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网络在帮助中学生拓宽视野的同时,也对中学生的道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出现了如道德水准下降、获得错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情绪化、娱乐化,道德行为违背社会规则等问题。本研究从网络环境和网络互动过程两个方面探索了网络对中学生道德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认为:网络环境提供的特殊心理生活空间、失范行为启动刺激和榜样行为对中学生道德发展产生作用;网络互动通过线索注意、归因和反馈对中学生道德发展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有利于推进和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机遇,分析了网络空间复杂的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和冲击。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净化网络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构建优质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平台和组建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有利于推进和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机遇,分析了网络空间复杂的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和冲击。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净化网络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构建优质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平台和组建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自主支持环境、支持源对中学生坚毅品质养成的影响,文章采用情境实验法对28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自主支持环境下学生的坚毅品质显著高于受控环境;父母支持环境对中学生坚毅品质的影响大于同伴支持环境,而同伴支持环境对中学生坚毅品质的影响大于教师支持环境。父母、同伴自主环境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学生坚毅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给中学德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多元化的价值观特别是西方价值观对传统的中学生道德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不良信息的泛滥、网络综合症的出现,以及网络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弱化又对中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在网络环境下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占领互联网这一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需要在虚拟空间中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中的有益资源,以克服互联网的负面效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现在一部分中学生在道德方面出现了缺失,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分析中学生道德缺失的成因及教育对策很有必要。一、中学生道德缺失的表现1.社会责任意识弱。部分中学生个人主义盛行,我行我素。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尽一点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在学校,事不关己,高  相似文献   

7.
在教师专业化的潮流中,德育教师专业化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议题,但建基在"道德知识"上的德育教师专业化却无法让德育教师获得道德知识,实现其教授之职。这一悖论的存在源于道德知识的特殊性,道德知识并非科学、技艺般的知识,而是人的理性品质,即实践智慧。因此,需在道德和道德教育的规定性上慎思德育教师专业化的可能性,并认识到学生的道德发展不能简单地托付于专职德育教师来解决。否则,现代分工化、专业化的潮流势必让人们遗忘道德教育乃共同体事业之观念。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南充市中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及分析,从环境认识、环境知识、环境道德、环境行为、环境价值取向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学生环境意识状况,显示出中学生环境意识整体水平不高。因此,加强中学生的环境教育具有相当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道德情感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健康的道德情感可以陶冶出一个人良好的人格品质。学校作为中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更需要进行有效的道德情感教育,尤其是在敬畏、责任、荣辱、关怀和感恩情感几方面。为增强中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学校道德情感教育的构建就日益显示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从环境认识、环境知识、环境道德、环境行为、环境价值取向等五个方面,对渭南市中学生的环境意识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环境意识总体水平不高.因此,加强中学生的环境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个体总是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去感受和体验生活,根据自己内心的尺度来把握生活的价值和意义。采用《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全国31个省份的中学生和大学生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对中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现状和生活体验现状,中学生与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和生活体验的差异,以及中学生道德价值取向与生活体验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学生总体保持积极的道德价值取向,最看重的品质前五位依次是“关爱”、“诚信”、“宽容”、“负责任”、“沟通”;中学生与大学生在某些消极的道德价值取向上存在显著差异;(2)中学生在生活体验方面选择“衣食无忧”、“平平常常”居多,“丰富多彩”居中,少数中学生选择了“空虚无聊”、“衣食困难”;中学生与大学生在生活体验方面不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但中学生更突出地体会到生活的平淡无奇;(3)中学生所持道德价值取向与其生活体验的关系大致呈现以下趋势:积极道德价值取向与消极的生活体验呈负相关,与积极的生活体验呈正相关;消极道德价值取向与消极生活体验呈正相关,与积极生活体验呈负相关。针对上述结论对目前教育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制度模式就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制约并规范中学生的网络行为,最终达到提高其网络道德的目的的一种模式。文章剖析了构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制度模式的意义,具体论述了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制度模式中学习制度、监管制度、奖惩制度、考核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阶段.社会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为使人们在今后乃至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能熟练地用纯熟的英语进行一系列商务活动。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已成枕戈待旦之势,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魏惠民 《甘肃教育》2014,(10):31-31
正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健全的人格,塑造高尚的道德尤为重要。如今,一部分中学生在道德方面出现了缺失,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分析中学生道德缺失的成因及对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坚毅自陈量表、自主支持问卷等工具对1191名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1)自主支持环境对中学生坚毅品质有积极影响;(2)成长型思维与自我效能感共同中介了这一影响过程;(3)内控归因调节成长型思维在自主支持环境与坚毅品质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4)内控归因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自主支持环境与坚毅品质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理解自主支持环境对坚毅品质影响的机制及条件,而且对受教育者积极品质培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道德对当今社会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影响的力度到底有多大,影响范围和具体的表现形式有没有变化,这些都不应该由坐在书斋里的专家学者通过理论推演来论述,需要深入地调查研究。我们在中学生中做了调查,然后深入思考,希望能够解决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班主任专业化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中的诸多问题,结合在中学里的教育实践,对我国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从班主任职业培训、道德情感培养、激发自我成长需要和完善制度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关于班主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来说,既需要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需要在精神在思想认识上取得大的进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其历久弥新的品质特征在引领中学生精神思想积极健康的发展上一直勇立潮头,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学教育中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可以让学生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使自身道德思想及个人素养更上一层楼,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参与者与建设者。  相似文献   

19.
道德观的确立对于中学生成长和成才异常关键,但目前中学生道德观确立面临着道德认知不成熟、不全面,道德情感不积极、不稳定,道德意志不固化、不坚定的现状。影响中学生道德观确立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身特点。帮助中学生确立道德观,需从优化社会德育环境、落实学校育人目标、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文学即人学。什么是人?什么是人性?在人性中应当具备哪些品质?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中以儒家伦理为基准,为我们展现了他对于人和人性的一些看法——仁、孝、义、心正、轻利等一系列美好的传统道德,他认为这些应当是人性中所不能缺失的,给生活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的人以莫大的启示。《聊斋志异》这部艺术的瑰宝,其精神价值对现代生活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