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碳经济模式下我国饭店业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饭店业、交通业、景区都以不同的形式排放二氧化碳.饭店作为高消费场所,每年消耗着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排放大量的大气污染物,成为碳排放的城市污染源之一.低碳化发展,是饭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试图通过对饭店业节能减排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低碳饭店在低碳旅游、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发展低碳饭店的思路和对策,以促进我国低碳旅游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也成为政府的施政重点;在节能减排、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众多手段中,碳交易是公认最有效、成本最低的。以广东省为例,对碳交易、碳排放数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碳交易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结论;再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分析华南四省的碳排放效率,根据碳市场的异质性,探讨如何利用华南地区碳交易市场,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经济外部性分析出发,寻找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结合方式,从宏观角度确定将国内各地级市作为开展节能减排成效评价的基本单位.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对节能减排各项指标进行了分类,结合国内外节能减排的实践拟订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有效率社会协同的地区节能减排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节能减排成为当前关注焦点。目前中国借鉴国际碳交易经验并结合国情建立的碳交易试点地区已全部上线运行,作为碳排放量较高的建筑业,是被纳入碳交易市场管制的首批目标。本文首先通过埃奇沃思方框图建立了目前建筑业以及其他行业碳排放权和经济效益之间关系的经济学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对碳交易体制与建筑业减排之间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建筑业参与碳交易机制与建筑业减排二者的影响是相互的,一方面建筑业参与碳交易体制可以促进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另一方面在碳交易体制引导下,建筑业会加快内部减排手段的创新以及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5.
周亮亮 《天中学刊》2012,27(6):32-35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一次将"低碳"和"低碳发展"写入五年规划,确立了能源强度、碳排放强度等约束性指标,节能减排成为"十二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一年的实践证明,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长快、结构调整缓慢的问题依然存在,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究其原因,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有直接关系。中国必须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市场化手段,国际碳排放交易制度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政策工具,是国际气候制度的核心。然而,这种流行的观点也颇有争议。在国际社会缺乏强制第三方机制的条件下,国际碳排放交易的自我实施机制是维持协议存在的关键。从合同执行的角度看,以声誉为主的国际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自我实施要求信息有效传播、共同的规范以及对不合作的惩罚机制存在作为有效条件。研究发现,国际碳排放交易难以自我实施的原因在于:(1)碳排放价格、成本收益、以及减排技术信息的不确定性;(2)对碳排放责任及公正缺乏共识;(3)减排合作中搭便车行为的惩罚乏力;(4)资金和技术等质押机制的缺乏。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1)国际社会应增强全球碳排放的有效信息传播及相应的投资预期,逐步形成全球碳排放社会责任的共同认知;(2)发达国家应加大对碳排放的资金及技术的援助力度,从而激励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参与国际碳排放体系。  相似文献   

7.
碳标签可以标识产品生命周期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具有更低碳排放量的产品可增加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从而促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产生减排意愿。基于供应链视角,采用博弈论方法对供应链的减排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下游企业的减排贡献与技术减排能力成正比,即在碳排放标签政策的市场调节下,减排资源将向减排能力强的企业转移。同时,领导者企业将支持而跟随者企业可能抵制碳标签政策的实施,政府在碳排放政策制定中应对跟随者企业给予适当的倾斜。  相似文献   

8.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低碳发展、节能减排已成为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安徽省工业企业碳排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合肥经济圈组建前后碳排放趋势的变化,从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分工合作以及低碳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安徽省工业企业低碳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碳排放量于2008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排放国,因此,我国的碳排放数量及排放路径倍受世界关注,未来的经济发展必将面临减排的严峻挑战.基于此,本文采用1978~2010年碳排放量、煤炭消费、石油消费以及火电消费量的数据,利用VAR模型和VCE模型,考察煤炭、石油和火电消费对碳排放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运用基于跨期生产前沿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中国省际1998-2013的节能减排效率,并实证检验了R&D对节能减排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节能减排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节能效率,要达到节能减排的双重目的,关键在于促进能源节约;R&D对节能减排效率、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均有显著正影响,且R&D在促进节能效率与减排效率的提高上具有一致性;R&D对节能减排效率的促进作用也依赖于环境规制,在环境规制强度高的地区或时期,R&D对节能减排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1.
赵卿 《华章》2010,(22)
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全球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各国向大气排放了许多污染,直接导致全球的气候变暖,经常出现极端天气,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各国必须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以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但节能减排的作用并非仅此而已,而且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促成全球各国正加快推进节能减排以改善环境。中国面临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大力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推进相关工业及产业的发展。油气储运工程技术领域产生了天然气及LNG产业链新的职位需求。油气储运工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增减本科教学内容,突出天然气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教学,尤其是LNG及生物质能源气化利用等相关知识,以顺应石油天然气相关行业就业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提高碳排放效率是实现“3060”目标的关键。从市域尺度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11~2021年期间安徽省16个城市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动态分析碳排放绩效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各个城市的碳排放效率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铜陵等市碳排放效率变化极不稳定,全省碳排放效率在2015~2021年处于上升趋势,研究期前几年的下降程度大导致总体仅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其中主要受技术效率的负向影响。因此,在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时,既要从整体出发建立更有效的协调发展新机制,使整体优势得到最大程度发挥,还要考虑内部的差异,根据ML指数及其指数分解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各城市自身的碳达峰目标及实施方案,早日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节能减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全球气候变暖以及重特大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环境和资源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节能减排工作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专门成立了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温家宝总理  相似文献   

15.
研究碳税政策下基于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构成的供应链系统减排策略选择分析,考虑在碳税影响下建立制造商进行减排技术投入、再制造技术两种减排决策模型,基于Stackelberg博弈理论,运用逆向求解法对减排成本系数、再制造投入技术系数进行分析,最后运用Matlab2016进行模型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政府实施碳税政策能够减少企业的碳排量,但是同时也会相应降低企业利润;减排技术的投入对企业碳排放起到抑制作用,但是对企业利润有负向影响;再制造成本的投入可以减少碳排放,同时如果在较为合理的碳税下,也可以对企业的利润起到正向作用。回收价格对制造商利润和零售商利润、碳排放量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完成各项节能减排经济指标的关键之年,文章作者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从强化对节能减排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再认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法制环境建设、加快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发展模式、电力设备行业形成我国节能减排的生力军等四方面进研究和阐述,可供政府部门、研究学者、企业人士等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节能减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迫切要求.在热能动力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热能动力专业课教学中,可通过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方式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节能减排型校园是我国节能减排的主要行动之一。本研究对高校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在节能减排行动中,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节能意识,但节能行为相对薄弱,呈现出"知"强"行"弱的不对称性。而且大学生在宿舍和教室的节能减排意识与行为差异较大。此外,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得出大学生的节能意识...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标准煤法和热值法对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碳排放水平进行测算,利用UIBE全球价值链指标数据库中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指数,结合2007—2020年细分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显著降低了制造业部门的碳排放水平,简单全球价值链嵌入比复杂全球价值链嵌入更能降低制造业的碳排放水平。简单全球价值链嵌入和复杂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部门异质性,中低技术水平制造业部门参与简单全球价值链分工能显著降低碳排放,而高技术水平制造业部门参与复杂全球价值链分工能显著降低碳排放。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低碳转型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技术进步是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分析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为了解碳排放变化规律、制定减排政策提供了依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的技术进步情况,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本期和上期技术进步负向影响碳排放,且本期影响要小于上期影响,即技术进步可以减少碳排放,但存在一定的时滞;人口和人均GDP与碳排放呈正相关关系,人均GDP和人口每增加1%,碳排放会分别增加0.284%和0.346%;同时,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在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和西部地区本期及上期技术进步减少了碳排放,中部地区本期和上期技术进步增加了碳排放。因此,为了实现减排目标,中国应重视技术进步的减排作用,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同时要加强碳排放的监测和监管并注重增长的质量,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审批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