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广告语在传播和演变的过程中,其发展受到语言模因的影响。从模因的角度分析广告语,其模因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最主要有两种复制传播类型:复制内容相同、形式不同的基因型模因和复制形式相同、内容不同的表现型模因。广告语首先在形式上要给大家眼前一亮的视觉效应,其次在人们的心理和精神层面上应实现广告的模因复制传播的效应。因此,广告语的设置在很大的程度上和语言模因的特性及表现形式有紧密关系,在实际运用中不能为了追求其广告语言模因的华美而忘了其本质,广告语应从其产品的根本特性做出宣传,从而创造出相应的广告语言模因。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是语篇的基本特征。任何语篇都是由引语拼凑而成,任何语篇都是对其它语篇的吸收和改造。“模因”是文化信息的基本单位。模因的复制、模仿和传播才使得文化得以传播、继承和发展。文章探讨了互文性和模因的关系,指出模因的传播就是互文性形成的过程,并从模因的角度分析了广告语篇中的互文现象,以加深对广告语篇中模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如何使广告被人记住并产生购买的欲望是广告人最关心的问题,模因论为广告创造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通过分析模因的传播过程得出强势模因的特征,进而论证影响模因生存和发展三大要素: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文化因素,并以七喜广告为例分析广告语中强势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旨在为运用强势模因成功设计广告语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欢 《海外英语》2012,(7):250-251
"××门"流行语的产生体现了一种隐喻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的不断发展与广泛使用体现的是模因现象。隐喻生成过程中存在概念、心理、文化等模因的作用,根隐喻是基因型模因,派生隐喻是表现型模因,隐喻体系正是由基因型模因和表现型模因发展而来的复合体。该文将以"××门"类隐喻为研究对象,基于模因的相关理论,分析该类隐喻在生成、发展和传播过程中的模因特性,找出流行语背后的隐喻机制,探讨隐喻类流行语能流行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如何使广告被人记住并产生购买的欲望是广告人最关心的问题,模因论为广告创造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通过分析模因的传播过程得出强势模因的特征,进而论证影响模因生存和发展三大要素: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文化因素,并以七喜广告为例分析广告语中强势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旨在为运用强势模因成功设计广告语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隐喻的角度解析了模因,并以模因论为基础,解析了隐喻的认知功能,探讨了模因机制在隐喻概念的形成、发展和传播的作用.认为隐喻是模因的表现手段,模因模式构成了隐喻的认知理据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白酒广告语(简称酒语)的强势模因为研究对象,基于模因论跟顺应论具体分析了酒语的强势模因对认知、情感、文化的顺应,使其不断得到复制、传播,并且吸引消费者。意在探讨酒语强势模因在商业广告中的作用,使其产生更好的商业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8.
隐喻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隐喻思维在高校大学生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们对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传统的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Lakoff&Johnson则认为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模因论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理论,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模因通过复制、模仿而不断地传播.隐喻思维与模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以模因论为视角研究高校大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不但拓宽了隐喻的研究范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增强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模因论是关于语言记忆与传播的新型理论,揭示了语言传播的内在规律,模因是一种信息单元,依靠复制与传播得以壮大。英语语音习得的过程是语音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语音教学就是利用语音模因的特点帮助学生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语音模因的过程。针对当前高职英语语音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模因论四个阶段与语音教学相结合的策略,提高英语语音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广告与成语的有机结合是历史的必然产物和语言精华。本研究以模因论和顺应论为基本理论框架,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探讨了汉语广告语中成语的运用,提出了广告语中成语模因成功传播所具备的五种属性以及从认知、情感、文化三方面分析此类广告语是如何得到受众的认可,从而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广告与成语的有机结合是历史的必然产物和语言精华。本研究以模因论和顺应论为基本理论框架,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探讨了汉语广告语中成语的运用,提出了广告语中成语模因成功传播所具备的五种属性以及从认知、情感、文化三方面分析此类广告语是如何得到受众的认可,从而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相关理论,模因论是用于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全新理论。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广告语翻译需要模因的复制,模因论为广告语的翻译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对模因论、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阐述了模因论与翻译的研究进行了阐释,分析广告语翻译的案例,探讨了中英两种语言模因(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在商业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隐喻大量存在于广告中,它甚至被认为是现代广告基本传播形式的核心。在国外的广告言语研究中,隐喻应用和效果分析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课题。自1999年由国外学者Fonagy首次提出语音隐喻以来,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国内学者对语音隐喻作过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本文旨对现代广告言语中的语音隐喻现象进行初步探索,分析其表现形式和工作机制,以期得到更多人对语音隐喻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透过隐喻看模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而且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手段.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本文首先从隐喻的角度解析了模因,而后又以模因论为基础,解析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并且探讨了模因机制在隐喻概念的形成、发展和传播的作用.文章认为隐喻是模因的表现手段,模因模式构成了隐喻的认知理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模因论”和“认知隐喻”是外语教学中有关文化和语言不得不关注的两个重要概念。其特点、类型及其成因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经过比较分析之后,了解“模因论”和“认知隐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语言文化学习和教学十分重要。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研究。后进入到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等领域。模因(meme)源于生物学词汇(基因)。模因是一种信息单位,更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和"认知隐喻"是外语教学中有关文化和语言不得不关注的两个重要概念.其特点、类型及其成因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经过比较分析之后,了解"模因论"和"认知隐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语言文化学习和教学十分重要.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研究.后进入到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等领域.模因(meme)源于生物学词汇(基因).模因是一种信息单位,更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广告语言模因作为广告文化的复制因子同样遵循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其在复制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变异,这些特征和顺应论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特征相符,故此,本文结合模因论和顺应论分析广告语言的传播,认为成功的广告语是以语言模因的形式存在的一个不断选择与顺应的模因变异的产物,即广告语言模因是为达到交际效果而顺应交际宿主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智世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模因论研究视角探讨广告语和网络流行语等语用语言的语用目的和实现其特定语用功能的语用机制,认为通过仿制、谐音、韵律、依附和煽情等语用机制,广告语和网络流行语等语用语言达到了促进自身复制与传播的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19.
习语变异是一种语言现象,在广告语篇中广泛存在。本文将在模因论的框架下,探究中英文广告中的习语变异现象,旨在解读习语变异的产生和结合文化影响力解释其现象在广告中盛行的原因。研究表明,模因论对广告中习语变异的产生有强大的解释力,习语变异因习语模因复制传播而产生;模因论为研究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文化影响习语变异在广告中的产生及运用:习语变异继承了习语模因中的传统文化,同时习语为了达到特定的广告目的而产生变异。  相似文献   

20.
欧文婷 《广西教育》2012,(3):111-112
模因是一种隐喻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思维等密切相关。可以说,语言模因的传播/复制过程是一个被表征的、从基本模因映射到模因复合体的隐喻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