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1.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人教社2006年6月第一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8页《詹天佑》辨析:一些帝国主义国家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说明人家是想修这条铁路。既然人家想修这条路,我们怎么好说  相似文献   

2.
吴淞铁路是我国的第一条铁路。一八六六年开始兴建,一八七六年竣工。这条四十里长的铁路,却是英国资本家未经中国政府的许可而擅自修筑的。他们为了修建这条铁路,用“建造马车道”的谎言骗过了清朝的地方官吏以后,便开始动工。先从上海外国租界修到租界以外的宝山江湾,然后又得寸进尺地修到吴淞。英国资本家为什么对在中国修铁路如此感兴趣呢?不是别的,正是企图通过这一“资本主义的密网”,“千丝万缕地把这种事业与一般生产资料私有制联系起来,把这种建筑事业  相似文献   

3.
“为中国人争口气”1904年,清朝政府做出了在北京西北部修建京张铁路的决定。由于这条铁路有重大战略意义,沙俄和英国帝国主义都对它垂涎三尺。他们勾心斗角,竞相争夺筑路权,最后分别派出代表,几乎以同样的口吻向清政府威胁说:“这条铁路工程浩大,非由我们来修筑不可。如果你们执意用自己的钱和工程  相似文献   

4.
马守知 《地理教育》2013,(11):60-61
一、中国第一条铁路的命运哪条铁路是我国的第一条铁路?它又是哪一年建成的?对此,目前有三种不同意见。其一,1865年秋由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铺设的一条长约500米的供人观赏、有小型蒸汽机车行驶的模型铁路,是我国的第一条铁路。其根据是:这条铁路虽然是做广告,但由小铁轨铺成“长可里许”,并用了蒸汽机车。这已经具备铁路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振勋商办铁路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向清廷提出的《商务条议》中。他强调修筑铁路乃发展经济以进行"商战"之内容和手段。他主张实行铁路商办政策,同时解除对支路垄断政策,大力招商以兴办支路。这是对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修路策略的质疑。清政府肯定了《商务条议》中有关铁路建设的主张,这直接推动了清廷铁路政策向真正商办的转变。此后,铁路商办成为风潮,在全国掀起了以商办为主体的铁路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罗恩去乡下的舅舅家过暑假,发现了一条废弃多年的铁路,进而发现了藏在洞屋里的蒸汽机小火车。小火车激发了罗恩无穷的想象力,他顺着这条铁路,挖掘出了父辈和祖辈与这条铁路相关的故事,从而感受了上辈人创业的激情和守望的孤寂,而这一切也为他的童年增添了一抹浓重的色彩。一条铁路,一列小火车,三代人的期  相似文献   

7.
郑渝铁路是国家新规划的一条从重庆到郑州的高速客运专线,它是贯穿我国东北至西南走向的铁路大动脉——京渝昆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条铁路的重要性,郑渝之间的沿线城市为这条线路的可能的具体走向展开了激烈的争取工作。郑渝铁路的万郑段目前大致有北线(经安康)、中线(经十堰)和南线(经襄樊)三个走向的比对方案。中线方案比较科学、合理,最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最短的铁路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有一条世界上最短的“国营铁路”。这条铁路长860米,只有10名职工和一个车站,是一条超小型铁路。铁路虽然很短,但管理它的部门名字却很长,其正式名称为“梵蒂冈教皇宫委员会行政区货物办事处”。缓缓驶离意大利国营铁路圣彼埃特罗车站的列车不一会儿就驶进了右侧的支线,前方的铁制电动门打开,列车穿过这道门就到了终点站。列车实际运行距离约600米便停在了梵蒂冈车站。这条铁路不运送乘客,驶进来的都是货车,每天1至4列。货车每天进站时间也不尽相同,所以也没有时刻表。职工的工作时间定为早上8点到下午2点。该铁…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必读》2013,(4):4-5
建一条铁路连接远东和远西,这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但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谈判,这一项目近日终于得到了批准。这条铁路将从理论上实现伦敦人直接乘火车到美国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地辽阔,物产丰富,要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发展交通运输十分重要,铁路运输量大,是重要的现代化交通工具。这一课的教材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全国铁路网知识。 讲全国铁路应从旧中国谈起。旧中国的铁路很少,而且分布极不合理。从1876年上海境内修筑第一条铁路到1949年解放前夕的73年,共修建铁路24,000公里,绝大部分建在东北和东部沿海各省。主要还是日、俄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军事占领和掠夺资源修筑的,广大西南、西北地区几乎没有铁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重视铁路建设。新建了五十多条干线和六十余条支线,铁路营业里程达五万二千公里,比解放前增加了三万公里。新建铁路中的75%分布在京广铁路以西的广大地区,这对改善我国铁路的布局,加强内地建设起了很大作用。在运输繁忙的干线区修建复线、进行电气化技术改造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来自海外各地的华侨华人学生回到祖(籍)国来求学的人数不断增加,我们应大力发展华侨华人学生教育,并通过成功的华侨华人学生教育凝聚世界侨心。成功的华侨华人学生教育应处理好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认真研究华侨华人学生的特点,全面把握华侨华人学生的思想状况。二是培养华侨华人学生的学校要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从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高度,把华侨华人学生培养好。三是要树立全方位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华侨华人学生对祖(籍)国的感情,从而起到凝聚侨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民政府时期广东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难侨救济活动,在难侨的收容、遣送、留医及安置方面做出了不少实绩,体现了其现代政府的职能。两次救济在政府初衷、政策及效果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反映出二者不同的时代背景及所处政府职能转换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3.
要想提高汉语志愿者教师在海外教学实习的效果,不仅需要志愿者教师自己的努力,当地孔子学院的指导培养也非常重要。当地孔子学院对其生活的具体关心、工作氛围的精心营造、不同实习阶段的有效指导、研究生论文开题和写作的指导及督促等等,都会促使其更快地在心理和专业知识上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成为合格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14.
新宁铁路是一条在华侨陈宜禧倡议和经办下,依靠广大华侨和当地乡绅力量建设而成的民办铁路。在资金筹集及修建过程中,陈宜禧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遭遇极大困难。铁路通车运营后,沿线社会经济发展出现明显变化。深入探讨新宁铁路,籍此揭示区域近代化的艰难曲折及铁路交通对于经济社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华文教育历经了华侨教育时期和华人教育时期,有其鼎盛和繁荣的纪录。随着菲律宾对华人的菲化,华文教育工作者落后于形势的变化,华文教育遭遇低谷。但华族是个永不言败的民族,他们从低谷中奋进,推动着华文教育的发展,使华文教育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6.
廖承志长期主持国家侨务工作,是新中国华侨高等教育的重要开拓者。他心系侨胞,关心侨教,积极支持"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两度在广州复校,担任学校董事会董事长,并创办华侨大学,担任该校校长,使莘莘华侨学子得以负笈内地,蒙受中华文化之恩泽。他为新中国华侨高等教育事业的兴办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侨资引进政策有发展国内经济和救济侨胞事业的双重动机,在政策规定上带有明显的战时特征。在国民政府的积极呼吁下,一批华侨携资回国,努力开发和建设大后方,有力地支援了祖国的抗战建国事业。  相似文献   

18.
华侨华人的经济资源、人际资源等对于侨乡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动、辐射作用。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华侨华人的年轻一代由于受异地经济、民俗及文化的影响,对祖国的亲情感、认同感、归属感逐渐淡薄,这对于侨乡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以侨乡旅游资源作为吸引物,提高华侨华人对侨乡的认识,增强对侨务资源的培育和对华侨华人旅游市场的吸引,事关侨乡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正式走上革命道路开始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孙中山就一直将海外华侨作为其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他不仅全力发展海外革命组织,创办革命报刊,而且以华侨为其革命事业的主要财政支持。事实上,正是主要在华侨的财政支持下,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但是华侨的力量毕竟有限,孙中山长期忽视国内的革命力量,给革命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财政困难直接导致了辛亥前10次武装起义的旋起旋灭,更导致了同盟会内部的分裂,之所以视华侨为其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根本原因在于孙中山的华侨出身使他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使他认识到华侨的革命要求,却认识不到国内人民的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20.
论海外华侨华人的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 ,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变迁 ,在完成从“过客型”到“定居型”的转变后 ,因应政治身份的变化 ,在文化上也逐渐融入所在国社会。笔者认为海外华人的认同 ,主要是文化认同 ,目前还处在一个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是融合与冲突并行 ,同时在全球化时代 ,存在加速认同与冲突的二律背反的现象 ,即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有强化的趋势 ,另一方面 ,这一趋势则有可能导致潜在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