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志人  邱海国 《教育》2008,(3):59-59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留守儿童”们事实上生活在“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中,由于长期情感缺失,他们的心理往往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戴宁 《贵州教育》2013,(23):13-15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我国农村学校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一一“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大量农村青年父母向城镇转移就业,留守家中的孩子。他们都依靠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因此,就出现了学习监护不力,辅导不到位,生活照顾不周,感情缺失等现象。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一般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寄养在亲戚家或自我照顾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未成年人。与非留守儿童相比,他们面临着亲情缺失、亲子教育匮乏与监护缺乏的三重困境,  相似文献   

4.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打工或经商,由祖辈、亲属或其他临时监护人抚养、教育、管理照顾的未成年学生。目前,这个群体在我国已普遍,尤其在农村特别突出。根据“五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共有流动人口1.2亿,农村留守儿童有2000多万,其中980万是学龄(6~14岁)儿童。这些孩子的家长走南闯北,却把未成年学生的教育、管理、监护的义务,委托给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有的干脆让他们自己做饭、自己洗衣、生活自理。  相似文献   

5.
流动儿童少年,是指“6至14周岁(或7至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人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跟随打工的父母四处漂泊的流动儿童人数急剧上升,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流动儿童最为集中。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村人口流动的产物,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监护和关爱,大多数留守儿童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人口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兆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年龄在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本文所说的留守儿童指的是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经商或从事其他职业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和教育的儿童。  相似文献   

9.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相对来讲难以管教。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加入到“打工族”的行列,而他们被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或一方生活在一起。我们称这样的学生为“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村人口流动的产物,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监护和关爱,大多数留守儿童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一、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现状及其成因1.学业失管,九年义务教育无法完成据统计,85%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  相似文献   

11.
“城市留守儿童”是指城市中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统计约85.3%的城市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人格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问题等,这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学习和成长。本文对这一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以期使这一城市弱势群体得到更多关注和温暖,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易超 《新疆教育》2013,(11):191-191
留守少年儿童问题是我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伴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据调查统计,我校辖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倨),现有人口约15000人。而每年外出务工得近5000人,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我校双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有645人,占在校儿童总数的93%以上。留守儿童因父母常年在外务工,长期缺失父母的监护和教育,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生活、学习、安全、品行教育和心理健康上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已成为农村和谐发展的一个社会问题。下面就“5+2”家校联教教育管理模式探悉我校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村人口流动的产物,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监护和关爱,大多数留守儿童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一、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现状及其成因1.学业失管,九年义务教育无法完成据统计,85%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年龄在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本文所说的留守儿童指的是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经商或从事其他职业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和教育的儿童.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据统计,中国留守儿童人数有2000多万,由于他们远离父母,大量的留守儿童被迫处在这种天各一方的不人道的亲子关系模式里,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监管。许多儿童过早地承受着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留守儿童"们事实上生活在"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中,由于长期情感缺失,他们的心理往往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这种留守状态给这些儿童的身体发育、知识学习、性格培养等带来了种种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这种留守状态给这些儿童的身体发育、知识学习、性格培养等带来了种种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已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了农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效率,提高教育针对性、有效性,现谈谈笔者在留守儿童教育实践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1.所研究问题概念的界定
  (1)所谓的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口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一起的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或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无法照顾的儿童。这些留守儿童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有爷爷奶奶或亲照顾的留守儿童。二是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形成的留守儿童,三是外地学生,寄宿亲戚家的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