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知识经济和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信息的传递交流越来越频繁,应用文作为贮存、加工、传播信息的主要工具之一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而制作成文规范、内容准确、表达恰当的书面材料成为当今高职学生必备的重要技能之一。但我们看到,应用文写作课不仅没有很好地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而且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枯燥,教学成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应用文与文学作品不同,它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劳动的产物,是人类传达信息,处理办公事务,沟通传递思想感情的手段,而更多来说,应用文写作是用来作为办公的凭据和基础。本文基于对其的了解,继而展开对应用文写作类别的探析,最后针对应用文写作的弊端,展开探讨,希望通过一番探析总结,可以对应用文写作有切实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正在积极而有步骤地完成向现代工业与信息社会的转化。各部门、各行业都在加快节奏,各种技能的运用也在求“快”,作为表述和传递现代科技与经济信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的应用写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快速写作,快速传递信息,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传统的应用写作教学模式在新的世纪到来之际,也必然面临着连锁反应。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老式教学也将被进行改革,取而代之的将是写作方式的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全新化。一、应用…  相似文献   

4.
约翰·奈斯比特在其《大趋势》一书中明确指出:“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不论是快捷地把握信息,还是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写作水平势必成为考察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现代社会里,三百六十行,行行要会写应用文。”①“二十一世纪的文百不仅是不识字的人,还包括没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的人。应用写作能力成为文化人象征,应用文也因之而成为人们自由生存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工具。”②面对时代要求,反观普通高校应用写作课的现状,以及学生写…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不能没有写作.21世纪更是如此.写作学理论工作者对“写作”的解释很多,界定“写作”的科学定义要从认识论和创造论两个方面来进行.笔者提出的写作定义是“写作是运用语言符号传达思想感情和其他信息的创造性制作”.写作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写作行为、写作规律、写作方法和写作成果的应用学科,在当代生活中更不可等闲视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写作工具快速发生变化,电脑写作正日益普及.人们不但要从思想性、社会性、艺术性的角度判断其价值,而且要从写作主体自身价值的对象化、文本的信息量和质,乃至主体与受体的关系、思维方式等新的角度来判断其价值.现代写作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湖州师专的“三、五、百”写作教学法.符合写作学和写作教学规律,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双语应用文写作是以“双语过渡”的模式,将汉语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与英语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匹配结合的一门文科类公共选修课。双语应用文写作打破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以中、英两种语言具有相同社会功能和应用文体作为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现代应用文写作策略是写作主体自觉、积极的智力活动,是特定写作语境下为实现写作目的预先设计的写作方法、手段和措施,是写作行为的策划和写作活动的部署及构想,包括文本写作策略和文本包装传播策略,核心是写作应对思路和行为控制。现代应用文写作策略可以决定写作行为的成败,因此,认识现代应用文写作策略有益于应用写作实践,提高现代应用写作社会效益。同时还可以提升写作主体智慧的地位和价值,有利于主体创造才能的发挥和培养。  相似文献   

8.
信息科技的突飞猛进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应用文的写作同样面临这深刻和与时俱进的变革。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都对应用文及应用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一世纪是个知识经济、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信息的传递交流越来越频繁,应用文写作也就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或直接为人们的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服务,或直接用于处理公务和私人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或交流某种信息,沟通某种思想.作为还在校就读的高职学生,面临就业的竞争和压力,学习好应用文写作,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竞争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应用文的表达方式,大学应用写作课程也要顺应变革。该文从新媒体时代应用文改革的原因、应用写作新特点和应用写作教学实践三方面进行探索,指出当下应用写作教学首先要更新教学思路,走"实战化"教学路子;其次要实现教学模式、教学资料获取和教学手段的突破,促进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融合。  相似文献   

11.
寻长栋 《现代语文》2005,(11):126-127,86
电脑已广泛而深入地介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方便高效的文字处理功能,为写作活动注入了新的手段、新的思维和新的观念.电脑硬件、软件和网络与传统的写作学科相交融,于上世纪末产生了一个新兴边缘学科--电脑写作.  相似文献   

12.
成人高校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宗旨,注重传授实用性知识及实践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写作自然就成为重要的教学课程之一。写作就是利用文字工具掌握、吸收、处理、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变换、创作信息,是信息积累的主要手段和载体,在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应用文章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与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应用写作教学工作尤为重要。对此,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一、激发学生重视应用写作、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求知应用写作是人们交流思想…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文写作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令人堪忧。中学教育阶段应用文写作课被淡化、高校对应用文写作课程重视不够、学生存在急功近利思想以及教学方法过于单调等是其主要原因。应用文的广泛应用是信息社会发展和促进学生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如何优化应用文写作教学?一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应用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二要实现师生"善教"、"乐学"的良性互动,三要因地制宜,实现互动方式多样化,通过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不断提升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需要,精心设计、耐心指导,多思考多实践,在课堂中创造性的运用,实现教与学的良性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电脑写作的涵义,与传统写作的区别及电脑在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飞速发展,信息的流动规模与速度大大增加。各种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对应用文写作的理论知识与技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社会进步越多,信息传递的速度越快,信息内容越复杂,其对写作的水平要求就越高。所以,应用文写作必须立足现实的要求,提升质量。本文分析了应用文的写作特点,并提出提高应用文写作质量的方法,对解决应用文写作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会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交流传递越来越频繁,而应用文作为记录、传递、贮存信息的手段和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论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应用写作能力都是工作人员的核心能力之一。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虽然各专业都开设这门课程。  相似文献   

17.
双语应用文写作是以“双语过渡”的模式,将汉语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与英语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匹配结合的一门文科类公共选修课。双语应用文写作打破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以中、英两种语言具有相同社会功能和应用文体作为教学内容,采取类比对比的方式,利用学习者认知心理的正迁移效应,同时强化学生英汉应用文的写作技能。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双语应用文写作自2005年3月开课至今,受益学生三百余人,课程结构框架已基本完成,课程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中。本文就笔者在双语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点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的办公、生活中,应用文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提升我们的办公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与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所以说,应用文写作是学生步入职场前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是日常办公的需要。应用文课是高职院校选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文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应用文写作的技能。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效率较低,还阻碍着应用文课的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应用文是时代的产物,会写应用文是时代对每个人提出的基本要求。作为未来国家工作人员的大学生,更应该具备应用文的写作知识和能力。因此,搞好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提高应用写作的教学质量,就要注意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郭颖华 《文教资料》2021,(2):208-210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课程,主要用于办公领域,也可用于私人书信,许多公文在体式上与书信相同或接近。在行文的结构上、用语上都有相对固定的样式,保留和沿用古代行文中一些措辞和结构,使文章大方得体。随着时代发展,应用文写作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探索传统文化与应用文学习的融合,使教学更加丰富有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