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月相词语义上是通过月亮形状的变化来表示一月之内的不同时间。上古时期的月相词十分丰富,共有18个。这些月相词在上古内部不同时期有一个词汇更替的过程,从与"霸(魄)"相关的月相记时体系逐渐过渡到以"朔、晦、望、弦"为主的月相格局。  相似文献   

2.
如何认月相     
由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间相对位置的不断变化,地球上的人就会看见不同形状的月亮,我们把这不同形状的月亮,叫做月相。例如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等。农历的日期是根据月相变化规律来确定的,如果我们熟悉了各种月相,那么只要看见天空中某种形状的月相,就可以知道对应的农历日期了。下面是主要月相和农历对照表,可供初识月相的同学参照。同学们在观察实践中,对于形状相似的月相往往容易混淆,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点认识月相的方法。首先,在观察月相时,看见发亮的部分在我们右手方  相似文献   

3.
月相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球概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同时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难点内容和实践案例。月相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要求较高,学生对月相形成机制的深入理解对其了解日、月、地运动系统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数学角度分析了日、月、地三者的空间位置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月相的形成机制和特殊月相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月相及其变化中应讲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地理新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 ,虽然学生对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司空见惯 ,但对月相产生及其变化却不甚了解。如为什么上半月的亮面朝西 ,下半月的亮面朝东 ?为什么同样时间里月亮有时在西边天空 ,有时在东边天空 ?各种月相相对于太阳的升落情况如何 ?这一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都没有文字说明 ,展示给学生的只是月相成因示意图和月相的变化图。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呢 ?一、什么是月相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 ,叫做月相。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 ,可以拿出不同形状的月相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 ,让学生识记…  相似文献   

5.
"月相的成因"若按照教科书上的实验方法进行教学,效果不够明显.我在多年的的教学实践中,设计出了一个简单的月相成因演示仪,实验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月相词语义上是通过月亮形状的变化来表示一月之内的不同时间。上古时期的月相词十分丰富,共有18个。这些月相词在上古内部不同时期有一个词汇更替的过程,从与"霸(魄)"相关的月相记时体系逐渐过渡到以"朔、晦、望、弦"为主的月相格局。  相似文献   

7.
小学科学课程中"月相"主题的教学是经典内容,具有丰富的教学价值,同时又有较大难度。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同行的相关经验,比较不同教学方法,提出"月相"教学的思考:如能选择最能体现天体位置关系的模型,采用分层教学法,并加强课题与生活的联系,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月相》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难点是理解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笔者听过七位教师上这节课,并进行多次课后调查。调查表明:学生很难理解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和形成原理。究其原因主要是月相模拟实验教学的失效。多数教师的月相模拟实验程序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9.
月相变化规律是中师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实践中 ,学生往往对月亮变化规律没有形成具体的形象思维 ,对有时在白天观察到月相或月相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规律感到疑惑 ,对月相变化规律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假如中师生形象地掌握了月相变化规律 ,不但能解释疑惑而且能在实践中根据月相某一时刻的特点 (月相形状、亮面凸出部分朝向、在天空中的方位 )推算出月亮东升时刻 ,判定该天农历大概日期以及观察时大概时刻 ,亦可根据农历日期、时刻 ,推算一天中月相变化特点。  一、正确理解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运动规律   (一 )日月星辰…  相似文献   

10.
高中新教材已将“月相及其变化”列为必修内容,虽然《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并没有明确要求,但即使要做到使学生“了解月相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也并非易事.特别是对地理教师而言,即使受过专业训练,也很难说就一定能教好。笔者以为,在“月相及其变化”这部分教材中,月相的成因是了解月相变化规律的基础,用好教材“月相成因示意”插图是教学的关键(见图1)。  相似文献   

11.
我教第五册《月相形成》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月相的变化,儿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研究月相的变化是怎么形成的,是否有规律,无疑能引起儿童浓厚的学习兴趣。然而,月相变化是月亮、地球周期运动造成的。只有对月相变化的周期现象有了完整的了解,再进行想象、分析、逻辑推理、模拟实验等,才有可能真正认识这一自然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两步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已将“月相及其变化”列为必修内容,虽然《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并没有明确要求,但即使要做到使学生“了解月相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也并非易事。笔者以为,在“月相及其变化”这部分教材中,月相的成因是了解月相变化规律的基础,用好教材“月相成因示意”插图是教学的关键(见附图)。  相似文献   

13.
高扬 《语文新圃》2010,(7):35-37
月相是古代历法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的项目。在我国古典史料中,对月相的记载数不胜数。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历法是以月亮圆缺来记录的。除此之外,为了预报古代人普遍惊恐的月食、日食,研究月相就变得更加重要了。因此,在研究这些内容时.对月相词本身必须有深刻的理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月相词中最基本的三个“朔”“望”“晦”。  相似文献   

14.
围绕“月相”这一教学主题,以“改进月相成因演示仪”为驱动性问题,整合课内外实验,引领学生在经历月相长周期观察实验、月相成因深层次探究实验和月相成因演示仪创造性改进实验中,建构知识、发展建模思想、提升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文萃》2013,(9):75-75
古老的月相,是最具浪漫,象征意义的时间表达,品昧月相的盈亏变化则带给人神秘且迷人的力量。在中秋来临之际,Oris主推三款多功能月相表,工艺精巧的月相表盘周而复始,尽品腕间穹宇之美,腕间的星月掠影,更可以陪伴您度过每一刻幸福时光。 平日你未必能亲眼看到月相的盈亏变化,但oris Artelier多功能月相表则可以清楚地展现出月亮的运行轨迹在腕表12点钟位置拥有一个精致的月相视窗赛美的外型和打磨技术下,月相以一个银色满月呈现,  相似文献   

16.
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月相变化的知识也是小学科学中最突出的难点.为了使学生既能掌握教学内容,又能灵活运用于生活实践,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利用多媒体,化繁为简 教材中的月相成因图内容比较复杂,既揭示了月相变化原因,又展现了月相变化的现象和规律,但是学生乍一看难得要领.运用复合投影片能依次显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时日、地、月三者位置和所对应的月相,有助于学生建立思维线索,在头脑中塑造出月相变化和成因的表象.最后再添画出凸月和娥眉月,就能形成月相变化的整个过程,从而达到化繁为简、先局部后全局地系统掌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穆珍珍 《地理教育》2024,(S1):80-81
<正>“月相”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中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月相图也比较复杂,属于难教学的部分。笔者经过多年实践,总结了本节教学难点的突破思路。一、教学困难原因月相知识的复杂性。月相是日、地、月三者之间相对位置变化以及以地球视角观察的结果,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所观察到的月相就不同,不同时空的组合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李灵波 《海南教育》2014,(18):52-53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教材编排中,本课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认识“月相”,给月相排序,模拟月相变化,观察白天的月相。  相似文献   

19.
要使学生知道月相变化的原因,最重要的条件是掌握月相变化的事实。如果学生连事实都不清楚,哪里谈得上找月相变化的原因呢? 《春季星空》和《秋季星空》两课的课外作业里有观察月相的内容,如果多数学生作了这项观察作业,认识月相成因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课外观察没有落实,在学习本课前半月必须要求学生补作以下观察并作为记录:  相似文献   

20.
月相一课主要研究的是月球的运动和月相的形成。根据这课的特点 ,我们一般应按照逻辑推理课的教学步骤来教 ,即 :“明确事实———分析推理———归纳概括———验证结论。”教学中要能按这几个步骤把本课的知识点落到实处 ,我想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注意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月相这课的教学是先让学生观察月相 ,然后根据月相变化的事实推论出月球是怎样运动的和月相的成因。学生在观察月相的过程中 ,一定会发现月球的两种运动方式 ,即同一天不同时刻月球是自东向西运动的 ;不同日期同一时刻月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