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随着游客行为的日益"散客化",旅游集散中心网络成为城市旅游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对城市旅游形象、品位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对国内外文献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兼顾设施整合和组织协同的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优化分析框架;以实现游客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基于等级设施选址理论建立了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设施整合模型;以石家庄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确定了石家庄市新建市级、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的数目,优化了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的空间联系.最后,提出了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的组织协同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鸥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3):57-59,64
文章总结了城市旅游集散中心产生的背景、概念和作用,以杭州市旅游集散中心为例,分析了集散中心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集散中心建设原则。  相似文献   

3.
旅游集散中心的类型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海成立中国大陆第一个旅游集散中心以来,旅游集散中心在全国各大城市、景区(点)推广开来。一直以来,旅游集散中心的研究集中在其发展过程、运行模式、现存问题等方面,对旅游集散中心的类型及发展趋势等的研究欠深入。而实际上,旅游集散中心有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在散客旅游规模不断扩大、散客旅游市场不断成熟的发展趋势下,旅游集散中心将朝规模化、信息化、专业化、网络化和联盟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百度指数为数据来源,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17-2020年黑龙江省域内13个城市和地区旅游信息流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黑龙江省域内整体网络关系弱化现象明显。在网络节点空间特征方面,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会城市马太效应显著,是主要的旅游信息集散中心。黑龙江省域内各地区市场并没有形成明显的旅游信息流集聚化、一体化空间关联发展特征。除2020年外,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伊春、鹤岗等5个城市均为主要中转中心,哈尔滨一直领跑其他各个城市和地区。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国内大循环(简称内循环)背景提出了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加快旅游需求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4条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都市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新潮流。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城市,在发展都市旅游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主要的驱动因素有: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丰富的旅游资源、省政府良好的政策支持;但是郑州市旅游信息化水平低、中高端旅游人才匮乏、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低下成为制约郑州发展都市旅游的主要因素。郑州发展都市旅游应该在旅游资源的整合、重大节事活动的举办、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整体旅游形象的策划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以2012年广西14个地级市旅游经济数据为基础,利用经济引力论模型,测度了广西主要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广西主要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普遍不高,地理位置居中或旅游经济总量比较大的几个城市如南宁、柳州、桂林、贵港与其他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比较大,地理位置偏远或交通不便利的城市如梧州、贺州、百色、河池与其他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比较小。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确认柳州为广西旅游集散中心、改善广西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八五”至今,大连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就业机会。大连旅游业基础条件好,但是作用还远未发挥出来。必须把大连丰富的旅游资源变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在山海风光上作文章;要充分发挥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应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把大连建成旅游的集散中心。  相似文献   

8.
旅游集散中心具有旅游公共产品属性,不仅能为游客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及旅游产品,同时还能成为整合旅游资源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长株潭城市群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文章从供需资源系统整合协调的视角,结合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发展和旅游资源整合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长株潭城市群旅游集散中心的构建与优化问题,并采用问卷访谈的形式对旅游集散中心构建及其功能进行了调研分析,提出了促进旅游集散中心在城市群旅游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主要探讨浙江省旅游企业人才安全现状,研究对象为浙江省11个地级市旅行社、酒店、旅游集散中心的涵盖各个级别的大专以上学历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职业状况测试,进而了解不同背景的旅游人才对旅游企业职业状况各维度是否存在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旅游人才的年龄、服务年限与收入因素会对旅游企业工作本身的看法造成影响;旅游人才的年龄、学历因素会对旅游企业相关人际关系的感受造成影响;旅游人才的婚姻状况、学历、服务年限等因素会影响旅游人才对所在旅游企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国内旅游的迅速兴起并形成热潮,旅游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被城市研究者和管理者广泛关注。景点型旅游城市是指凭借优美的自然风景或名胜古迹等旅游吸引物,因旅游活动的开展而发展起来的、以旅游为主要职能的中小型城市。分析景点型旅游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城市研究与管理者的重视,推动景点型旅游城市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发展高端旅游产业的思考——以青岛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端旅游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国内很多城市正在大力推进它的发展。在对青岛市和国内其他城市高端旅游产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岛市高端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根据青岛市自身的特点提出建立高端旅游市场运作机制、开发有特色的高端旅游产品、建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是黄山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依托“黄山”与“徽文化”两张世界级名片,黄山市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国外有一定影响的旅游城市,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综合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黄山市最近提出了打造“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但黄山市的国际旅游城市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条件、设施与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还有相当差距。可以从优化产品结构、完善服务功能、完善促销机制、重视人才引进、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着手,推进黄山市旅游国际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集群化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集群已成为旅游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形成机制、竞争力优势以及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并对湖南、云南、湘鄂渝黔边区等地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本文就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作了归纳综述,并对研究工作作了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旅游城市发展特点,同时借鉴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及世界城市的评选指标,构建了具体包括经济效益、政府绩效、企业效率、保障体系4个方面的9个单项指标、41个原始指标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并对北京和上海的竞争力进行了计算分析,以期对旅游目的地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及国内旅游城市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绵阳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四川旅游大发展时,要借此机会加快自己的发展就必须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本文结合城市吸引、旅游区位和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城市经济、城市政府推力五天驱动力因子分析了绵阳城市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因素,对如何形成绵阳自己的动力机制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太原市会展旅游产品开发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很多城市将会展旅游作为城市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具备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条件,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太原市要发展会展业存在着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松散、会展业市场参与机制不高等问题。针对太原市发展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太原市可开发的会展旅游产品类型,并对今后太原市的会展旅游产品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内优秀旅游城市形象标志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城市旅游标志设计上,多数利用了传统文化元素,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形象、准确的向公众传达文化城市的整体印象和旅游特色,很好地满足了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国外近年来遗产旅游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旅游研究纪事》相关文献的整理,从遗产与旅游的关系研究、遗产旅游管理、部分国家或城市遗产旅游的发展现状和经验研究等三方面分类和综述,并对国内遗产旅游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铁将对安顺旅游业产生双刃剑的作用,可为安顺旅游集散中心形成、游客量大幅增长、全域旅游全面实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安顺旅游业也会面临旅游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旅游交通组织不适应旅游发展需要的挑战.为此,提出安顺应加强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强旅游交通组织协调,加快旅游交通信息建设,整合旅游景区优化产品结构,构建线上线下服务体系等五大发展策略,以此促进安顺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旅游集散中心是顺应散客旅游市场而兴起的旅游组织模式。东盟与中国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广西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省区,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开展旅游合作的重要地区,充分利用广西入境旅游集散中心,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广西与东盟各国在旅游领域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