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十五年前的一天,一个小男孩降生在一个教师家庭里。父母亲自然对他管教得很严,但他却一直都不了解父母的苦心,总认为父母不爱他。直到最近发生了一件事,才使他真正地懂得了什么是爱。那天,妈妈检查男孩的作业,发现有不少错别字,就认真地指点出来,要求他重写。他生气了:“不就是写错几个字吗?有什么了不起!”“咦,读书人怎能这样说话?快写,不写就没饭吃。”妈妈的“无理”激怒了他,他把门一摔,吼道:“再也不回来了!”男孩漫无目的地走在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中,五彩缤纷的街灯映照出他孤独的身影。秋风已吹干了眼泪。他边走…  相似文献   

2.
“公奶爱头孙,爱得像个金。”我看并非如此。就如那天下午,我正要上楼去写作业,小叔家的弟弟来了,弟弟是我们姐妹中惟一的一个男孩,这就成了奶奶的心肝宝贝,万一弟弟有什么闪失,奶奶可饶不了那个人。我问:“弟弟有什么事吗?”弟弟头也不抬直走上楼:“我要去看电视。”  相似文献   

3.
有个 10 岁的男孩,不小心把自家的一个花1 瓶打碎了。他的母亲走过来,不问青红皂白,将他一 顿猛揍。这个男孩长大后,干什么都畏首畏尾,没有什么大 出息。母亲晚年曾叹息:为什么人家养的孩子都有出息呢? 有个 10 岁的男孩,不小心把自家的一个花瓶打碎了。他的母亲走2过来,哈哈大笑,说只要我儿高兴,打碎一个小小的花瓶算得了什么呢?后来这个男孩养成了爱摔东西的毛病,特别是爱摔镶了金边的碗。长大后,他把万贯家业彻底败光,他就是民间传说中沈万山的儿子。 有个10 岁的男孩,不小心把自家的一个花瓶打碎了。他的母亲走过来…  相似文献   

4.
“每逢佳节倍思亲”,也许用在此处不合适,但是每当过节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最好的朋友——军军。军军是我上小学时的同学,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小学毕业我们都是同桌。回想起来我们两个已经有三年没见面了,但我们之间的友谊并没有因此而变.特别在过节时我就会想起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我们相处的每一件事情都会浮现在眼前。最使我感到内疚的那一件事还在我胸口隐隐作痛。当我们考上了不同的中学,分别时他送我礼物,我不但没有感激他,而且错怪了他。  相似文献   

5.
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爱我们的人,同样也有我们爱的人.在<理解的礼物>中,一个四岁的男孩去买糖果,他对于钱一无所知,付账时递上了用纸包好的五六颗樱桃,卖糖果的老人迟疑了一下,欣然接受而且还找了两美元给男孩……长大成人的男孩开了一家金鱼店,当他遇到同样遭遇时,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他猛然明白老人的寓意,在那一刹那男孩心中进发出糖果的芬芳,而 他也做出同样决定.  相似文献   

6.
人的生命渺小如蜉蝣,也许某一天会突然消失,无影无踪,但在我们还站着的时候,就应该去爱;爱世界,爱朋友,也爱我们自己。人生因为有了爱才变得这么亮丽,这么富有质地。  相似文献   

7.
当他不爱你的时候,无论过去他是否爱过后来却忘了,又或者是否是从未爱过。当你无法成为他心里的那个人的时候,他的心便不会记得你。虽然他知道你还深爱着他,但他宁可选择装作不知道。当他不爱你的时候,请不要在你不开心,或者是遇到麻烦而彷徨的时候去打搅他。也许他会在接到你的电话的时候,淡淡地安慰你几句,却也仅此而已。也许你会再想要一点什么,于是说:“我们见面吧。”而他肯定心有烦躁了。当他不爱你的时候,你的爱,你的人,就会显得廉价许多。你占了下风。他会说:“好,不过我现在有点事情。晚点的时候你再给我电话吧。或者我给你电话也可以。”而你这时千万不要当真,他只是找了个不是很高明的理由来搪塞你。请,不要真的去等,不要骗自己。  相似文献   

8.
据我观察和初步统计,每年新生入园,哭闹的孩子中男孩占80%左右且延续时间较长,往往有以下几类表现:●紧张这类男孩总是要教师抱着,双手紧紧抓住教师的衣服。教师走到哪,他就跟到哪,嘴里还不停地说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一旦教师有事外出,他就立即大哭,生怕刚刚熟悉的人离他而去。●被动这类男孩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只是不停地哭,对教师的询问不理不睬,从不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教师牵着他去小便,牵着他去洗手……他总是被动跟做。●攻击这类男孩边哭边在活动室里跑,根本不听教师的劝说,一有机会就向园门口跑。如果有人追他,他就哭着…  相似文献   

9.
译文:欢迎来到波士顿Goldie 等了10分钟。其他的旅游者都走完了。这时她看到一个正在阅读杂志的男孩。“请问,你是埃迪·格林吗?”“嗯?”他跳了起来。“Goldie!你终于到了! 噢,对不起,我正在看关于明天的一场篮球赛的丈章。我们卡尔特人队对休斯顿队。你也许认识这个运动员。”“姚明! 耶!”“那么如果你愿意去,我们就去买票。”“就像老鼠爱大米!”“什么?”“是的,非常愿意!”  相似文献   

10.
一 他仍然记得母亲的话,劳动节是需要劳动的节日. 那是1990年,他念小学一年级.那时候他总想着玩,很多年后才给那时的他找到借口:玩,是孩子的天性. 这个道理,母亲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那时候母亲说,地里的活还没干完,种子不播下去,来年你吃什么,穿什么,拿什么去交学费? 那不是一个8岁的孩子思考的问题.他思考的是,他要去滚铁环,或者跟其他孩子玩弹球,再或者去拍纸片.在那些游戏中,他才懂得什么是快乐. 于是,他一屁股坐在地上,他哭叫着不愿意随母亲去地里.他说,劳动节学校放假,是让我们玩的.母亲就说起了开篇那句话.但他不听.母亲说,地边有映山红,有兰花.他不听,他在地上打滚. 最终,母亲拧着他的耳朵,一起去地里.  相似文献   

11.
总觉得,拥有了朋友,拥有了朋友的爱,该是件十分温馨的事。有时候.在灯下看书.想起一个又一个朋友共同经历的事,想起与朋友曾说过的话.那种温柔就会立刻包围着你.让你迷醉,让你欣慰,让你为之感到快乐。有了朋友,心情的天堂就不再飘雨:有了朋友心就不会再被淋湿:有了朋友.我们的日子才能阳光普照.我们可以失去一切.可惟独不能失去亲人和朋友。  相似文献   

12.
爱不论晴雨     
要弄清楚你的爱是没有条件的,肯定你在任何状况下、不论晴雨,都能爱人。否则,如果我们只有在一个人表现好的时候才爱他,这有什么用呢?当我最需要人示爱的时候,他们反而要离开我,情况总是如此,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像那样。我们必须时刻考虑对方或同伴的情况和心情,也许他正有困难,所以心情不那么好,也许她有太多事要做,太多头痛的事,所以才无法像平常那样亲爱,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四年级的男孩说:“爸爸很爱我,从我出生的那天起。我要什么,他就给我买什么.一次几百元的零花钱塞给我,是常有的事。难道这是真的爱吗?”[编按]  相似文献   

14.
一个男孩,一个让你一个月后还清晰如昨,宛在眼前的男孩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与他只有一面之缘,但我已经记住了他。记住了他的眉,记住了他的眼,记住了他小小的身材,尤其记住了他满脸呼之欲出的笑容。也许,我永远也忘不了他。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也许想通过他的无题诗向人们说些什么,但他"欲说还休",其无题诗大概就是从他口中道出的"天凉好个秋".这种空灵的风格,正是无题诗的魅力所在.我们不必去生硬地解释无题诗的喻义,为它再凿一窍;而应辟出一定的距离去欣赏它,"雾里看花",也许会使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6.
男孩与乌龟     
男孩病了,躺在床上闷闷不乐,他想自己也许快要死了。男孩每天要打很多针,那些药让他很痛苦,而更让他痛苦的是他每天都能看见对面马路上有回家的学生将自行车骑得飞快。他忘记了自己最后一次将自行车骑得飞快是什么时候了。他懒得去  相似文献   

17.
《父母必读》2010,(5):19-19
最近,拯救男孩的话题很热,怎么拯救,先要了解男孩。男孩子最需要知道三件事:谁是领头人?规则是什么?必须按规则办事吗?每个男孩的成长方式虽然不同,但都会表现出一些倾向,如攻击性和控制欲以及强烈的冒险欲等等。男孩生命蓝图的内在机制会驱使他去做那些别人理所当然不会去做的事。男孩成长为坚韧、有责任感的男子汉,需要坚定、友善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18.
我来告诉你最近我一个学生的故事。我们就管他叫杰克吧。他是个文静的男孩,我们的杰克,沉着冷静,通常来说,很有责任心,很有礼貌,十分讨人喜欢。在我的规范性高级文学课上,他很专心,学得也不错,但不太愿意刻苦学习。他遵循着一套自己觉得舒适的学习方式。一些尖刻之人也许会说他是个平庸之辈,成绩大概在C+到B-  相似文献   

19.
咨询室里的倾诉 一天下午,电话预约后,蒙蒙的妈妈带着孩子找到我.在心理咨询室里,蒙蒙的妈妈介绍了上面的情况,更是摇头叹息,愁苦的掉下泪来. "我管孩子很严,孩子过去对大人的话言听计从,就是从最近才这样的."蒙蒙妈妈说,"马老师,孩子到底是怎么啦?是不是神经出了什么毛病?" 我让蒙蒙母亲回避后,蒙蒙坐在了我的对面.这是一个胖乎乎的男孩,大眼睛困惑地一眨一眨地看着我,眼神中流露出的不是顽劣,而是一种追悔和求助.看见我和蔼而亲切的微笑,他变得好像轻松了一些,脸上露出笑容.一个很可爱的男孩.我们进行了初步沟通之后,男孩没有了顾虑,他说:"妈妈总是让我准备考重点中学,对我常常说,为了让你考重点,妈妈再苦再累也心甘.我爸爸在外地上班,妈妈为了我很辛苦,我知道,我也努力了.这个学期,学校举办了尖子生的辅导班,却没有我.我就心里很不满,总是烦,感到上学没劲.妈妈就更是唠叨我.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上课不好好听讲,还说话、打架,我妈妈一去学校,回来就打我骂我.我心里就更烦,更生气.这次,老师又叫家长,我就气不打一处来,就胡闹了.我知道不对,我很后悔……"  相似文献   

20.
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爱我们的人,同样也有我们爱的人。在《理解的礼物》中,一个四岁的男孩去买糖果,他对于钱一无所知,付账时递上了用纸包好的五六颗樱桃,卖糖果的老人迟疑了一下,欣然接受而且还找了两美元给男孩……长大成人的男孩开了一家金鱼店,当他遇到同样遭遇时,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他猛然明白老人的寓意,在那一刹那男孩心中进发出糖果的芬芳,而他也做出同样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