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胡永强 《贵州教育》2011,(12):50+49-F0002,F0003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祚学校。贵州省兴仁树德学校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一所封闭式、寄宿制、九年制民办学校。该校创办于2004年8月,存兴仁县办学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综合办学实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韩非子的《五蠹》中有“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一句。对这句话,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1988年7月版)译为:“近古时代,桀、纣残暴,(天下)混乱,而汤和武(起兵)讨伐(他们)。”显然,《教参》是把这句话中的“乱”字释为“(天下)混乱”。查《辞源》“乱”字条,共有⑨个义项,其中  相似文献   

3.
《庄子》中有这么一段:“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循。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循,是恒物之大情也。”  相似文献   

4.
怡君  张依 《高中生》2011,(1):26
平天下: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The world belongs to all the people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文王曰:"立敛若何,而天下归之?"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  相似文献   

5.
<正>书记“学思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讲话,深刻感受到: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作用就愈加凸显。区域新行动“十四五”时期,在普陀区奋力建设“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品质生活区”的新征程中,作为普陀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的普陀教育,必须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普陀人民满意教育的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切实把“人靠谱(普)、  相似文献   

6.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由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的。所谓师表,即指教育是受教育者的典范、楷模。它体现于教师的一言一行。宋代胡瑷说过:"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可见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多么重要,在社会的发展、民  相似文献   

7.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中国宋代教育家的朱熹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蹉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纵观各行业各方面成功的管理经验,大多离不开"精"、"细"两个字。农业讲"精耕细作",生活讲"精打细算",治政讲"精兵简政",管理讲"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8.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曾国藩先生的教育之道,对当今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如:(1)才根于器,良为知言。(2)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3)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5)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相似文献   

9.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巳矣!”引自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第二十九章,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上引文字,原出自清人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其大意是说,普天之下没有一块能使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是皇帝造成的.在他没有得到天下的时候,就残害天下的百姓,使他们妻离子散,以此来  相似文献   

10.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这是我国宋代教育家胡瑗学育才的一句格言。  相似文献   

11.
正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黾之阻1,当秦、陇之襟喉2,而赵、魏之走集3,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唐贞观、开元之间4,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5,其池塘竹树,兵车蹂  相似文献   

12.
正何为细节?细者,小也!"细节"原是文章表达学上的一个专业术语,后被广泛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管理细节、生活细节、教学细节等。"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灵性的课堂场景,它处于教学过程的关节点上,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动和联接作用。老子说:"天下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之大事必  相似文献   

13.
神勇小哪吒     
大魔头石矶潜伏人间千年之久,不断兴风作浪,以实现其吸食大地龙脉的阴谋。同时,她还帮助残暴的纣王镇压天下的民众。天下的百姓们正期待着一个救世英雄的诞生。  相似文献   

14.
原文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逢龙,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令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鹿游于朝也。"  相似文献   

15.
平衡之道     
孔子曾说过"过犹不及""执两用中"的话,《中庸》标举":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我认为其实质就是追求中庸之道。中庸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之相类似,平衡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也要一分为二来看。  相似文献   

16.
刘枢尧 《中国教师》2014,(11):30-30
<正>古往今来,群雄逐鹿。天下之雄,其类有三:起于乱世,统天下猛士、骁悍雄杰者,枭雄也。甚得人心,弄权欺世,登万人之上者,奸雄也。唯有凌云壮志,斩毒棘而以身辟其路者,英雄也。杨雄曰:"太史迁,曰实录""子长多爱,爱奇也"。公,自少时励志于父业,为撰通史而苦修数年,洛阳相会后,承父职,任太史令。迁以人之耿直,谈吐之才起立于朝中,竟因护将李陵,以反逆而落狱。生  相似文献   

17.
汉代的物价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勃兴于战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在汉代大统一局面下更加蓬勃地发展。史称:“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奠不通,得其所欲”。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物价问题便日趋复杂严重,并对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汉代封建统治者对此采取了一些措施和对策,对维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安定人民生活和发展商品经济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六国论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  相似文献   

19.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①崤②渑③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 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 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 五季④之酷,甚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  相似文献   

20.
原文: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 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意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