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创造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在体育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教,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把创造性的培  相似文献   

2.
培养创新型师范人才是当代师范院校的根本教育宗旨,也是高师教育学课所承载的一个重要任务。依据教育学课的学科特点,从创设课堂环境、强化创造性思维品质及塑造创造性人格等途径入手创设开放性教育学课堂,以打造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师范人才。  相似文献   

3.
教学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话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998年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又强调:“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国家。民族的进步靠创新,创新有赖于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必须靠教育来培养。教育应如何主动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呢?笔者认为,教学创新是培养大量地新型”’人才的关键。创新教学指导思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教学指导思想是教学活动的向导,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  相似文献   

4.
经历感动     
田静 《陕西教育》2007,(10):22-2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作为政治课教在创新素质教育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把学生培养成善于思考,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性人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知识经济呼唤创造性教学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拥有智力资源的是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教育的发展要靠教师。以培养师资为目的的高等师范教育在知识经济的新时代来临之际,又如何迎接时代的挑战呢?知识经济的教育要面向高技术产业化,面向以高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国际竞争的世界,面向知识经济的未来。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创造能力,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以适…  相似文献   

6.
教学活动能否增加创造性的意义,学习过程能否增加除旧布新的成分,学习者能否通过学习获得创造性的人格,进而加快发展为创造性人才等等,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一个崭新的课题。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缘故。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势在必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社会的关注,尤其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以下分五部分阐释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利用观察力培养创造力 学生是教育目的的体现者。教育目标,尤其是创造性教育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生…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作为政治课教师应在这个素质的核心--创新素质教育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把学生培养成善于思考,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性人才.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当今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特别是众多的创造性人才,哪个国家在竞争中就赢得先机。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创新教学。创新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创新教学素质,必须提高创新教学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对体育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位伟人曾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靠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需要具有高素质的创新教师.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情感是师范教育专业教育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学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基本规律和师范专业职前教育的性质的客观要求,是教学规律和教学中德育因素存在形式的客观要求。用知识魅力唤起、用典型案例诱发、用已有情感迁移、用自身情感熏陶、用教育实践深化都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综合性,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又要重视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具有较高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注重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师范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能力,据此,师范专业创造性人才有其独特的培养目标,而创造学、创造心理学、创造教育学这三门学科在实现师范专业创造性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有各自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效能,因此,必须构建以这三门学科为基础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师范专业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三足鼎立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势在必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社会的关注,教育的改革,更要靠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目前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和创新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作为政治课教师应在创新素质教育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把学生培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性人才。下面就介绍几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师范教育的人文性与专业-教育学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教育培养教师的目标具有以主体性的人为工作对象的人文特性,即使师范理科也因此区别于以物性规律为中心的非师范同专业理科科研与教育。师范专业的普遍人文性要求普遍的教育学性质。这一目标要求师范教育的科研及学科建设具有专业性与教育学双重特性。后者不应限定为专业化的教育学,而应是师范院校全部系科从本专业角度所必须参与的研究与教学。这一师范特性的教学科研是包括教师认证制度在内的未来师范院校体制改革的基础核心。  相似文献   

16.
论发展交叉、边缘学科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高等学校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时代的需要 ,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振兴的要求。培养创造性人才 ,必须要有全新的创造教育思想 ,一流的、具有创造能力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 ,同时还要有一流的学科和学科发展机制。这也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 ,创新教育有赖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 ,综合化趋势已取代分化趋势成为主流。当代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许多重大问题 ,几乎都要靠多学科的相互结合、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学科的交叉、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如何通过发展交叉、边缘学科来推动创新教育 ,将是摆在我…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1982年(130)号文件规定:“教育学院是承担培训中学在职教师、教育行政干部的具有师范性质的高等学校”。据此,它具有师范教育的性质,成人教育的特点,高等学校的地位。因此,教育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既要按照师范型人才的规格和师范教育的特点,培育人才,诸如按照教师基本素质的结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要高、文化专业知识要博、教育专业知识要通)、教育行政干部的基本素质要求进行培训,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教学工作,培养  相似文献   

18.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知识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它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和运用创造性因素,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创造型人才,教育需要创新,这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是造就新人的活动。要造就新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就要靠创造性教育。创造性教育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社会正在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在未来的社会里创造性劳动将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这种劳动性质给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成为未来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在知识经济日见端倪的今天更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初中学生天真、好奇、爱玩、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发明创造的潜能。因此,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把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抓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开展创造性教学,即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中所含的创造性因素,在传授知识、发展技能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性个性,培养创造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