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学生怕作文,是我们教师教"怕"的.教师教得"索然无味",学生怎能写得"兴趣盎然"呢?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时不妨巧立一些"名目",引发学生写作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正"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怨恨作文课",这句话大概能道出作文课上大多数学生的心态。我们不能否认,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学生不爱写作,他们想到作文便头疼,看到课程表上的"作文"二字便觉得面目可憎。众所周知,作为学生,作文又是不可不写的。学生不爱写、不会写却又不得不写,多么让人痛苦的矛盾!笔者认为,这一矛盾的出现源于学生写作兴趣的严重缺失。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一、在"读"上做一点文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学生,如果没有丰厚的  相似文献   

3.
新一届学生的作文指导,"两条路线"同时推进.一是"作文打假",一是引导学生走进"滚滚红尘",走进生活.事实上这两件事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不走进"红尘","脱假"之后,孩子们就会茫然若失:作文不能胡编乱造了,不能虚张声势了,那写什么呢?怎么写呢? 我告诉孩子们,作文就是"遇见"和"看见".老老实实地把你所遇见的,你所看见的,你所想到的记载下来就是写作.这一点儿都不难. 可是孩子们觉得很难很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作文占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但学生作文现状令人担忧,大多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平时练笔,不愿写,这抄那摘,疲于应对。一到作文课,真是"下笔如下神",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细致观察生活我们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写作,出门就是花草、树  相似文献   

5.
如何把学生视为"苦差"的作文,变成他们的"乐事",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作文成为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让他们在快乐中作文,在作文中感受快乐。一、阅读积累是快乐作文的基石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关键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  相似文献   

6.
作文写作一直是很多高中生头痛的问题之一,很多高中生对作文写作存有"厌倦感"和"恐惧感",这也是他们写不好作文的关键,应该如何写好作文呢?本文以写人的记叙性文章点评为例进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7.
正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学语文,学看图说话、看图写话,可直到初中,我们的学生还是谈作文而色变,即使勉强写了,也常常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或是言之无物的"空对空",缺乏真情实感,更不用说以情感人了。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写作的误区,在文章中写出生活味儿,张扬自我的个性呢?教学中本人以随笔写作为抓手作了一番尝试。随笔的写作,抛开了传统作文教学强调写作技巧、重统一要求而忽视学生个性流露的弊病,给学生营造放松的心态和宽松的写作环境,避免了语言贫乏、内容空洞的现象,远离空话、假话、套话,学生"我手写我心",说自己想说的话,抒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最怕上作文课,提到作文,学生就头痛,普遍的反映是"不会写""没有东西写"。作文成了老大难,那么原因何在,又如何解决呢?究其原因,作文无非是作文素材和写作方法两方面的问题。"不会写",说明学生没有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没有东西写",说明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丰富,缺乏各种类型作文的材料。作文好比建造一座楼房,有了建筑材料,没有建造的方法不行;只有建筑的构思,而没有建筑的材料更不行。只有二者兼备,并巧妙地  相似文献   

9.
潘青松 《考试周刊》2016,(11):46-47
<正>生活是个聚宝盆,喜怒哀乐都在此。生活是作文的"根",只有抓住生活之"源",才能畅写作之"流"。但如何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两者关系?这就要关注两点:写什么和怎样写。一、写什么写什么?这就必须谈到写作素材,也自然想到写作的"源"。不错,生活是百宝箱,什么素材都有,但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得见、拿得到、用得上。那怎么办呢?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以下素材类别。1.观察类。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0.
有许多学生都害怕写作文,他们常抓耳挠腮:"写什么好呢?"的确,目前,学生们面对习作普遍感到两大难题:一是无话可写;二是有话写不出。如何帮助学生解决作文中遇到的问题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帮助学生"找米",就要引导学生接触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的海洋中寻觅,因为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1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能力和习惯为了避免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假、大、空"现象,引导学生到  相似文献   

11.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这是一些学生对作文教学看法的顺口溜。同学们在写作文中为什么感到"难",感到"烦",究其原因,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或者兴趣不大,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同我们怎么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尤其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把文章写好,就显得尤为重要,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他会把文章写好吗,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记叙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教师和学生也都很重视记叙文的写作,但如何才能写好,写作记叙文又必须遵循怎样的原则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体会,举例阐述如下。一、写熟悉的内容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什么可以写的呢?这就需要我们用心观察、发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一个学生注意到一个现象,老师们在发  相似文献   

13.
近来,人们常常谈到生活、工作要过得有幸福感,我想习作也该需要幸福感吧。而一提到"作文"二字,一些语文老师就会摇头叹息,感叹作文难教更难改。因为我们一些孩子写出的作文,往往不是流水账就是一篇作文写得七零八落。而一提起写作,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殚精竭虑,搜肠刮肚,"为赋新词强说愁"。作文果真如此让人心烦,让人忧愁吗?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在习作的过程中也能享受到幸福感呢?那就让我们以学生发展为本,营造一个愉快、宽松、自由的天然氧吧,让学生去生活中感受发现、享受习作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高中生写议论文的最大问题就是材料缺乏,积淀少,不够典型,不够新颖,作文缺乏论证力量。学生该怎样积累议论文写作素材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有感而发。"多方面地积累素材"提醒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不必舍近求远,高中语文教材就是一座蕴藏着丰富的议论文写作素材的宝库。那么,我们该从哪些角度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学生学好作文的首要前提。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想写、爱写,写得畅快、扎实呢?一、精心组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小学生作文,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言之无物。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由于缺乏写作材料,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因此惧怕作文。创造良好的写作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降低畏难情绪。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尽量淡化作文课的概念,把作文课上成活动课、观察课。  相似文献   

16.
<正>作文来源于生活,如果没有了生活这个源头,闭门造车,那么写出来的作文必然是生硬的,枯涩的,漏洞百出的。有的同学就会感叹:"我们整天呆在校园里,生活上"三点一线",枯燥至极,没有什么新鲜素材,有什么可写的?"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学生改变这种局面呢?一、引导学生们用心观察生活的确,中学生的生活"三点一线",有些枯燥,但只要细细品味,就自有它的一番滋味。写作是"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的过程,是自己真情率性的流露。引  相似文献   

17.
<正>"作文烦,作文烦,提起作文就心烦",这是流传在学生中的口头禅。小学三年级是写作的起步阶段,十有八九的学生害怕写作,认真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会讲不愿写、脑袋一片空白、语言贫乏、乱写一气等。如何扭转这种局面,让学生喜欢写作,轻松愉快地写作呢?《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主体的浓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现象多年未消。如何改革这一教育弊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作文是生活的反应,更是独特生命的旗帜,学生的生活是千差万别的,对生活的体验也是各不相同的,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写作的资源,孩子们如果能用双眼去观察生活,仔细捕捉,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的作文怎会千篇一律?怎会无话可说呢?因此作文教学应走"回归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之路,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起飞心灵、抒发快乐。  相似文献   

19.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创新素质尤为重要.这种创新素质在作文中的体现就是"写人所不能写,言人所不曾言",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思来.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达到这种境界呢?  相似文献   

20.
"写在青春路上",是2014年我们开设的一个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探索学习写作之路的创新性栏目。花开时节,花样年华,绽放美丽青春,写作是学生时代学习与生活的最好表达。而如何表达,怎么把纯真年代我们心中最想抒发的情怀写出来呢?我们让孩子们自己来说,说说"写作缘起",说说"第一次发表",说说"写作困惑",说说"写作心得"……为此,我们特邀培养了一群文学青年的黄忠老师担任嘉宾主持,他将带领一群正在写作路上执著耕耘的文学青年讲述写作亲历的事,希望通过真实还原一个个文学爱好者从爱上写作到走向成功的历程,给热爱文学的人一点借鉴和启示,这也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