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邹韩 《科教文汇》2009,(12):271-271
流行音乐是一种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的音乐形式,它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本文的研究从流行音乐概念的界定开始,并分析了流行音乐有别于其他音乐的特性,如开放性、商业性、流行性等。在对流行音乐及其性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在最后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也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如何发挥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最大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邦飞 《科教文汇》2010,(20):164-165
近些年来,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已得到广泛的认可。本文针对音乐课程教学中对流行音乐的两种极端片面的表现,结合笔者多年来的音乐新课程教学的学习总结和实践,从流行音乐教学的目标、选材方向、引入形式等几方面,对如何发挥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最大功能进行探讨,希望能给同行们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陈治中 《科教文汇》2014,(32):120-121
罗伯特·沃克是当今活跃在国际音乐界及音乐教育领域的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沃克是少数对流行音乐进行深刻的文化反思的学者。沃克认为,流行音乐不是西方音乐发展的产物,它起源于美国土著黑人的音乐,而非西方的欧洲传统。流行音乐根本上与文化的历史、心理学、情感状态分离了,它的发展脱离了西方音乐2500年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流行歌曲是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也是我们认识社会审美、窥视社会文化心理的一个非常直观的窗口。迈克尔·杰克逊(简称MJ)是上世纪继猫王之后世界流行音乐界里程碑式的人物,被称为"King of Pop"(流行音乐之王),他以开放、活力的演唱风格和独特的舞台表演,影响并引领着流行音乐步入新的发展轨道,在同时期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中作出巨大贡献。中国流行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外来音乐的影响,也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征,这与迈克尔·杰克逊在某种程度上有着重要关系。通过对迈克尔·杰克逊的生平介绍及音乐表现特点的分析,探讨迈克尔·杰克逊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对于研究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玲 《科教文汇》2013,(14):130-130,137
现代中学生普遍喜爱流行音乐,对于音乐教材中的古典音乐、传统音乐比较淡漠。流行音乐特色鲜明,曲调新潮,能抒发情感,缓解压力,引发学生共鸣。它不仅会对中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同时从另一层面也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学音乐教师应与时俱进,循循善诱,正确引导中学生有选择地欣赏流行音乐,通过精心挑选一些优秀流行音乐作品来激活音乐课堂,让优秀流行音乐给中学生既带来快乐又带来积极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韩蕊岭  雍敦全 《科学中国人》2015,(8):101-103,105
古典音乐、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流行音乐是当今世界音乐的三大种类。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运用得最普遍、影响最深远的音乐种类当数前两类。而流行音乐,作为音乐教育中相对新兴的音乐种类,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褒贬不一的声音,才开始真正迈入国门。近年来,随着流行音乐的飞速发展以及流行音乐院校及其专业的建立,使其越来越成为当今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主要研究方向。作为音乐教育者的我们,必须看到流行音乐作为世界三大音乐种类进入学校音乐教育的必然趋势。本文立足世界流行音乐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背景,就此探究:当下流行音乐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包括教育思想、教育教学理念、教材作品选取、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相关教学机制建设方面。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得到重视。在音乐教育工作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看待流行音乐,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从音乐在塑造健全人格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流行音乐之所以受到青年人喜爱的原因入手,对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正确对待流行音乐进行了理论性探索。  相似文献   

8.
单新伟 《科教文汇》2008,(33):188-188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传播极广的流行文化,几乎渗透到每一个社会个体的生活中,作为时尚的积极追随者,中学生更是趋之若鹜,如何处理好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关系,如何利用流行音乐的独特魅力增强音乐教学的生命力。是现今中学音乐教学研究与实践中亟需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存在于我们的音乐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去辨证地对待流行音乐,有目的,有意识地学习和探究流行音乐。把流行音乐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10.
陈治中 《科教文汇》2012,(29):169-169,171
“流行音乐”这一概念是不准确的,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流行音乐本质上不是文化产品,它不符合文化的定义,故不适宜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但是,面对现实,我们做出妥协与折中,巧妙地加以运用,把流行音乐中思想性、艺术性强的作品,运用在小学音乐课堂。对小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流行音乐作为人们音乐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其影响力之大是有目共睹的。荧屏、网络各种音乐舞台上都有流行歌手的身影。流行唱法以其大众性、时尚性、个性化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广泛青睐。但是,我国的流行唱法发展水平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的音乐人必须更深地了解研究流行唱法的艺术特征,才能使得我国流行演唱更快、更好地发展,逐步与国际接轨。本文从流行唱法的定义出发,阐述了流行唱法具备大众性的传播、个性化的演唱、多元化的音乐元素融合、独特的风格韵味这几个有别于其他唱法的独有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浅谈流行唱法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海兰 《科教文汇》2010,(13):143-144
当今社会流行音乐作为人们音乐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其影响力之大是有目共睹的。荧屏、网络各种音乐舞台上都有流行歌手的身影。流行唱法以其大众性、时尚性、个性化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广泛青睐。但是,我国的流行唱法发展水平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的音乐人必须更深地了解研究流行唱法的艺术特征,才能使得我国流行演唱更快、更好地发展,逐步与国际接轨。本文从流行唱法的定义出发,阐述了流行唱法具备大众性的传播、个性化的演唱、多元化的音乐元素融合、独特的风格韵味这几个有别于其他唱法的独有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国家的发展,自上个世纪教育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但多注重实用性科目,对音乐教学等审美教育重视程度并不高。但是音乐作为一种反映人类现实情感的艺术,其审美价值和美学价值对当前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关于将其用于音乐教学的理论研究并不多。本文用微观的角度,对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流行音乐的应用进行研究,探究高中音乐教学的误区和流行音乐用于音乐教学的意义及策略。  相似文献   

14.
流行音乐作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的不断丰富,不管是泊来文化形式进入大陆的港台歌曲还是本土地区的音乐,都不能够遮掩文化中流行音乐所发挥的光芒,无法掩盖母体文化的自由精神。流行音乐是一种艺术,是通过声音带动人们精神波动,展现人们生活方式和内心需求的艺术方式。我们的生活正是有了音乐而显得多姿多彩,而流行音乐作为音乐的重要特色,在群众文化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本文阐述了群众文化背景下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为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何建琴 《科学中国人》2014,(5S):107-107
现在的学生都喜欢音乐。面对铺天盖地的流行音乐,我们和许多音乐教师一样,常常面临尴尬:学生唱课本歌曲味同嚼蜡,唱流行音乐却有滋有味。但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都适合孩子,怎样引导学生走出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视角,更成熟理智地面对流行音乐?如何选择一些积极向上、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的流行音乐渗透到我们音乐课堂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担起这个重任。  相似文献   

16.
流行音乐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青少年是流行音乐的忠实爱好者和推崇者,流行音乐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影响起到举足轻重作用。流行音乐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紧紧抓住它有利的一面,使喜爱流行音乐的青少年朋友们从中得到启迪,让流行音乐成为青少年的好朋友伴随他们更加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作为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胸襟开阔、雅俗共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合理地选择优秀的流行音乐纳入课堂教学,让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音乐教学的有益补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流行歌曲是中国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大众文化样式,其存在与旺盛的发展势头如火如荼。在一段时间里,主流音乐界对流行音乐的研究还很不充分。笔者就王思琦著《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研究》一书发表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9.
李立 《科教文汇》2010,(11):160-160,202
流行歌曲是中国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大众文化样式,其存在与旺盛的发展势头如火如荼。在一段时间里,主流音乐界对流行音乐的研究还很不充分。笔者就王思琦著《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研究》一书发表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20.
李光伟  杨慧 《科教文汇》2008,(9):187-187
在当代的艺术殿堂里,流行音乐占有着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传统的音乐美学观对于解释其存在与发展有着天然的契合点。本文着力从传统的音乐美学学角度对流行音乐进行品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