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点校本《明史》问世前出现的万历首辅申时行的传记,至少有十多种。这些传记对申时行或仅记事迹不予评论,或极力歌颂,或予以肯定但行文平和,或褒贬兼有而以褒为主,或虽以褒为主而批评用语亦有一定的分量。而从问世时代分,则明代问世者大体持表扬歌颂态度,清代问世者则多半褒贬相兼且批评用语有一定的分量。这些传记为点校本《明史》底本即殿本《明史》的申时行传,提供了撰写参考。点校本《明史·申时行传》关于申时行籍贯,以及关于其子申用懋任职经历等记载皆有需加考订之处。现存殿本《明史·申时行传》的清朝明史馆拟稿中,有天一阁藏万斯同《明史稿·申时行传》和旧题万斯同编撰《明史·申时行传》,两者多有区别,前者观点相对陈旧,这当反映出前者问世当早于后者,这一状况值得治史学史者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2.
张廷玉《明史·诸王世表》记载明代亲王、郡王世系,并将各郡王系于对应亲王之下,收罗宏广,虽排列清晰,但亦有讹误、疏漏之处。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诸王世表三》中伊藩世表10则条目中就有3则条目各含2条或2条以上讹误之处。  相似文献   

3.
张廷玉等监修的《明史》内容丰富,被当作了解和研究史实的重要依据,但其中也存在许多讹误。兹据《明实录》《皇明开国功臣录》《皇明名臣琬琰录》《国朝献征录》《本朝分省人物考》等文献,考证出《明史》传记中"张冠李戴"之误数处。其致误原因多由编纂者引用原始资料时不审或撰写粗心所致。  相似文献   

4.
《明史·方伎传》是研究明代方伎群体及其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其编纂过程经历了万斯同初版、王鸿绪二稿、张廷玉定本三个阶段。就《方伎传》而言,三个版本各有优劣。万斯同版在内容上翔实而细致,在方伎人物分类上明了而清晰,而王鸿绪版与张廷玉版则在语言表述方面有了显著进步。由于方伎种类多样化的特点,所以他们进入《明史·方伎传》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对于医者而言主要以道德品质及医学技术为要,而星占宗教者则明显带有皇权附庸之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廷玉在编撰《明史》时特意将亲、郡王袭封信息以先尊后卑顺序做成世表,内容可谓清晰而厚实,是研究明宗室制度的基本依据之一。然而,《诸王世表》错讹和遗漏不少,需要加以校勘和补证。现依据各大文献资料和圹志信息主要围绕出生时间的计算对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诸王世表》中36例记载信息进行考辨修正,当有助于厘清与认识明朝宗王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廷玉《明史·职官志》是研究明代职官制度不可缺少的参考文献。据《明实录》、《国榷》等文献考证,可知该《志》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存在讹误5处。  相似文献   

7.
一、课文的出处和作者本文选自《明史》的《海瑞传》.《明史》是清朝政府乾隆年间张廷玉等修纂的. 张廷玉(1672——1755)字衡成,号研斋.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保.乾隆时晋封伯爵,督修《明史》,任总裁,至1735年成书.著有《澄怀园文存》. 《明史》是我国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明史》以材料丰富,体例谨严著称.但因清初文网深密,修史大臣对清朝入关前的建州女真事实和南明诸  相似文献   

8.
十六世纪下半叶,明朝首辅张居正发动了一场规模很大的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丈田均税是张居正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关于这次丈田,《明史·食货志》等记载有许多含混不清之处,影响甚广,笔者认为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明太祖不许内侍识字之说,见于王鸿绪《明史稿》和张廷玉等《明史》,而《明太祖实录》不载。《明太祖实录》于宦官机构建置沿革和太祖对前朝宦官窃权干政的评论,均详加记述,独不载这一并非无足轻重的禁令,殊难索解。成书早于《明史稿》、《明史》的《国榷》、《明史纪事本末》、《明书》诸书也均无记载,这当然不是偶然的。曾参与《明史》的后期编撰工作的杨椿,在他的《惠帝论》一文中,列举明太祖时先后  相似文献   

10.
《明史》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时间最长的一部,因结构严密,文字精练,深受学界称赞。现在能够见到的《明史》主要有三个本子,即万斯同的《明史稿》、王鸿绪的《明史稿》和张廷玉的《明史》。这三个本子记录了《明史》修纂过程的三个阶段,在内容上既有前后承袭,又有某些差异,有的内容甚至差异甚大。万斯同作为事实上的总编,经他审定的《明史稿》,起点高,规模大,内容翔实,持论公允,为《明史》的成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有关徐志摩的传记作品,已有数十种之多。这些传记在描述徐志摩一生的浪漫经历与文学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与事实不符或表述不当的问题。“志摩”一名用于何时?张君劢与张公权,到底是谁“发掘”了徐志摩?是否徐志摩送张幼仪去德国求学?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离婚是否因为林徽因?是胡适主持了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吗?文章就这些问题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辨正,以期对徐志摩研究、对徐志摩传记的创作提供参考与确证。  相似文献   

12.
宋代张藻、张伯寿、张思济、张履信、曾晞颜、彭元逊、彭子翔等七家词人之生平事迹,多有不明,前贤时哲或有考述,然亦语焉不详。经钩沉载籍,考知七人之生平里籍多项,以补《全宋词》词人小传之阙。  相似文献   

13.
张相文1906年执掌江北大学堂后,订定章程,革新课程,从严招生,使学堂渐有起色,次年,因人事之变动辞职。1908年,夏斌任江北师范学堂监督,对学校教学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因触及学生及地方利益不幸被挤走,接任者为淮安府中学堂监督蒋兴权。从江北大学堂到江北高等学堂、江北师范学堂,可考的几任校长为沈福昌、衷兴哲、张相文、邓继恩、夏斌、蒋兴权。  相似文献   

14.
两宋之交仙游籍文学家蔡絛,《宋史》无传;《宋史翼》其本传尚嫌简略。其他小传或有缺漏,或有讹误。目前学界对于其生平缺乏系统考证,特予考辨、辑补。  相似文献   

15.
清代戏曲家张坚一生著述颇丰,尤以《玉燕堂四种曲》知名当世。然而后代岁月流转,资料湮没,人们只知其曲而不知其人。今裒辑资料成张坚传记及年谱简编,以期为治曲考古之助。其间对于张坚生平事迹、家世背景、与鄂尔泰之因缘、与袁枚和杨潮观等人之交往一一考索,于张坚一生际遇及心态演变也做了相应描述。  相似文献   

16.
在1871年的"冒籍案"中,时任通州知州的孙云锦给了张謇很大帮助。正是这一援助,为二人随后的交往奠定了感情基础。此后,这位长者频频向张謇伸出援手,同治十三年,延请张謇为江宁发审局书记,至光绪十三年,孙云锦调任开封知府,张謇再次应邀入幕,其间,在学业、生活、做人上不断地给予张謇鼓励与关怀。二人的师生情谊一直延续了16年,直至孙氏去世。  相似文献   

17.
关于汉末三国时代名将张飞,屡有传言称其文武双全,书画诗文皆通,甚至其相貌亦属俊秀而非粗犷。上述主张纯属无根之木,于史难稽,相关资料皆伪造于明中晚期以后。“张飞能文说”始作俑者即人称“有明博学第一”之杨慎,初仅欲为猛将添博雅气象。讵料后人持续加油添醋,张飞一变而“工书能画”,再变而“大学问者”,今日更在网络速食文化下被变造成“通诗文之美男子”。凡此皆层累造成,偏离史料所载之张飞形象。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的张爱玲传记著作中,余斌的《张爱玲传》之所以受到推崇,是因为作者能够“知人论文“地把握传主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创作特色,其学理的深度和分析的精细也为他人著作所不及,书中颇多前人对张爱玲创作所未见和未发的独到见解,对我们读解张爱玲富有启示.  相似文献   

19.
学界关于《水浒传》中"宋江征方腊"的历史史实问题争议颇大,不少专家学者也对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考证。根据历史记载,可推断《水浒传》中的"宋江征方腊"实乃虚构。但不排除《水浒传》作者在编撰"征方腊"细节之时,以历史事件为框架,参照了朱元璋征张士诚的某些历史史实。《水浒传》中"征方腊"的某些细节也与历史中的朱元璋征张士诚非常相似,从某一方面支撑了这种设想。  相似文献   

20.
本是对明代政治家张居正与王阳明心学关系的研究。章探讨了张居正接受心学的途径与其心学思想的特点,说明了心学对改革时期张居正人生态度的影响,指出了他本人的心学意识与其对心学讲学活动压制的矛盾,以及他试图改造心学弟子的失败,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明代万历初期的真实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