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早在1959年周恩来总理就说过:"你们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司马迁,当司马迁."为正确理解和执行总理的指示,当时国家档案局局长曾三同志于1963年7月3日写信向郭沫若提出:司马迁不仅是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天文学家,而且也是一位档案工作者.郭沫若同志在7月4日复信,列举史料,作出"偏向于司马迁曾是一位档案工作者"的判断.吴玉章同志也很快复信同意曾三同志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一、德行高洁司马迁曾说过"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司马迁为什么会忻慕晏子呢?在晏子的传记中,司马迁讲述了了两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伟大的档案工作者。司马迁编写《史记》采用了大量的档案史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档案的利用,就没有《史记》的完成,更没有《史记》对后世如此之大的影响力。司马迁在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编研等各个环节,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做法。  相似文献   

4.
1959年6月10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亲切接见参加全国档案工作先进经验交流会的一千多名代表,在与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的曾三等档案干部谈话时说:“你们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司马迁,当司马迁”,要求档案工作者要像司马迁那样,利用档案,研究历史,编修历史,为国家的档案和历史研究做贡献.曾三把周总理的指示传达给与会代表,与会同志深受教育和鼓舞.会后,曾三还分别写信给郭沫若、吴玉章等史学大家,向他们转达周总理的指示,并请教相关问题.郭沫若回信说,“我倾向于认为司马迁曾经是一位档案工作者”.吴玉章也认为,“司马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天文学家,而且是一位档案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伟大的档案工作者.司马迁编写<史记>采用了大量的档案史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档案的利用,就没有<史记>的完成,更没有<史记>对后世如此之大的影响力.司马迁在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编研等各个环节,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因为有周恩来总理“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司马迁,当司马迁“ (1959年接见全国档案工作先进经验交流会议代表时的讲话,见&lt;曾三档案工作文集&gt;第309-310页)的指示,加之鸿篇巨制--&lt;史记&gt;的千古流传,广大档案工作者对司马迁在中国档案史上的杰出贡献都耳熟能详,并一直作为学习的榜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  相似文献   

7.
知识与趣味     
文章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古人就有这种主张。司马迁曾说:庄子“学无所不窥”,他写的文章善于“指事类情”。前者指学问广博、说的是知识;后者讲描叙生动,谈的就是有趣味。关于这个问题,鲁迅不仅有很多精辟论述,而且还身体力行。他写的许多文章,就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相似文献   

8.
张志汉 《图书馆界》2009,(3):19-20,23
司马迁编撰《史记》引录文献,有自己的考信原则,或取或舍,其中充分体现了司马迁通达宏博的文献观和目录学的方法论。文章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叙录体裁、发凡起例、互见法、并录等几个方面,考证了司马迁对中国目录学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9.
关于孙武与《孙子兵法》一书的关系,学界一致认同"司马迁肯定孙武著《孙子兵法》说",但是从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提供的线索仔细分析,却存在若干疑问,利用这一内证,结合司马迁的史料观、书法以及其传记原则等外证,可以做出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史记》①不同篇章或同一篇章前后对于同一史实记述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有纪年类、人物类、地理类、史事类等四种类型.考究差异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史记》文本在流传过程中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司马迁本人所为,司马迁著史时,其处理史料的方法、行文笔法、史学思想、个人疏略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史记》记述上的前后差异.本文仅就司马迁处理史料的方法与《史记》记述前后差异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杂文与新闻,这似乎是相隔甚远的两码事,我却把它们捏到了一起。记者习惯于用事实说话,到哪儿就去拜访事实,寻求事实,记录事实。然而,十多年的新闻实践告诉我,如果缺乏杂文修养,报道太实在了,反而有先之“死”。其实,我国伟大的历史家,也可以说伟大的记者,在描述事实时,总是赋予形象思维,赋予意境的。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中国记者的祖师爷有两个:一是司马迁;二是司马光。司马迁的《史记》就是代表作。《项羽本纪》中“四面楚歌”的意境.作为成语流传至今,并且还要流传下去。司马迁在每篇“本纪”、“世家”、“列传”的后…  相似文献   

12.
据司马迁《太史公自序》说,《史记》全书有526500字,而今本《史记》却有555600字,比司马迁本人统计的多出了29000多字,其中肯定有人作过增补。但是哪些是他人补窜的,自《史记》问世以来,众说纷纭,莫衰一是。本文在梳理分析前人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2010年4月23日是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为了倡导全民阅读,提高全民素质,韩城市司马迁图书馆举办“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座谈会暨毓秀龙门捐赠仪式”活动。到会领导有韩城市文体局总支书记、诗歌协会会长孙升、韩城市文体局副局长王忠诚、韩城市作协主席程维功、韩城市司马迁学会会长薛引生、韩城市史记博物馆馆长秦忠明等及若干读者代表。  相似文献   

14.
陈姝 《北京档案》2005,(2):35-35
央视2005年开篇大戏<汉武大帝>正在热播之中.该片以磅礴的气势、强大的演员阵容吸引了很多观众,收视率节节高升.迄今为止,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集的开头--汉武帝召见司马迁,告诉他:不会杀他,也不会烧他的书,让一切留待后人评说.而司马迁则诚惶诚恐地说:陛下的胸怀像大海一样深邃,这又岂是卑微小臣所能理解和想象的?  相似文献   

15.
尧是五帝之一,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又称唐尧或陶唐氏。关于尧的生活地域,目前学术界还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有河北唐县说、山东说、晋南说等诸多看法。这些观点对尧生活地的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但随着考古材料和环境材料的  相似文献   

16.
1司马迁档案事业的成功之路及对档案文献编纂的贡献 1.1史官世家为司马迁成就《史记》奠定了坚实基础。诞生在史官世家的司马迁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年十岁则诵古文”。在父亲的指导下.司马迁又拜古、今文经学大师孔安国和董仲舒为老师.接受大一统理念。司马迁继承了家学,又通晓古、今文经学,是西汉一代少有的大博学家。深厚的根底.为司马迁成就《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齐金江  孔磊华  李岩 《山东档案》2008,(6):67-68,70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说早已耳熟能详,《史记&#183;孔子世家》中说: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史记&#183;仲尼弟子列传》列举弟子有77人,且说: “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看来,即使汉代司马迁所能称述的孔子弟子及贤人的数目也是个大概数目.……  相似文献   

18.
近读报刊,见仍有人援引司马迁的话,把《吕氏春秋》作为不能增损一字的范例。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说的:“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其实,所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一四五年(汉景帝中元五年),在风景秀丽、水流迅急的黄河龙门附近的芝川镇,有一家复姓司马的人家诞生了一个男孩。这男孩长大后,取名迁,字子长。司马迁毕生勤奋好学,发奋著书,成为一位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有过卓越贡献的人物,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司马迁成长在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小官僚家庭里。父亲司马谈是个有学问的读书人。受父亲的直接影响,司马迁自幼酷爱读书,十岁时就能背诵古文。公元前一一○年冬,其父  相似文献   

20.
辉县琉璃阁东周墓地的国别有卫国公室说和晋国范卿说。有学者对琉璃阁范卿墓地提出质疑,本文就学界颇有争议的几个实质性的问题展开辩论。太原赵卿墓(M251)墓主有简子说和襄子说。1994年太原金胜村发掘的M674、M673等墓,墓主为赵卿的属臣,时代与赵卿墓相当,从而佐证1988年发掘的M251墓主为赵鞅(?─前475年)。赵卿墓地年代的确定,为琉璃阁西区M75、M76、M1墓主头向东的大墓年代判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