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八是个木     
十八岁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把“十八”组成一个字,就成了木材的“木”字。当这个“十八”构成一个木字的时候,你就已经具有了可用之才的潜质。十八岁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十八是个木     
白岩松 《课外阅读》2009,(19):44-45
十八岁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把十八组成一个字,就成了“木”字,当这个十八构成一个木字的时候,你就已经具有了可用之才的潜质。十八岁不是一个终点,它是一个新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女儿: 光阴似流水,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十八岁了。根据国家宪法规定,十八岁的人应该是一个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成年人了。“成年人”这三个字,你现在大概还不能完全理解它的含义,但这三个字,对于父母来说却是沉甸甸的。你的父母都是过来人,对于“十八岁”和“成年人”这三个字体会尤深。十八岁,是  相似文献   

4.
十八是个木     
十八岁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把"十八"组成一个字,就成了木材的"木"字.当这个"十八"构成一个木字的时候,你就已经具有了可用之才的潜质.十八岁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我们学校的操场上有个大大的“爱”字。这个“爱”字有多大,说来恐怕你也许不相信,几乎装满了学校840平方米的操场。听说,这个“爱”字已申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这个“爱”字,是一个72岁的老爷爷卿秋为我们写的。写这样一个“爱”字,该用多大的一只笔呢?原来,他用的只不过是一个旧茶壶。茶壶里装上石灰水,就成了“墨”;而操场就成了“纸”。  相似文献   

6.
“送羊节”自古流传至今,其流传范围古时较广,现在只是以磁县为中心的周围几个县和古漳河两岸的少数村庄。 一、“送羊节”文化 农历七月初十至十六,是漳河两岸一带村庄的“送羊节”。“羊”由面做成,可食用。送面羊带有以羊为图腾祖先神的象征。送面羊一般是舅舅给外甥送,从小孩生下当年送起,一直到十八岁。十八岁的面羊为圆羊,圆面羊是一只双羊共头的面羊抱着一个中间夹了二层枣的三层圆饼花糕,前面摆有许多羊蛋蛋(子图腾)。送圆羊取意为圆满,说明孩子己长大成人,十八岁以后就不用再送面羊了。也有的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孩子三岁前送面羊,三岁之后送一只母羊,就不用再送面羊,一直到十八岁。  相似文献   

7.
余华的文章有人说难懂,我看容易。因为余华在他的作品中极力地想把他所要表达的东西展示给读者。他总是绕开一切障碍,直奔主旨。但是,因为这种出乎常情的直奔,反倒使很多习惯于在阅读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者跟不上,甚至被余华甩丢。其实,只要你心无规程,余华的文章就会觉得非常好懂。《十八岁出门远行》单看题目就会有一个大概的理解。“十八岁”是什么?十八岁是成人的标志;“出门远行”是什么意思?是离开家,离开家就是走向社会。在这里,有两组相对的概念:成人和少年;家和社会。显然,小说的题目已经标示了内容:一个刚刚成为“成人”的人到…  相似文献   

8.
初识她,是看到她发在我邮箱里的一封邮件,信很简短:“边边,你好!我叫祝媛超,笔名馨媛公主,是一个十三岁的女孩。我构思三年、耗时两年创作出十万字的奇幻励志小说《血吻铃兰》……”“十三岁”“十万字”“小说”,这些字眼如暗夜中的一道闪光,瞬间夺我眼目。也就是说,她从八九岁就开始了这个小说的构思、创作,怎一个了得的小女孩!  相似文献   

9.
寒假,照例对语文期末试卷中的问题作一番分析。试卷一道小题“Shǔ( )光”中“曙”字的组词引起了我的注意,这道小题全班答对者十二人,绝大多数同学栽了跟头。别班情况也大致如此。据了解,“曙”字在一至九册的语文书中均未出现,也就是说,这个字学生没有学过。按照通行的观点,既然是老师未教的字,那么就不该考,考了,答错了也情有可原。乍听一下,此话颇有道理,细细琢磨,这话不完全对。就“曙”字而言,这是一个常见字。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应该说,这个字是会在课本以外的地方见过它。据写对了“曙”字的同学说,这个字,他们有的是在观看电视剧《敌营十八年》时从该剧的插曲“曙光在前头”中学到的;有的说他们是从《少年文艺》上看到的;还有的说“曙”字在哪见过,但考试时记不起来,曾把“曙”字写成了“目”字旁,后来  相似文献   

10.
小女子姓李,字怪,芳龄十八,要是迷信迷信,加上天一岁、地一岁,正好二十。自母难日起,身边怪事就常有发生,道听途说不算,光耳闻目睹的就不少。不信,我这就给它们曝曝光,若诸位有异见,还请多多包涵指教。一某日走在街上,忽见前方有一高大男士,步履潇洒,有型有款,尤其他那小平头,“一根根头发倔强地竖着”,让我想起当年老爸从军时的样子。我快步向前,想要看看“美丽背后的真相”。于是一个箭步加一个闪身,啊!眼前所见足让我难眠三日——“帅哥”原  相似文献   

11.
小女子姓李 ,字怪 ,芳龄十八 ,要是迷信迷信 ,加上天一岁、地一岁 ,正好二十。自母难日起 ,身边怪事就常有发生 ,道听途说不算 ,光耳闻目睹的就不少。不信 ,我这就给它们曝曝光 ,若诸位有异见 ,还请多多包涵指教。一某日走在街上 ,忽见前方有一高大男士 ,步履潇洒 ,有型有款 ,尤其他那小平头 ,“一根根头发倔强地竖着” ,让我想起当年老爸从军时的样子。我快步向前 ,想要看看“美丽背后的真相”。于是一个箭步加一个闪身 ,啊 !眼前所见足让我难眠三日———“帅哥”原来是个大姑娘 !!气死了 ,心想我李怪闯荡江湖这么多年 ,什么怪事没见过 ,…  相似文献   

12.
古时士大夫阶层的人,一般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名”,一个叫“字”。《礼·檀弓》上有“幼名冠字”,“男子二十冠而字”的说法,即男子幼年时,父亲为其正式命“名”,它不同于“乳名”的什么“虎子”,“三毛”“铁锁”……,而是堂堂正正的称号了。到了二十岁,就行“成人礼”(加冠的礼节),并加“字”,有了“字”,朋友间不再直呼其名,只能称其“字”了。  相似文献   

13.
这个季节,太阻=正在去南半球的耘途一中,待到冬至日将近时.我就进入了十七岁。有文字“女巫”之称的饶雪漫曾说过:“十七岁.是青春的尾巴。”是啊.“我的十七岁”总是比“我的十六岁”、“我的十八岁”更响亮.更唯美.更动听……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中 ,关于人的年岁有很多别称 ,例如 ,七八十岁的年纪称为耄耋之年。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更有趣的是 ,七十七岁、八十八岁、九十九岁都有专门的称呼 ,分别为喜寿、米寿、白寿。为什么这么叫呢 ?因为 ,喜字的草书很像是竖写的“七十七”三个字连在一起 ,于是七十七岁便被说成“喜寿” ;“米”字拆开来看就像是八十八 ,于是“米寿”便成为八十八岁的代称 ;“百”字减去上面的“一”就剩下了“白” ,一百减去一就是九十九 ,于是 ,“白寿”自然就成了“九十九”高龄的别称了。在适当的时候 ,用上这类别称代指年龄 ,可以获得诙谐、典雅等效…  相似文献   

15.
姜有荣 《高中生》2012,(4):14-15
生活总是遵循着“平平淡淡才是真”的规则,在波澜不惊中悄无声息地上演着。如果我们直接将这样的生活搬进自己的记叙文,就只会有一种“情理之中”的自然惯性,而绝不会产生“意料之外”的心理冲击。 曾读过一则作文笑谈:一位同学写一篇《十八岁的天空》的记叙文,结果就写了十八段,  相似文献   

16.
“雪、雪、雪,下雪的雪”…… 大雪初霁的一个早晨,金色的暖阳投进教室,照在老师的脸上。她眯缝着眼睛,舞动着竹竿,击节着黑板,一遍又一遍地带领我们念着生字——“雪”。那一年,我七岁,读一年级。 感谢启蒙老师不厌其烦地“告诉”,我才认识了“雪”字。或许,教学就是一种“告诉”吧。于是,我便“克隆”老师的教法,领着一班毛头孩子,高一声低一声地念着“雪、雪、雪,下雪的雪”……那一年,我十八岁,初为人师。 在赤道地区,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告诉”儿童们什么是“雪”。 老师说:雪,是一种纯白的东西。儿童们就猜测:雪像盐一样。 老师说:雪是冷的东西。儿童们就猜测:雪像冰淇淋一样。 老师说:雪是粉末状的东西。儿童们就猜测:雪像沙子一样。  相似文献   

17.
(一位叫高青青的年轻的女教师,在她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暑假里,却在自己的宿舍里服药自尽。而自尽的理由简单得让人叹息:教学成绩上不去,在校被人瞧不起。 )  青青,第一次听你美丽的名字,是在夏日一个落雨的黄昏。我乘坐中巴行在去泰安的路上。你的名字像叩窗而泣的雨珠,怦然撞击着我的心灵。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素未谋面而且永远也不会谋面的你的消息——“消息”,这两个字也许更温柔一些,不至于像“死讯”那样冷硬地硌痛人的耳膜。   青青,为什么呢 ?十八岁的绚烂为什么瞬间就化为一缕淡然而去的云烟 ?十八岁,多么昂贵的年龄,怎…  相似文献   

18.
万岁的“岁”字,大家都很熟悉。可是,它有四种不同的写法:歲、嵗、(?)、(?)。这四种写法中当然只有一种是“正”写,其余都是“俗”写。不过,除了研究文字学的专家,就很少有人管什么正写俗写,只要写出来人家能看懂就行了。可是,在向儿童进行语文教学时,在广大工农兵学文化时,如果碰到教“岁”这一类字,就要大费唇舌,增加不少麻烦。因为,同一个字可以有几样不同的写法,笔画也可以有很大的出入,这对初学识字的人,是不能理解的。为什么有些字的笔画不同,就成另一个字,不可通用;而有些字的笔画不同,却仍算做一个字,又可以通用呢?这里面到底有什么规律呢?要彻底解决这个难题,只有实行毛主席提出的中国文字“要走世界各国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的指示。汉字为我国人民延用了几千年,立刻改用拼音文字,是不可能的。改用拼音文字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  相似文献   

19.
“啊”字不同于一般的助词,它常常因前一个字韵母的韵尾不同而发生读音的变化。一、当“啊”字前面一个字韵母的韵尾是“o、u”时,“啊”字就读“哇”。如:“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虎门销烟》)。二、当“啊”字前面一个字韵母的韵尾是“i”时,“啊”字就读“呀”。如:“他们飞呀·飞,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云雀的心愿》)三、当“啊”字前面一个字韵母的韵尾是“n”时,“啊”字就读“哪”。如:“爸爸,长颈鹿的脖子这么长,睡起来多困难·哪。”(《动物园的晚上》)四、当…  相似文献   

20.
看谁说得多     
目的:丰富词汇,培养儿童联想、思考、观察等能力。玩法:一个成人和一个儿童(4-6岁均可),或者一个成人和几个儿童一起玩。先提出一个字作为词尾,例如“头”,每个人轮流讲出一个词,要求词的最后一个字的音是“头”,如果轮到谁讲不出了,就得伸出手来,让对方搔一下,或者表演一个节目,然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