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过程中,仅从宏观实验的视角让同学去体会离子的变化,学生是较难信服的,而通过电导率的测定,能直观的揭示微观世界变化,让同学直接"看到"难溶物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极少量的离子,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化解传统实验教学难以直接说清的难溶物饱和溶液中存在离子的微观问题,充分地发挥数字化实验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物质的溶解过程是一复杂的化学过程,物质溶解平衡是中学化学平衡中常见的化学平衡。物质的溶解度反映了物质的溶解性能。让学生动手进行物质溶解度的测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溶解平衡。对于溶解度大的物质,饱和溶液中浓度较大可以通过滴定等方法测出溶解度。但对于难溶电解质,由于饱和溶液浓度较小,通过滴定方法很难测定其溶解度。  相似文献   

3.
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利用电导率传感器测量难溶电解质PbI;悬浊液的稀释过程,论证溶解平衡的存在并获得溶度积常数。通过对比实验,测量溶液的电导率证明难溶电解质也存在溶解平衡的同离子效应和溶度积常数的温度效应。  相似文献   

4.
物质的溶解过程是一复杂的化学过程,物质溶解平衡是中学化学平衡中常见的化学平衡.物质的溶解度反映了物质的溶解性能.让学生动手进行物质溶解度的测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溶解平衡.对于溶解度大的物质,饱和溶液中浓度较大可以通过滴定等方法测出溶解度.但对于难溶电解质,由于饱和溶液浓度较小,通过滴定方法很难测定其溶解度.  相似文献   

5.
沉淀的生成可以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得到证实,而沉淀的溶解及其在溶液中存在平衡关系,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因此,创设难溶固体沉淀溶解平衡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建立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得出溶度积常数,并利用溶度积常数定性或定量判断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小,解释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现象,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82):151-152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易溶电解质是否存在溶解平衡呢?作者翻阅国内中学、大学常见化学教材,查阅期刊全文数据库,均未发现答案,仅以饱和氯化钠溶液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易溶电解质的饱和水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且溶度积Ksp几乎为一常数。  相似文献   

7.
<正>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内容指出: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质的离子与该固态物质之间建立了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以AgCl溶解为例:AgCl(s)幑幐Ag+(aq)+Cl-(aq)。AgCl在溶液中存在以下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少量Ag+和Cl-脱离AgCl固体表面溶入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固体表面正、负离子的吸引,  相似文献   

8.
采用以传感技术为主的实验方法,多角度探究了AgCl在水中的溶解状况、溶解平衡的存在和移动,期望用实验事实来帮助学生建立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概念,促进学生认识方式的转变。同时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1教学背景分析 1.1学习任务分析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平衡之后,本节将继续学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可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水溶液中有关离子平衡的理论,使他们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本节内容的基本知识框架是:  相似文献   

10.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化学观念转变的难点在于,能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适当的方法改变或完善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针对化学观念形成困难的原因,基于符号互动理论,进行这一难点突破的教学实践。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课为例,课堂设计分为三块内容:①创设情境,引入易溶电解质(以食盐为例)的溶解平衡;②通过易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模型,建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③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以上内容分别提出相对应的教学策略,采用"POE策略""四重表征法"教学,促进学生化学观念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教学价值、学生学习的认知障碍点,提出了以实验制造认知冲突、采用定量分析法等手段化解学生的认知障碍的教学思路,并就溶解平衡的建立、理解和应用等教学中的实验活动设计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是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内容,它在教学中能起到三重功能。首先,它是化学平衡理论应用的延续;第二,从溶液中离子平衡知识系统来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使这部分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考试说明》将"知道难溶电解质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改为"理解难溶电解质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增加了"能运用溶度积常数进行简单计算".这一知识点是新课程增加的内容,表明在明年的高考题中可能有关溶度积  相似文献   

14.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中继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之后的区别于大纲版教材的新增内容,在最近几年新课程省份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本文结合几个典型实例对难溶电解质溶度积的常见考查方式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5.
陈懿 《化学教学》2010,(3):43-47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基于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第二部分“沉淀的溶解和转化”,侧重于如何运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决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学习更为透彻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认识沉淀转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建立和影响因素,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问题。2.初步理解并应用溶度积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仅从PbI2悬浊液中检验出I-,难以证明难溶物PbI2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的不足,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选用适量AgNO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AgSCN白色悬浊液体系。通过平行试验,分别在3个盛有适量AgSCN白色悬浊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等量)Fe(NO3)3溶液,然后再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等体积)蒸馏水、AgNO3溶液和KI溶液,振荡试管后比较溶液的颜色变化。由此,既可证明AgSCN悬浊液中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也可证明当组成沉淀的离子浓度发生改变后,难溶物AgSCN沉淀溶解平衡发生了移动。  相似文献   

18.
如何促使沉淀溶解米脂中学高治平我们通常所说的“沉淀”,指的是难溶物质。难溶物质在水中并不是一点也不溶,只是溶解的量极少。难溶物在水溶液中存在着沉淀溶解的动态平衡。例如:因此,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改变平衡体系的条件,就可以使沉淀溶解。要使沉淀溶解,使上面...  相似文献   

19.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同水的电离平衡较为相似,在有关水电离出的H^+(或OH^-)浓度的计算及溶液p H计算问题中,均是以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为核心的计算.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中有关离子开始生成沉淀时的计算、离子沉淀完全时的计算、沉淀发生转化的计算、沉淀滴定的计算等问题则是以溶度积(Ksp)为核心展开的计算.  相似文献   

20.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是高考化学的一个考点,将有关试题分类,提炼方法,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