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与新媒体平台的应用普及,存在于视频直播浏览中,具有即时评论、实时交互特点的"弹幕"功能,开始风靡于蓬勃发展的传播环境中。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弹幕发展的历程,同时结合线上观察与线下体验的方法,着力于从"弹幕"文化及功能广泛应用的现状入手,分析在网络传播空间,受众青睐应用弹幕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信息传播已经全面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全面普及对包括体育解说在内的传统媒体行业造成冲击。"弹幕"作为新媒体平台独有的一种互动方式,已大量出现在当下体育赛事解说的直播中。传统体育解说信息垄断格局被打破;单向、被动、滞后的反馈体系被打破;传播手段面临革新。对此,新媒体时代解说员应提高个人素质,增强受众意识和牢固"把关人"职责,以应对新媒体形势下体育解说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公共性与游戏性是理解传播活动的两个基础面向,当新媒体传播样态将这两个维度混杂时,二者互相影响的机制成为值得探究的议题。本文关注B站弹幕文化对新闻视频公共性内涵的影响,通过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对弹幕文本和用户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第一,新闻视频弹幕的公共价值在于弹幕可以提供事实信息影响新闻叙事理解,用户通过基于身份关系展演的互动实现观念共享;第二,新闻视频弹幕的游戏机制在于用户对弹幕游戏的参与以意义感为实践动机,以表现为梗的网络流行语为符号基底;第三,游戏性本身蕴含新形态的公共性,游戏性又调节了公共性的呈现,这为探讨青年文化的风格破圈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语境是以互动性为本质特征的传播语境,相较于传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网络自制的新闻评论节目可以依靠大数据技术对受众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实现节目的精准定位和传播.《今日喷喷喷》作为全网首档新闻评论直播节目,利用在线直播、弹幕评论及"灌水"规则,体现出强互动性的节目特征.其话题选取兼顾"新鲜度"和"热度",且形成了完成一次制作,多平台协同发力的新媒体传播矩阵,节目嘉宾的选取和语言风格的转向也为传统新闻评论节目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聪  常昕  陈颖 《东南传播》2014,(12):12-14
"弹幕"是源自日本的一种在青年群体,尤其是90后受众中流行的新型媒体传播样态和媒体文化。弹幕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传受双方的互动关系,并在其核心接受群体中形成了鲜明的共通价值观和传播语境。这种兴起于网络平台的传播形态业已被引入电视媒体,在多屏互动和媒介融合的时代,弹幕成为传统媒体吸引青年观众、扩大收视人群的一种尝试。长远看,如何对弹幕内容进行合理把关,如何强化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并在更广泛的受众层面上发挥传播效力,是弹幕传播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弹幕文化的兴起,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分工合作,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受众身份的构建方式发生变化,为受众提供了表达话语的空间,从传播者到受众,实现了受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跨越.  相似文献   

7.
弹幕网站信息传播模式分析及利用——以BILIBILI网站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碧滢 《兰台世界》2016,(14):83-84
在新媒体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直播、微信公众号、大数据分析台等多种新型传媒传播模式接踵而至,对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而对于特定受众的传播模式,弹幕网站一定是首屈一指,以哔哩哔哩网站(简称B站)为例分析弹幕网站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8.
弹幕视频是以核心信源为基础,受众评论为增长信息的一种传播模式。网站最初的受众定位为动漫爱好者,后来随着其受众群体的扩大,内容也变得更加多元。弹幕视频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一种形式,凝聚和放大了网络中的吐槽功能,并带有狂欢式的感官体验和情绪发泄功能。本文通过分析弹幕视频的语言特点,探究其背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视频播放模式,弹幕视频在中国互联网已经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广泛关注。而弹幕文化少有人加以深究其背后的意义生产机制以及文化现象。弹幕是怎么激发网友的快感?弹幕是怎么生产意义的?搞清楚这些问题,有助于梳理当今的影视文化以及观众的接受反应。本文以传播学以及结构主义叙事学为理论支撑来探讨弹幕的意义生产,从而分析弹幕给受众带来的影响。随着诸如Ac Fun(A站)、哔哩哔哩(B站)等弹幕网站的势力不断壮大,热衷于弹幕的中国网民已从早先的"御宅族"逐渐扩展到了其他的青年网络群体。至此,弹幕视频的意义已不再局限于一种形式上打破传统的在线视频点播网站,从文化研究的角度上来看,弹幕视频开始呈现出了一种"青年亚文化"的图景。本文将从"弹幕是什么?"、"弹幕的意义生产"、"弹幕的快感生产"三方面来着手分析弹幕。本文认为,弹幕视频的出现是一种后现代的狂欢,是受众对于传统霸权的反抗以及解构。弹幕的出现可能会改变未来的媒介格局。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公民参与意识的日渐增强,公民新闻、公民记者成为新闻领域一种全新的尝试,由此催生的公民新闻学有着独特的价值理念和操作手段,它在新闻传播的主体与受众、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传播模式和新闻管理模式等方面给传统新闻传播理念带来了挑战,并日益形成一种比较规范的新闻传播范式。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的出现,对广播新闻媒体的广告收入、受众分流、吸引力等造成了较大冲击。为了有效应对这种挑战,利用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机遇,广播新闻媒体普遍增强了媒介融合,扩大了新媒体在广播新闻中的应用。本文概述了新媒体的特点,剖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在广播新闻中应用新媒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采制理念、传播渠道优势、受众数据三个层面,提出了几点较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对于对外新闻而言,如何贴近目标受众是对外新闻工作者一直努力的目标,只有更贴近受众才能让对方更好地接受传播的内容,然后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贴近性的实现主要体现在语言、思维方式等方面.介于对外新闻是一种跨越文化的传播,文化作为其载体,与其有着水与舟的关系.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抓住了目标受众的文化特性,便能让对外新闻发挥最大的能量,反之,则会受到巨大的阻碍.在世界网络与新媒体盛行的大背景下,这个问题又有了新的变化和探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平台、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国高校新闻传播媒体的网络传播带来很大机遇和挑战,同时,网络传播受众多元化需求增加,对校园网络中新闻传播媒体和相关内容的传播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为提高高校新闻传播媒体与网络传播的结合发展质量,其学校应该结合当前网络传播特征以及新闻传播媒体和网络传播结合价值,探究针对高校的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4.
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因其良好的互动性、传播的无边界性、受众的广泛性,日益成为公民参政、议政、舆论监督的重要载体,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新闻言论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媒体新闻传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改革的契机。在碎片化的时代,网络以其开放性、便捷性等特点促进了受众对于微内容的关注,网络的互动性还使得长尾效应得以凸显。本文着重讲述了新媒体发展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希望能够促进新闻传播在当今社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新媒体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构建起一套全新的参与式文化体系。新媒体传播全力推动了参与式文化的发展,这一助推力主要来自技术与社会这两者的综合作用。受众参与式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总体表现主要有四个方面:传播模式与传受关系的改变、共享性文化的发展、社会变革的推进、个体交往与互动的重建。受众应培养辩证与批判的思维,因此需从认知和实践两个维度同时推进,提高受众的新媒介素养,以应对这一全新的媒介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集群协同传播日益成为网络自制剧的营销和传播战略,它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受众广泛参与、平台互融互通、社交网络的构建等特点增强了用户黏度,扩大了传播规模,也逐步打造了一系列传播品牌.网络自制剧的新媒体集群协同传播,应基于受众喜好取材以确立协同传播目标,与受众互动互惠以增强协同意愿和行动力,建立专门的协同传播数据库以累积品牌传播力,最终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传统媒体不断转型发展,新媒体的诞生对新闻传播带来更多新挑战,同时也对新闻传播工作人员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网络媒体就是一种新媒体,不仅在我国发展迅速,在国际上的发展也相当迅猛,这类网络涉及范围颇为广泛,例如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新闻传播行业,自从新媒体产生之后,该行业面临了更多新挑战,为了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对新闻传播的转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媒体的相关优势特点,然后在提出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行业转型的模式,以期为广大新闻传播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传统教育报面临转型压力,其在新闻来源、时效性、传播模式及互动性方面存在不足,教育报的未来发展要在新闻选材上突出个性和新颖性,增强互动性和内容丰富性,注重实效性和受众接近性,努力使教育报在新媒体网络技术的"合围"之下取得健康、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启高 《新闻窗》2014,(5):92-92
一、新媒体对广播新闻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更好地满足了受众对新闻快捷、迅速的需求。特别是网络新闻,受众对新闻的内容有了更大的选择权,受众在网络上获得的新闻也更加具有新鲜性。在网络媒体上,受众能根据新闻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网络新闻有着更强的互动性,另外一个层面能充分体现受众的话语权以及民意表达权。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新闻行业内容资源也在不断丰富。传统媒体新闻消息的获得只能依赖记者自身去发现,或者通过受众的电话爆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