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大屠杀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浩劫,为纪念死难者,我国已设立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是帮助我国人民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材料。以公祭读本纳入江苏省中小学必修课程为例,分析其编写背景、内容特色及其课程实施,阐释公祭读本对中小学南京大屠杀专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中国抗战时期,是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守沦陷后日军进行的大规模屠城惨案。日本在战时通过消息封锁、虚假宣传等手段掩饰暴行,战后得到美国的政治庇护,加上中国幸存者未对侵略者有力控诉,致使大屠杀在西方鲜为人知,几乎"被世界遗忘"。直到1997年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一书出版后在全球畅销,作为媒介的世界性畅销书对传播南京大屠杀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中外媒体对日本歪曲历史、挑衅和平等行径的披露,对中国公祭活动的仪式化报道,中国为保护历史真相、纪念遇难同胞所做的不懈努力共同促进了世界对史实的关注。2015年10月,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自此南京大屠杀凝聚为国际共识,从中国记忆上升为全人类的永久记忆。  相似文献   

3.
"中国版《辛德勒名单》"为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一部由美国公司投资制作并以西方人视角讲述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南京》日前在北京正式首映。该片通过讲述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滞留当地的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美国女教师明妮·沃特林等十几位西方人在南京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近20万南京市民免遭日军暴行的故事,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人间惨状。  相似文献   

4.
著名史学家章开沅教授译编的《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于1999年8月出版。这是关于记录南京大屠杀更加完整、客观、严谨的史料。章开沅教授1988年到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特藏室查阅资料时,意外发现保存了许多有关“南京大屠杀”原始档案的贝德士文献。经过系统研究,章教授于1995年相继推出《南京——1937年11月-1938年5月》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两部著作,以无可辩驳的史料史实揭露了当年日军在中国惨无人道的暴行。1997年5月,章教授再赴耶鲁大学,发现了贝德士以…  相似文献   

5.
张国松 《文教资料》2014,(33):46-47
今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法律形式固化了南京大屠杀历史。《决定》的出台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和充分的法理依据,符合国际惯例。本文就国家公祭日的内涵,以及设立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做出解析。  相似文献   

6.
百科集锦     
最早向世界揭露日寇南京大屠杀的记者——坦丁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当时的首都南京,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5天之后(12月18同),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时报》首先向世界公众披露  相似文献   

7.
《作文与考试》2023,(6):14-15
<正>2022年是南京大屠杀发生85周年,12月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以国之名,祭奠遇难同胞,缅怀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英烈。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越来越少。据统计,2022年已有11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永远离开了我们,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有50人。2022年8月15日,首批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获得认证,意味着幸存者后代正式接过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历史真相的接力棒。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纪念。媒体报导日本右派团体将推出影片,宣传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另外,大陆和香港也将推出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二三部,台湾方面则传出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对于南京大屠杀仅有两三行的叙述,有一家版本甚至只字未提,一时成为媒体报导的热门新闻。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78年后的今天,除了悼念同胞的亡灵、声讨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外,我们应该反省什么?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在《南京大屠杀全纪实》一书中,提出了值得国人深思的十大问题,振聋发聩。  相似文献   

10.
正无论是从抗日战争史的角度还是从中日两国关系影响的角度,南京大屠杀都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对此,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南京大屠杀"一目做了这样的教学要求:"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因此,按照课标的要求,老师教学的重点就是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讲述帮助学生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在以往的教学中,我着重讲述并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11.
张国松 《历史教学问题》2020,(1):27-32,164,165
教科书是形塑和传承历史记忆的重要媒介。作为日本侵华暴行的典型,南京大屠杀发生后不久即被写入中国教科书并延续至今。80年多来,不同时期中国教科书中的南京大屠杀的记述,在抗战动员、审判日本战犯、揭露国民党政权消极抗日、批驳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或淡化侵略历史的言行,以及国家公祭等不同语境中,被重新整合与诠释,其书写内容、角度和方式均有所变化。这并非意味着南京大屠杀历史本身发生了改变,而是在不同的语境中人们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认知不断深化。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是新时代中国教科书南京大屠杀历史书写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上1937年12月发生的“南京保卫战”又被称作“南京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发生的一场重要战役。1937年12月13日南京保卫战失败后,日寇铁蹄践踏金陵,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天“南京大屠杀”。然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本文基于逆向思维,结合相关史料,从南京保卫战失利视角审视南京大屠杀的发生,从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全面解析历史。  相似文献   

13.
真实记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恶行径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部分档案,将公开披露在 5月20日出版的1994年第二期《民国档案》上。据称,用日本侵略者自己形成的历史档案来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还尚属首次。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是日本侵略者设在中国的一个机构。这次公布的部分档案,清楚地记载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满铁会社上海事务所立即派出松冈功、佐藤鹤龟人、小岛友于、马渊诚  相似文献   

14.
南京大屠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残酷的浩劫之一,侵华日军的暴行震惊了世界,冲击着人类文明的底线。文学书写是梳理、记忆、反思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重要空间,现有南京大屠杀题材的文学书写很多,从战时至今历时时间长,从中国、日本到英语世界涉及国家地区广。但是相对纳粹屠犹的文学书写,南京大屠杀文学书写还需进一步加强表现战争的深度与广度,以期在记忆历史、追问人性、维护文明上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留在南京城从事人道救援工作,开展的救援活动主要有设立难民收容所、施米施粥、施材掩埋、施医施药、与其他人道组织进行合作等。其工作中也存在着组织机构不健全、资金短缺、管理不善等问题。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见证并记录了南京大屠杀,弘扬了人道主义精神,填补了政府在民生调节方面的空缺等。  相似文献   

16.
南京中山陵园文物管理办公室,近期发现一幅罕见的《宋庆龄等勘察孙中山墓址合影》历史照片。这张照片是1925年4月(孙中山先生逝世不足一个月之际),宋庆龄偕同母亲倪桂珍及亲属,朋友共14人,遵照孙中山的遗愿在南京东郊紫金山勘察墓址时的留影。从照片上可见到中山陵始建前山坡的面貌。此照也是宋母倪桂珍参与和孙审山有关的活动的极其罕见的图片资料。  相似文献   

17.
在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方面,缺乏针对南京沦陷后留下的慈善机构的专门研究文章。虽有关于慈善机构从事尸体掩埋的记录,但这直接关系到南京大屠杀的人数,所以重点放在考证当时的埋尸人数,而不是研究当时的慈善机构。事实是一部分慈善机构没有离宁,在南京沦陷后及大屠杀期间,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作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让人敬仰不已。  相似文献   

18.
日本法务相永野茂门刚上台,就一鸣惊人,胡说什么,南京大屠杀“并无其事”。这位妄想掩盖历史真相的日本人立即遭到海峡两岸以及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谴责,迫使他不得不提出辞职。 历史的真相是谁也掩盖不住的。别以为过了五十来年,就可以随意把中国人民流的血一笔抹去,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会牢记历史这一页! 团结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张洪涛、张朴宽著的《燃烧的太阳——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一书,其中一个篇章详尽介绍了当年发生在南京的这场大屠杀的经过,我们特向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推荐。  相似文献   

19.
2000年伊始,日本上演了一场丑恶的闹剧。尽管遭到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日本40多个群众团体的强烈抗议和反对,日本右翼势力仍然于1月23日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举行了一个所谓“20世纪最大的谎言——彻底验证南京大屠杀”的集会。在这个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的集会召开的前两天即1月21日,日本最高法院竞公然判决当年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东史郎败诉。88岁的东史郎用亲身的经历揭露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反被诬陷损害他人名誉权。显然,日本右翼分子  相似文献   

20.
日本侵略者在南京文化掠夺始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同时对中国的图书文献进行了疯狂的掠夺。1986年8月17日原满铁大连图书馆馆员青木实在日本《赤旗报》上,首次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对南京的“文化大屠杀”。满铁大连图书馆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