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异域·明婧:你有手机吗?你们学校有没有限制学生上学带手机?带手机上学有什么利与弊?朋友,亮出你的观点吧……  相似文献   

2.
手机不仅影响了成人的世界,也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中学生处于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阶段,手机对学生的认知、行为、学习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手机作为一种沟通工具,可以加强与父母朋友间的沟通,上网功能可以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同时,手机对学生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阻碍作用。通过分析手机对学生认知、行为、学习等的影响,针对手机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人性化,并被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我想,如果将现行的手机增加一个翻译功能键,学生就可以从翻译键上直接获知英语单词的汉语意思,对学习英语必有帮助。同时,若手机有这个翻译功能,还可以帮助人们与不同语种的人交流。你同讲英语的朋友通话时,可以开启手机英语翻译键,朋友的声音通过手机传到电信系统的交换机器上,交换机器能迅速将收到的英文信号换成中文信号,再反馈到你的手机上,你的手机马上就能传出中文的声音。同样,当朋友需要听英文时,你的声音通过手机翻译键就可以翻译成英语,你就可以与朋友交谈了。手机可当翻译…  相似文献   

4.
<正>朋友在自己博客里发表了一篇文章——《我为什么有绝望的感觉》,阐述了他在一所中学组织班会的无奈、悲哀甚至绝望。这是一个善于思索、颇有见地的班主任,也是我一向敬重的朋友。他在文中说,那天,他和学生在课堂上一起讨论"我们为什么爱说脏话"。朋友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有视频、有故事、有文字,内容颇生动。但上课不久,就有两个女生看着手机频频笑出声,  相似文献   

5.
诗情入杏坛     
第一次感知朋友的杏坛诗情,是一个初夏的周末。朋友是新朋友.因为我们的名字出现在杂志的同一个版面.便成了手机短信往来的朋友。记得那个周末的下午,我在房里释卷静坐,想起这个朋友,便在手机里键入了一个号码。“对不起,我和我的学生在一起。”似乎出于礼貌,她没有挂机,耐心地与我聊起了  相似文献   

6.
拇指一天     
如今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多,造型越来越靓,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通讯工具了。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中学校园里也出现了“手机一族”、“拇指一族”,中学生朋友的学习生活也在因此而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中学生是否应该拥有手机?也许这个问题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但无论如何,手机的流行在校园里已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俺爹俺娘     
朋友,社会发展了,很多人都有手机,手机里或许有许多你的照片、你孩子的照片,或者是你朋友的照片. 但是我想问问你,你手机里有多少张你爹娘的照片呢?你心里有多少个你爹娘的故事呢? 俺爹俺娘已经走了10年,今年是他们诞生100周年.我想借这个机会,给大家讲一讲俺爹俺娘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正>触碰“学生的幸福”这个话题需要勇气,需要情怀,更需要胆识。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也是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这让我想起了刚刚发生的一件事。朋友的孩子森明(化名)最近因未能进入学校的高考保送生名单,且考试成绩一次不如一次理想而一蹶不振。据其母反映,森明因此开始常常不去学校上晚自习,且沉溺手机娱乐。父母严管手机,结果森明在洗澡时把手机带入浴室玩,许久都不出来。其父因言辞过激而与森明直接发生争执。森明的精神生活一片狼藉,亲子关系急剧而下。  相似文献   

9.
卞文 《海外求学》2003,(17):55-55
便于和家里或朋友联系,在德国的留学生几乎都要购买手机。德国有许多可供选择的电话公司,如D1,D2,E-plus,in-terkom等等。德国的手机一般都有两种标价,一种是买断价,一种是月租价,前者一般要比后者贵很多倍。买断是指一次性付款,手机就可以归你所用,但因为买断价十分昂贵,所以不论是德国公民还是外国留学生往往都会采用月租的方式拥有手机。月租是指,有一定的首付费用,然后每个月有一定的月租费。  相似文献   

10.
校园里的手机族越来越壮大,使得手机成了中学生朋友最为关心的数码产品之一。其实,现在的很多低端彩屏机价格已跌破千元大关,有的促销机型甚至只要五六百元就能买到,拥有一部自己的手机已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暑假刚至,低价手机市场难免会掀起热潮,为了让大家买到最超值的彩屏手机,小编们嘱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手机一族”。学生配备手机,确实方便了与家长、同学之间的联系,但由于手机功能的拓展以及学生的自控能力薄弱,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弊端已显得十分突出,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有效管理,已成为学校、家长和社会迫在眉睫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醒来第一件事:抓起枕边的手机,看微博、微信、QQ、豆瓣、人人……
  ★哪怕夜已深、朋友都已下线,睡前也一定要再把上述地点“打扫”一遍
  ★坐车、开会、如厕乃至朋友聚餐,也会拿着手机不停刷屏
  ★工作再忙也开着微博,不能开网页版也要开桌面版  相似文献   

13.
毕群 《学习之友》2011,(12):49-50
朋友从香港回来,声称碰到了一个最好的手机销售员,所以买了一部最烂的手机。细问端倪,原来是相貌平平的手机专卖店销售员一直重复对朋友说的一句话:“你握一下吧,你握一下试试吧!”毫无购买意愿的朋友耐不住他锲而不舍的鼓励,只好将该手机握在手中。刹那间,  相似文献   

14.
朋友的真伪     
什么样的朋友是真朋友?这应是有N多答案的话题。电视连续剧《手机》给出的判断方法有两个:能借钱给你的朋友或能接受你随时骚扰(敲门)的朋友。《手机》并没有细论“借钱”是怎么一回事,使这一标准变得模糊不清。能借钱给你是指能借多少钱呢?100块钱,还是100万块钱?你到底交的是穷朋友呢还是富朋友?他能慷慨到多大份儿?而你到底要借多少钱,去办什么事?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通讯业的发达,手机已是非常普及了,很多同学都有了手机。有了手机,同学之间、朋友之间、亲人之间就自然会互相问候,特别是各种节日来临之际,更是频繁问候,而问候的最好最简  相似文献   

16.
朋友的女儿在县城一所学校上小学三年级。一天,上级教育督导组来校检查校风、教风情况。当检查组人员来到朋友女儿的班上抽查时.班主任老师鼓励同学们要做诚实的孩子,踊跃发言,不讲假话,检查组问什么就如实回答。在老师的鼓励下,朋友的女儿把课任老师上课时接听手机、在办公室上网玩游戏的现象一五一十地向检查组实话实说了。  相似文献   

17.
幽默     
《教师博览》2009,(11):32-32
喝醉 张三和朋友喝酒,手机铃声响了。他拿起手机说道:“对不起。您呼叫的用户已喝醉,请稍后再拨。”  相似文献   

18.
得失一念间     
乔兆军 《师道》2016,(4):61
前个星期,同事小林的手机丢了,虽说手机并不贵重,可里面存着所有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这让她好几天都郁郁不乐,一个劲地懊悔自己:"怎么这么不小心,手机里的联系号码有好几百个呢,也没备份,真叫人着急。"我安慰她:"手机丢了,但朋友是不会丢的,那些经常联系的,号码你早已熟悉。真正的朋友,总会有办法再次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几年里,有关于学生在校园内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手机,以及是否应该严令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入校的问题成为了学生、家长、老师及校领导争论的话题。若仅从手机本身来看,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网络的大众化,电子产品的普及等形势决定了手机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学生拥有手机已非难事,学生携带手机上学,似乎也已渐成风气。究其成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孩子都有玩心和怕输的心理。看到别的孩子有手机会很羡慕  相似文献   

20.
冷玉斌 《山东教育》2005,(10):26-28
最近,有幸聆听了窦桂梅老师《朋友》一课的教学,课堂上,窦老师紧扣“朋友”做了一篇精彩的文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朋友、感受朋友、体验朋友。升华朋友、分享朋友,与教师、与文本、与同伴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心灵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