族民俗旅游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青海互助土族民俗旅游的开发现状,采取实地踏查法、问卷访问等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并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土族民俗旅游开发的优势、弱势、机遇与挑战;分析阐述了土族民俗旅游给当地经济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构建互助土乡民俗风情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思路;其发展模式是:建立主题鲜明的土族文化旅游区;利用节会集中展示土族文化旅游资源;建立土族文化博物馆;利用研讨会挖掘土族文化旅游资源内涵。  相似文献   

17.
闽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秋艳 《华章》2008,(15):157-158
从分析闽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特殊性出发,在分析闽北民俗旅游资源特征、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闽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原则,并探索闽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若干对策,以期对闽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资源是内蒙古地区草原游牧民族与狩猎民族,即蒙古族和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自治民族独有的具有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俗事象的总和。具有地域性、民族性、自然性、神秘性、稳定性、情感性等特征。开发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资源应正确认识和掌握有关民族政策,研究并遵循重点开发、区分主次、注重效益等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在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下,农村地区不再简单的依赖农业与工业来带动经济发展,借助当地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突出.端午节作为浙江省乡村地区重要的民俗节日在全省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参与程度与热情,并逐渐成为浙江省民俗活动的典型代表.本文从乡村端午民俗旅游资源的视角出发,以端午民俗旅游节庆为研究重点,对浙江省乡村端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江南古镇南浔旅游资源开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浔是我国著名的六大江南古镇之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人文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水乡文化浓郁,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对南浔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坚持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突出独特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等原则.在具体措施上,要制定完善可行的方案,开发具有特色的民俗旅游项目,设计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修缮和保护古建筑,处理好群众利益与古镇环境之间的关系,加大宣传力度,创出古镇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