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汉时期,河西走廓不仅是匈奴的经济,政治与军事活动的主要基地,而且是中西交通的咽喉,在匈奴政权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占领河西走廓也就成了两汉政府的主要对外政策。河西走廓直接关系到汉王朝的边境安全与统治稳定,关系到匈奴的盛衰存亡,因而,汉匈双方为争夺河西走廓在300年间曾发生了多次战争,最后以匈奴被逐出河西走廓远遁西方而为结局,两汉时期的河西走廓在匈,汉统治政权中都占有重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是指甘肃境内合黎山、龙首山和祁连山之间东西狭长的平原,因位于黄河之西而得名。河西走廓开发历史悠久,秦汉时代已有农垦活动,古代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通过,现在则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它提供了全省2/3以上的商品粮、几乎全部...  相似文献   

3.
《河西学院学报》2006,22(6):F0002-F0002
<正>2006年10月6日,应河西学院院长朱卫国教授的邀请,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沙漠化及其控制领域研究专家刘恕同志来我校调研工作,调研期间,为学校300多名师生员工做了题为“为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构筑知识体系和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4.
浅析我国土地沙漠化及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沙漠化从7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也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全球土地沙漠化形势的加剧,研究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已势在必行。本文从沙漠化的概念和形成入手,分析了沙漠化的现状和危害,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治理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荒漠是指覆盖在地表的沙漠化土地。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所造成。它生成于地质时期,发展在人类各个历史时期。人类必须吸取历史教训,尊重自然规律,才能遏止荒漠化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6.
河西石窟中敦煌莫高窟规模最大,它与其他中小石窟都处在丝绸之路上,有共同的渊源。研究莫高窟石窟艺术时,对于河西其他石窟的研究也是必要的。本文研讨河西北朝中心柱窟的窟形和演变等问题。河西又称河西走廓,一直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陆上主要通道。佛教沿着这条通道传入我国内地。河西石窟共有17处,由西向东,敦煌附近有莫高窟、西千佛洞及南湖店石窟、肃北  相似文献   

7.
沙漠历史地理学是由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开创,旨在研究历史时期沙漠化问题的特色学科.本文借鉴3S技术在现代地理学研究的成功范例,阐述了3S技术在沙漠历史地理研究中的野外考察、沙漠历史地理文献数据库建立、沙漠历史地理数字专题地图制作、虚拟复原历史时期地理景观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野外调查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锡林郭勒盟南五旗沙漠化现状以及沙漠化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沙漠化土地已达15424.46km^2,占监测区总面积的53.26%;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加深,在强烈的风蚀作用下,土壤颗粒逐渐变粗,土壤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土壤失去肥力:沙漠化过程中植被盖度降低,物种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生物量损失严重,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有很大差别,与未退化的天然草场相比,轻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和严重沙漠化土地生产力分别降低了63%~11%、40、8%~43.8%、68.4%~70%和87.4%~88%。本研究不仅对研究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农牧交错带其他地区的沙漠化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通辽地区沙漠化治理提出了可行性措施,并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沙漠化的危害、树立忧患意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沙漠化作为一个生态问题是197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以后才正式广泛采用,其内容为:“土地滋生生物潜力的削弱和破坏,最后导致类似沙漠情况,它是生态系统普遍恶化的一个方面,它削弱或破坏了生物的潜力。”我国人多地少,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土地沙漠化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1.
黄河故道是由于黄河主流迁徙游动而遗留下来的一个自然环境比较独特的地理单元.黄河故道所在的黄淮海平原土地沙漠化扩展形势十分严峻,然而人们对它的发生、发展和存在潜在威胁的认识却远远落后于西北内陆和内蒙古高原沙漠区,这是防治该区沙漠化扩展、蔓延的最大障碍.文中以黄河故道典型区域山东聊城市为例,对该区的荒漠化程度进行景观尺度评价,并根据该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沙漠化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必须建立在对其退化机理的深入认识和各种恢复与重建途径的了解基础上,研究和寻求生态退化、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与途径,找出最佳治理方案。文章根据我国西部地表植被向恶性循环方向发展,土地沙漠化面积迅速增长,沙尘风暴日趋频繁的具体情况,以生态系统科学为指导,采用多学科紧密合作方式,分析了中国西部沙漠化和沙尘风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沙漠化和沙尘风暴形成的原因和对国民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相应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土地沙漠化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沙漠化深层次的原因是以GNP为核心的统计指标的错误导向,以及不合理的生态治理体制,治理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对策应为,一是用绿色GNP代替传统GNP;二是改革国家投入不足,而老百姓治理生态的利益又得不保障的体制,并在税收、信贷和沙漠化土地的使用权方面出台更灵活的激励政策;三是培育治沙产业,使生态治理与脱贫致富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在过去的50年里,沙漠化土地以其广泛的分布和迅速发展构成了区域主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对北方250×104km2范围内的遥感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到2000年,主要典型地区沙漠化土地已达到38.57×104km2,主要分布在农牧交错带及其以北的草原牧业带、半干旱雨养农业带和绿洲灌溉农业与荒漠过渡带.北方沙漠化土地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2000年一直处于加速发展的态势,沙漠化土地年均发展速率: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为1,560 km2,1976年到1988年发展到2,100 km2,1988年到2000年之间达到3,600 km2.但最近几年来,经过政府和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沙漠化有明显逆转的趋势,大约每年以1280 km2的速度在减少.通过对沙漠化发展和逆转过程的研究,特别是基于多年来我国沙漠化治理的成果,文章就防治沙漠化的战略和途径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大观园     
文天 《初中生必读》2009,(11):36-36
海洋也有沙漠化 太平毕和大西洋中有,约5100万平方千米的区域基本没有海洋生物生存,这些地方也被称为“海洋沙漠化”。  相似文献   

16.
杨国洪 《儿童音乐》2010,(11):82-82
丫丫作了一幅画,莎莎连说真可怕。白色垃圾脚下踏,废旧电池随手撒,清清池塘变黑水,毒死小鱼和小虾。工厂黑烟头上压,花儿也把脑袋耷,城市农村沙漠化,哪里还有我的家。  相似文献   

17.
土地沙漠化已被联合国列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之一.有人将土地沙漠化比作土地的癌变.土地沙漠化不仅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沙漠化是目前危及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植被的破坏、水资源的浪费是沙化的直接原因,在我国,沙漠化的防治,首先要注意保护草原,退耕还林还草,其次,要增加草场的投入,像种庄稼一样,种草种树,定期浇水施肥.  相似文献   

19.
教研活动,应该在教中研,研中教。只教不研或只研不实践,是无效教研、形式教研,是教研"沙漠化"的表现。目前,相当部分学校的教研活动尚存此问题。克服形式教研,提高教研的实效性,引导教师走健康研修之路成为一种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20.
污水、土壤沙漠化、沙尘暴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危害.能够有效消除三大危害的污水“风光”处理法,巧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充足自然潜能———光能和风能,廉价地处理了污水,增加了大气湿度,改善了气侯环境,有效阻止了土壤沙漠化和沙尘暴的进一步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