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东坡贬寓惠州后,处境十分困难,深受生活贫困、失去亲人和提防政敌攻击的三重重压。性情旷达的苏东坡善于从儒、道、释三家思想汲取营养,以“超然物外”的思想为武器,亲自参加轻微的体力劳动,与惠州人民打成一片,创造了一种“和陶诗”新诗体来进行创作,从而克服了三重困难。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在惠州的三重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启鹏 《惠州学院学报》2010,30(1):27-30,75
苏东坡贬寓惠州后,处境十分困难,深受生活贫困、失去亲人和提防政敌攻击的三重重压。性情旷达的苏东坡善于从儒、道、释三家思想汲取营养,以“超然物外”的思想为武器,亲自参加轻微的体力劳动,与惠州人民打成一片,创造了一种“和陶诗”新诗体来进行创作,从而克服了三重困难。  相似文献   

3.
苏轼在被贬的路上,从黄州时期的摆脱功利态度,到惠州时期的身世永相忘,再到儋州时期的“寄我无穷境”,一路走来,一路顿悟。文章从他被贬三地所写的游记散文中,揭示他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梳理他思想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分析和肯定了苏东坡是第一个使世人认识惠州,第一个较为系统地把中原文化传播到惠州的人。而现在,“苏东坡”三字仍在惠州的山水和诗文中广为传播,这是惠州文化中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5.
开发建设“三东”文化, 是惠州市委市政府建设惠州文化大市、打造文化品牌的战略举措。从经济价值、精神价值、品牌价值三个层面来理解和认识“三东”文化的价值, 将有利于“三东”文化的建设和开发, 促进惠州经济社会的新一轮发展。  相似文献   

6.
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从惠州的文化现象中比较得出: 三“东”乃是惠州文化的精髓。由此提出了开辟以三“东”为主的旅游线路, 弘扬惠州文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在苏轼谪贬惠州八百九十周年之际,苏轼研究学会于九月八日至十四日在惠州举行了苏轼研究第三次学术讨论会。到会代表一百三十余人。大会共收到论文九十四篇。讨论会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集中对苏轼谪居岭南时期的思想和创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关于苏轼谪居岭南时期的思想与会代表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苏轼被贬惠州之后,释、道思想虽有所增长,但儒家忧民爱国与有益于世等思想仍然居于主导地位。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苏轼虽然身处逆境,却创作了  相似文献   

8.
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书名,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长萧耀堂作序,惠州大学社科部主任叶洪添教授撰写的专著《邓演达研究》,由广东高教出版社出版了。这部被列入广东省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科研项目的著作问世,是作者八年心血凝聚的结晶,为惠州史学宝库填补了空白,为邓演达的乡亲父老奉献了一份爱心。邓演达出生在惠州市郊的三栋镇。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英勇二I。土,是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活动家,出色的军事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他和同时出生于惠州的国…  相似文献   

9.
每每谈及苏轼,我们定会提及他那些饱含炽热情感的文辞,而这些经典之作大部分都来自三个地方!苏轼晚年题诗:“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说自己这辈子的功业,都出自黄州、惠州和儋州。诗人不幸诗家幸,这三州虽是他被贬谪流放之处,但更是苏轼诗词歌赋与书画成就的汇集之地。不论处于何种境地,他总是能给自己找到生活的乐趣,拥有高雅的...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苏东坡与惠州文化关系的论著《苏东坡寓惠探幽》自今年4月出版后,受到惠州文化界等人士的好评。好些学者、苏东坡爱好者都撰文评论此书,大家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苏学专家乐靖华先生在该书《序)}中评论此书的特点是‘“全、新、深”表示同意,都认为这是第一部较为深刻、全面地研究苏东坡寓惠思想、生活和创作的论著。惠州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惠州市政协副主席李靖国先生说:“我是同意朱靖华教授的‘三字评’的。”“总而言之,《探幽》一书,实现了惠州人研究苏武寓惠文化个人专著的零的突破,功不可没。”汤岳辉先生亦说:“…  相似文献   

11.
钱梦龙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他的“三主”思想在语文教育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我们发现他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主要内容的“三主”思想和新课程的理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使得我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钱梦龙的“三主”思想,并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对这一思想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夏文先 《现代语文》2006,(12):31-33
苏轼的思想“宏博通达”,复杂多变,儒、释、道三家都曾以不同的方式对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进则孔门之道,退则老庄佛禅,三时有交织,难以明辨,且不同程度地呈现在他的社会生活及创作实践中。比较明显的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三游赤壁所作的三篇诗,较明晰地反映了他思想流变的这一过程,即由主“儒”思想向主“道”思想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陈炯明是近代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考察陈氏起起落落的政治生涯,可以发现,他和惠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从由惠州淡水举义后登上广东军政舞台,一度创造了"惠州人的广东"的神话;他与孙中山决裂后,在东江、潮梅一带进行了长达3年的拉锯战,最终以惠州的易手为标志而落败;最后,他病死香港,归葬西湖。陈炯明的成也惠州、败也惠州、归骨惠州,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进行解读:风云激荡的时代,成就了他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的惠州,与他的政治生命息息相关;出于强烈的地方主义情绪,他视惠州为生活的丰沛之地。  相似文献   

14.
惠州原有的景观伴随着苏轼的到来愈加扬名。并且,在谪居的几年中,苏轼在惠州“首创”了一批人文景观,这些都成为后人经常游览的著名景点,“惠州景观”遂变为极具个人色彩的“东坡景观”。多重原因造成了此种转变:一是苏轼对惠州景观灵动的描述;二是世人对其“旷达”人格的追慕;三是后世对苏轼“不顾穷达,行仁利物”之济世精神的仰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教育之间有许多妙用。懂得它,便如周伯通懂得了双手互搏,一体二用。惠州人显然是深谙其中的道理。惠州乃广东厉史文化名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东江文化”、“东坡文化”、“东征文化”、“东纵文化”等等。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惠州人把文化与教育结合起来,构建文明、健康、平安、人文、和谐的校同文化体系,展示出迷人的惠州风采。  相似文献   

16.
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继承并发展了法家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创立了“法。术、势”三者结合的尊主安国的专制主义理论。韩非好刑名法术之学,他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人性好利论。在国家的权力结构上,他主张实行绝对的君主专制制度,认为君主操法、术、势三柄,便能驾驭臣下和统治人民,反对以仁义治天下。在学术思想上,他明显地接受了苟于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发展了他“人性恶”的性恶论,并从老子的著作中丰富了他“君人南面”术的思想,使他对于“术”的论证更富有理论性,从而建立起…  相似文献   

17.
香港旭日集团董事长杨钊先生自1985年以来,连续13年间捐资与内地联办惠州大学服装分院。在捐资兴学过程中,杨钊先生提出了“捐资联办”、“学工一体,学用并举”以及“实行董事会的领导体制”等一系列办学思想,依靠内地联合办学单位加以实施,使惠州大学服装分院...  相似文献   

18.
苏轼的思想融通百家、博大精深,与他的人生三个阶段对应。苏轼的思想有三个境界:黄州时期以前是第一境界,这时他思治天下、探寻人生;黄州时期是第二境界,通脱旷达、幽怀破散,他不再汲汲于世俗功利和传统价值标准;第三境界是岭南时期的天地境界,确立了“无思”、“无待”的生活方式,实现了人生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19.
苏轼的思想融通百家、博大精深,与他的人生三个阶段对应。苏轼的思想有三个境界:黄州时期以前是第一境界,这时他思治天下、探寻人生;黄州时期是第二境界,通脱旷达、幽怀破散,他不再汲汲于世俗功利和传统价值标准;第三境界是岭南时期的天地境界,确立了“无思”、“无待”的生活试,实现了人生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考察阿尔都塞思想的三个渊源,发觉阿尔都塞不仅继承了结构主义的思想和方法,而且还吸收了巴歇拉尔历史认识论和斯宾诺莎唯理论的某些思想观点。与其说他是一个结构主义者,不如说他是一个“唯科学主义者”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