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元海洋文学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创新与发展,宋元海洋文学表现出三个鲜明的时代特征1、它以丰富多彩的海洋题材和文学体裁,突出了自先秦以来海洋文学的创新和发展.2、它以时代独特的对外开放的社会背景,突出了海洋文学所具有的超迈开放的海洋意识.3、它以宽视野、多角度的审美追求,突出了海洋经略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在漫长的洪荒年代,勤劳勇敢的闽族先民依靠富饶的海洋资源.艰苦卓绝地开创出独具福建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经过先秦发展,从泰汉到隋唐五代,伴随中原百姓南迁入闽,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进一步融合.降至宋元,福建古代海洋文化得到全面发展.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弱,面向海洋的福建地区中外文化交流、生活方式、社会生活出现新的变化,演绎出一幕幕传播中华文明、反抗侵略斗争、捍卫海洋主权等可歌可泣的场面,呈现出一条福建古代海洋文化历史发展的轨迹:源于先秦、成于汉晋、兴于隋唐五代、鼎盛于宋朝、发展于元代,盛极而衰于明清.  相似文献   

3.
海洋文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伴随海洋文化研究的兴起,海洋文学的研究日益引起世人关注。海洋文学渗透着海洋精神的独立品格,20世纪人们逐渐将海洋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这对文学史研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学术价值。海洋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海洋文学是海洋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4.
论宋元海洋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宋元海洋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体裁多样,题材丰富、作家地域性强及思想内容深刻;并着重探究了宋元海洋文学丰富的题材.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海洋文学历史悠久,晚明是整个海洋文学发展轨迹中特殊的一环.“二拍”中的若干海洋叙事篇目是我国海洋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时代赋予的特殊性:首先,海洋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人们与海洋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次,商人的海外经商和冒险经历成为这一时期海洋文学最突出的特点,体现了时代的大发展;再次,这一时期海外叙事反映了整个社会审美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郑和下西洋与明代海洋文学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大大推动了明代海洋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并使之成为继宋元海洋文学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一是进一步扩大明代海洋文学创作者的视野.既继承了宋元海洋文学所具有的海洋文化的开拓性,又表现出明代独有的对海外事物更主动的追求.二是促进明代海洋文学创作体裁的多样化,使小说、歌赋、戏剧、碑文等成为明代海洋活动的艺术表现载体.三是拓宽了明代海洋文学的创作题材,在航海技术、海洋贸易、海外关系,文化交往、海洋神灵、海外风物、海防意识等诸多方面得到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7.
汉魏六朝海洋文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君尧 《职大学报》2006,1(3):43-49
汉魏六朝海洋文学上承先秦文学并有所创新,尤其反映出这一时期人们对海洋的认识、描写、赞美和神往。并以全新的视角和方式、以海洋为题材的文学体裁诠释海洋这个神秘的世界。人们既看到汉魏六朝个体人格及自我生命意识逐渐觉醒的时代精神,又看到汉魏六朝海洋文学所折射出的那种充满新的[光、蓬勃的生命力,斑斓的色彩,海一样的磅礴气势。其具体表现为:①经略海洋的心理模式;②寄情海洋的情感世界;③崇尚海洋的英雄气势;④赞美海洋的瑰奇壮阔;⑤跨越海洋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谈唐代岭南海洋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君尧 《职大学报》2011,(1):58-72,54
唐朝全方位开放,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而岭南地区的海外贸易也空前活跃。海洋强国促进中国古代海洋文学的大繁荣、大发展,唐代岭南的海洋文学无论是文学体裁、文学题材、文学艺术都在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海狼》是杰克·伦敦的经典之作。从海洋文学的视角解读《海狼》,聚焦海上探险经历以及一系列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矛盾,能够揭示作者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海洋意识、"奋发向上、完善自我"的海洋气息及其通过人物叙述所赞扬的海洋精神:拼搏、冒险、奉献与包容。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汉王朝处于当时历史的上升和发展期,其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太平盛世。这也就使得汉代文学作品中始终贯穿着自强不息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作品充满了激扬高昂的格调。汉代文学和先秦时期的楚地文学有着深刻的渊源,使得汉代文学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了浓郁的浪漫色彩。纵观整个汉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另外,汉代之初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的发展方面,同时汉代也是文学体裁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诸多重要的文学样式,如乐府民歌、赋及五言诗等是都在这个阶段孕育产生的,并且日益呈现兴旺的景象,也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汉代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11.
学前儿童的认知决定了学前儿童欣赏文学作品的特殊性,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的课程教学中,必须根据学前儿童的特殊审美方式,培养学生具备“讲”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去“讲”,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为他们开启文学之门.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正成为全世界、全社会共享的一种文化资源。海外华文文学和中国文学一样共同推进中国文化的进程 ,而且它正蕴育着新的扛鼎之作 ,与中国文学相映成趣 ,共同构筑着“大中华文学”的格局。华文文学要走向世界要找到自己创新的坐标才有益于这个格局的重组。  相似文献   

13.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长期以来经典文学作品的传承,更是对文学知识古为今用的拓展创新,其最大的学科优势在于"积累",最大的学科难度在于"传承",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一种修养(尊重历史的文化修养)、两种意识(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和古为今用的开拓意识)、三种能力(汉语言文学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言论观点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4.
舟山古代海洋文学从唐代开始,经宋至元明清,呈现日益繁荣的趋势,究其原因有海外航海贸易和普陀观音文化交流等。海洋文学中有部分内容涉及海上丝路活动,包括商人海上活动描写、海上"万国梯行"盛况、六国港称呼、大红头形象等。通过对这些诗文的赏析研究,了解作家文人的人生经历及在舟山的活动状况,探索各个时期海上丝路舟山段的发展盛况。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文学的发展史上,战争对文学产生的影响浸入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改变着文学作品的内涵及所表达的思想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众多国家,特别是对美国和苏联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两个国家的作家立足战争,分析和反思战争中的各种因素,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塑造了战争中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美文学的创作概况,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苏美二战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比较并总结苏美二战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海权论》部分论述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和谐海洋构建的三要素:协调、联系、作用。理性应对“中国不确定论”,让“走向海洋”有一个更宽泛、更深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赏析课是文学课最重要的环节,是高校人文教育课程的重头戏,也是其公共基础课之一,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有直接的作用.但赏析课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笔者试从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尝试中找出作品赏析的基本规律,进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美的好奇心、惊奇感,培养他们文学兴趣和感悟能力,塑造良好的审美心态和较为纯正的艺术趣味,以优化其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人们普遍相信,只要通过不懈努力和辛勤劳作,上天总会眷顾他们而赐予他们财富和幸福,这便是"美国梦"。不同历史时期,"美国梦"的影响或大或小,或推动社会的进步,或遭舆论谴责质疑。文学,作为社会变更的直接反映,吸收"美国梦"这一主题并出现在小说、戏剧、影视作品中。追溯美国历史长河,漫游美国文学巨作,我们可以找到一条"美国梦"的兴衰轨迹,它与美国历史紧密相关。文章旨在收集殖民时期以来,美国文学作品中以"美国梦"为主题的小说、戏剧作品,统计他们在全美文学同类作品中所占的比例,以图表的方式呈现,针对各个时期的不同特征,分析文学作品与社会因素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文学作品与社会因素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相关变化趋势亦预示着,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秩序的建立,"美国梦"必将重新主导美国大众主流思潮,再度成为文学界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19.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文学作品和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得到提高.分析了传统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经过20余年的工作之后,重写文学史的理想和目标远远没有达到,对文学史究竟是什么史的追问依然刻不容缓。我们当今的文学史实际上是一种凌驾于文学现象之上的知识结构,严重忽略了对文学作品(也就是文学原典)的把握和理解。新的文学史写作必须认真解决如何让文学史的教学与学习回到文学作品这一根本、如何通过文学史的讲述呈现文学自身的魅力、如何让文学史的学习成为进入现当代精神殿堂的趣味无穷的过程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