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艺谋的战争史诗大片《金陵十三钗》从学生书娟这位女性的视角出发,用追忆式的旁白讲述故事的始末,堪称南京抗战题材电影叙事的典范.文章首先梳理了以南京为题材的系列电影以及张艺谋系列电影的叙事,试图探讨影片《金陵十三钗》叙事的典范性.接下来主要以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为依据,对影片展开研究,详细剖析女性视角的叙事方式在影片中的展现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楠 《今传媒》2013,(1):80-81
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出现了诸多的人物,人物的行动必然会受到其心理变化的影响,而人物又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以精神分析中本我、自我、超我为理论依据,通过对《金陵十三钗》中不同人物或人物群的心理变化的分析,阐述《金陵十三钗》的叙事动力。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中国与美国的战争题材电影都有了新的飞跃.文章通过比较中美战争电影新作《金陵十三钗》与《战马》,对两国战争片中的主题表现、主角构成、戏剧冲突、声画表现及美学风格的差异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中国战争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1年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以南京大屠杀这一民族苦难记忆为背景,关注救赎与牺牲命题,以女性视角展示极端残酷环境下的光辉人性,充满宗教力量和人文情怀。因其灾难影像中的性别化叙事方式,该片在国内外评论界均引起不同凡响,《金陵十三钗》也成为当下中国商业电影制作范式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刘峰 《中国档案》2012,(2):22-23
"我有一个办(buo)法,我替你去(key)!""对,姐姐(zei)们替你们去(key)!""小妹妹不要做傻(dai)事哎!"这是2011年12月15日晚6时,在南京公映的作为"南京大屠杀"题材,由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金陵十三钗》里,在孩子们欲跳楼求死时,玉墨等"十三钗"姐妹们的几句南京话,充满  相似文献   

6.
沦落的升腾     
严歌苓说:"我一向不认为《金陵十三钗》属于我最好的小说之一,但是它是一篇我长久以来认为非写不可的作品"《悲惨而绚烂的牺牲》,载《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1年第4期6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我认同作者本人的看法,《金陵十三钗》不属于严歌苓最好的那一部分小说。但是,对我来说,《金陵十三钗》的阅读体验虽然不像一杯烈酒,令人瞬间感到辛辣畅快,却仿佛一杯用阿巴斯甜调制的糖水,在喝进去一段时间后,若有若无的甜味才漫到舌  相似文献   

7.
2011年底,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的新作《金陵十三钗》上映.相较导演近几年的作品,这部电影除了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外,也存有争议.应该说,《金陵十三钗》从一个特殊的群体视角以其华丽的视听手段还原了对那一场战争的残酷记忆.但是,当我们冷静思考时,发现影片女主人公玉墨的人物形象难以经得住推敲.特别是与原小说比较,更凸显出问题,值得探讨. 一、人物转化的起点:恐惧 1937年的冬天,南京城.野蛮的兽性与无边的恐惧弥漫了全城.华裔美籍女作家张纯如在其所著的《南京大屠杀》一书中记载了亲历这一事件的美国传教士明妮·沃特林为此精神崩溃,回到美国后最终自杀身亡.①然而更不幸的是,张纯如女士在《南京大屠杀》的中译本出版半年前也选择了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电影《金陵十三钗》设定了几组紧密联系又相互对立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通过对民族灾难下不同种族、阶级、性别的固有人性的解读,使叙事更加曲折、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内涵更加深刻,通过对人物表层身份下隐藏的内涵进行探讨,促使大众重新审视南京大屠杀的残酷现实,是对创新战争题材电影进行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为个案,从悲剧这一美学范畴出发,探求悲剧艺术在电影中应蕴含的价值取向。毁灭中审视价值,苦难中升华人性,张艺谋脱离日常生活,借用历史场景绘写弱者以及民族的灾难,唤起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但毋庸讳言,电影中的苦难崇拜、传奇表达,过度的戏剧化冲突,反而是悲剧力量的削弱。  相似文献   

10.
耿爱芹 《新闻世界》2012,(3):131-132
"南京大屠杀"作为电影的题材,仿佛永远不会过时。可能是其本身蕴含的苦难、悲壮、爱国,抑或是人性的东西息息相关的原因。《南京!南京!》与《金陵十三钗》是最近的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两部影片。笔者试从第六代导演与第五代导演的这两部影片,结合伽达默尔的历史与偏见的关系,就两部电影之影像语言、思想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对两部反映特定重大题材的影片,两位导演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相似文献   

11.
《敦刻尔克》讲述了二战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敦刻尔克大撤退.影片从宏大叙事背景下的普通人物入手,通过海陆空视角、一周一天一小时三个时空的交错叙事,揭示了战争与每个人的关系,用理性的方式反思那段历史和战争.本文尝试从海陆空的多线叙事、非线性的叙事时空来探讨《敦刻尔克》的非线性多时空叙事.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2011,(19):7
《新京报》报道:图书与影视同步出版,已经是出版业很正常的事情了。但最近,跟踪热门电影《建党伟业》与《金陵十三钗》出版图书,却异乎寻常的多。近日,第八本《建党伟业》同名图书出版。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电影虽未上映,却也已经出现三个版本的严歌苓所著的同名图书。对于众多的电影同名书,经常买书的读者史远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实在搞不清到底哪一本是真正的"电影书",无从下手买书。  相似文献   

13.
<正>《时代先锋》栏目创办于1987年7月1日,是全国最早创办的省级党建电视栏目之一,迄今已有三十年的历史。节目每周日21:50播出,以"讲述先锋故事,展示时代风采"为宗旨,着力描绘奋斗在一线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动人故事。三十年来,《时代先锋》在历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中获奖累累。2017年《时代先锋》共制作播出五十期节目,取得良好收视效果,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还被省委"党建办"列为全省党建培育项目。制作团队跋山涉水,先后制作播出了《十九大代表风采录》、《摆脱贫困》、《基石的力量》、《希望的  相似文献   

14.
于淼 《青年记者》2016,(17):95-96
纪录片《故宫100》用每集6分钟的时长讲述了关于故宫的100个故事,继2003年的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之后,又一次将故宫的细节与恢弘、历史与当下呈现在影视语言中.与12集《故宫》不同的是,它将故宫的元素拆散重组,用短小精练的方式讲述细枝末节,用微纪录的方式放大鸿篇巨制无法触及的角落,将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加以升华,将故宫打磨成为一座穿越时空的全息影像博物馆,让布满岁月风尘的紫禁城焕发崭新容颜与魅力.  相似文献   

15.
张宁 《视听界》2012,(3):107-108
较为成功的电影配乐往往具有烘托电影气氛、塑造人物性格、交代故事情节等作用。我们在评价一部影片的配乐时,需要关注的是其是否具有较为完整的音画关系,即音乐与画面、故事、人物之间相互衬托、相互提升的互动关系。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一群秦淮妓女将代替一群女学生去赴死,离开前集体唱的《秦淮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吴玉婷 《大观周刊》2011,(38):44-44
本文介绍马奈的名作《奥林匹亚》,它是19世纪最具有挑战意义的作品之一,虽然在此画创作的时代里饱受争议,但是在当时的民众眼中,它却是非常遭反感,他们都认这幅画的方式不成体统。但以现代的评论家,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评价马夸的《奥林匹亚》时,是抱有一份崇敬之情的,对其有世人早已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7.
吴玉婷 《大观周刊》2011,(30):47-47
本文介绍马奈的名作《奥林匹亚》,它是19世纪最具有挑战意义的作品之一,虽然在此画创作的时代里饱受争议.但是在当时的民众眼中,它却是非常遭反感,他们都认这幅画的方式不成体统。但以现代的评论家,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评价马奈的《奥林匹亚》时,是抱有一份崇敬之情的,对其有世人早已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8.
巩璠 《图书与情报》2006,(4):117-121
文章通过对《新儿女英雄传》和《铁道游击队》的文本分析,试图阐释红色英雄传奇小说背后的文化意蕴,指出战争文化、战争美学与战争文化心理对于这一时期红色英雄传奇的影响,反之红色英雄传奇小说宣扬了特殊历史条件下的战争文化心理,并将其所承载的新的国民意识传达给了民众。  相似文献   

19.
金陵的救赎     
《金陵十三钗》原作者严歌苓说,南京大屠杀期问发生的8万妇女被强奸的事件,比屠杀更残酷。但大强奸的后面,有震撼心灵的大拯救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永昌县档案馆联合县电视台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策划,在县档案馆开机拍摄《永昌节子舞》专题片,预计12月底前拍摄制作完成。《永昌节子舞》以馆藏档案史料和舞蹈表演拍摄为主,配以解说,真实反映永昌县新城子镇赵定庄村节子舞的保护和开发。永昌因其地理位置处于河西走廊最窄处的蜂腰地带,历史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乃是一个战争频繁的多事之地。由于战争之故,民众中历来就有习武的风气。赵定庄的节子舞最初与战争有关,而节子正是由兵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