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时常为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惑——为什么人们一见面老问“您吃了吗?”,而同时又为什么不少人口头上依旧招呼别人“您吃了吗?”,近日翻阅一本《口语艺术》,偶得这样一段话: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说:“从效果来说,‘礼貌语言’是人和人交际时表示自己和对方的‘价值’和‘关系’的一种语言行为。‘价值’不是指金钱多少,而是文明高低。”他认  相似文献   

2.
有一段 时间,班上个别学生迷上了社会上出售的不健康小报。 怎么办?我知道简单的批评是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的。于是我在课 堂上对 学生 们说 :“既然 有同学喜欢读 这种小报,我们就不妨去买几份来‘鉴赏’‘鉴赏’!” 学生们 先是一愣,随即便心领神会。 第二天 ,学生们对着几份小报剖析起来:从 《浴盆里的女尸》、《 荡 妇 苦 肉 计 》等“ 小 说 ”到《 外星 人 劫 持 女 郎 》、《 会 说 话 的 肚皮 》等“ 科 普 知 识 ”…… 通 过 剖析,大家认识到,这些“小说”根本算不上 文学作 品,而所 谓“科普 知识”更谈不 上半 点科 学气…  相似文献   

3.
《雷锋日记二则》文后“思考·练习”中有一题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是这样做的: 师:大家看,“这是‘傻子”’中的“这”指什么人?请看看上文,找出答案。 生:“这”指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  相似文献   

4.
学生爱“挑刺”,因着他们的灵光闪现,我也乐在其中。学习巴金的《繁星》(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时,有学生质疑文章第一节第二句好像是病句:“……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密密麻麻”与“繁”应该属用词重复。是否可以改为“……我最爱看天上闪烁的繁星”?我赞叹并鼓励。学习鲁迅的名篇《社戏》时,不少学生问:“‘……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一句中的‘或者’‘也许’是否也是用词重复?”我微笑着说:“有理由吗?”孩子们来劲了:“《现代汉语词典》上对‘或者’有两种解释,其中一种就是‘或许’,而‘或许’就是‘也…  相似文献   

5.
要提高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水平,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让他们掌握运用思维连续的方式。一、步步质疑,努力开掘。下面以一则材料引出的命题《漫谈“牺牲”与“教训”》来谈谈怎样引导学生“步步质疑”的:“为什么会牺牲”?“吃毒物”。“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做‘第一个’不容易,说明不了解毒物的性质而吃了就会作不必要的牺牲”。“你能从社会变革的角度举出历史上‘第一个’吃‘毒物’作不必要牺牲的例子吗?”“象商鞅、吴起及‘六君子’……”“他们为什么会  相似文献   

6.
这样"钻"     
[案例]语文课上,我们正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这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突然,一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写得好,因为它把小草写活了。”听了该生的发言,我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为什么说一个‘钻’字就把小草写活了?钻’还可以用哪些字来代替?”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发言:生1:长。生2:冒。生3:顶。……我又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作者为什么用‘钻’,而不用‘长‘’冒’‘顶’等其他的字?”(学生沉思片刻)生1:用上“钻”字,就是把小草当作人来写,把小草写活了。生2:可我觉得用上“冒“”顶”,也是…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与学生一起欣赏陈运松的散文《妈妈喜欢吃鱼头》。文章写了“妈妈”、“外婆”、“妻子”三代母亲自己吃鱼头,把鱼肉省给孩子吃的故事,以小见大地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褒扬了中国女性克己为子的传统美德。选材精巧,立意深刻,读来催人泪下。不少同学在谈阅读感受时说:“我妈妈也‘喜欢’吃鱼头,可我原来怎么没发现呢?”是啊,我们为什么没发现呢?其实,我们的生活同样丰富多彩,到处充满着感动,只是许多同学往往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内心感受放任自  相似文献   

8.
孔丘(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年的大教育家。相传他有三千子弟。他的学生陈亢疑心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有特殊的教育内容,有一天问孔子的儿子伯鱼:“你听到过夫子有什么特殊的教导吗?”伯鱼说:“没有。有一次,父亲一个人在那里,我走过前庭,父亲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无以言。’我后来就开始学《诗》。又有一次,我走过前庭时,又遇到父亲一个人在那里。父亲问我:‘有没有学《礼》?’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无以立。’我回来以后就开始学《礼》。我听到过的就是这两点内容。”陈亢说:我问一个问题,得到了  相似文献   

9.
以下片断是有位教师在教小学语文第八册课文《趵突泉》第二段的教学过程 :教师 :“这段描写趵突泉的泉水 ,你最喜欢哪一句?谁愿意说说 ,并把你喜欢的理由与大家分享一下。”学生 :“‘一溪河水 ,清浅 ,鲜洁 ,’我认为这句很简洁。”教师赞赏地重复 :“简洁。”学生 :“我喜欢‘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的优美意境。”教师发出会心的微笑 :“大家和这位同学一样闭上眼睛体会一下优美的意境。”教师 :“大家对喜欢的句子理解得真好。老师最喜欢第三句 :‘假如没有趵突泉 ,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 ,妩媚这个词写得很传神 ,你们怎么体会这一句…  相似文献   

10.
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中得知:编故事识字的方法很受学生喜爱,并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编故事识字的方法多用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富于想象,许多字他们都会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识记。小学生是非常喜欢听故事的,许多有趣的故事,他们听一遍就能讲下来,若是让他们编故事,他们也是有一套的。如我在教“梅”字时,就有学生这样编故事识字“:我家有一棵树‘木’,它开花了,我‘每’天都去看花,奶奶告诉我那花是‘梅’花,我记住了‘梅’字。”而“杨”字学生这样编故事“:小明端一碗汤不小心碰到树‘木’上,‘汤’洒了,我…  相似文献   

11.
我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有一个学生对“他刚一张嘴,肉就掉下来了”一句中“他”的用法提出异议,他说:“乌鸦是鸟,应该用‘它’,为什么这里用单人‘他’?”我听后高兴地说:“是啊,为什么这里用‘他’呢?谁能回答?”于是,有好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有的说:“这里是把乌鸦当作人来写,所以用‘他’.”有的说:“因为书  相似文献   

12.
1997年第1期《语文知识》发表了一篇题为《“步走”释义商榷》的文章(以下简称《商榷》)。这篇文章认为《赤壁之战》中“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一句的“步走”诸多注释注为“步行逃跑”是不正确的,而应该解释为“自陆路逃跑”。《商榷》在接近结尾时这样说:“我认为课本将‘步走’注释为‘步行逃跑’是不够准确的,应释为‘自陆路逃跑’‘……全句译为‘曹操带领人马从华容道自陆路逃跑’更准确些。”我认为这篇《商榷》还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第7、8期《小学语文教学》合刊中《这不是“反问”句》一文,龚重雅、龚慧琴老师指出“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一句不是反问句。首先,两位老师认为,武松的这句“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是“有疑而问”,是“出于对店家自夸酒好的怀疑,武松很自然地要问问店家:‘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这样理解这句话是不是曲解了它在原文中的意思呢?联系后文:“武松从身边拿出一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可以看出,对于武松来说,他当时坚决认为店家“三碗不过冈”之说是一派胡言,于是,用“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一句来…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小木船》这篇课文时,我布置学生自己预习,然后让学生们质疑。预习后,一个学生举手发问:“课文中‘小木船在地上,摔坏掉了’的‘摔’字和我在画书上看到的‘甩手榴弹的‘甩’字不同,是不是书上用错了?”另外一个学生说:“不是用错了,我看‘摔坏’的‘摔’与‘甩手  相似文献   

15.
曾经有一个学生打趣地问我:“我就喜欢吃美食,妈妈常怨我吃的积极性远胜过学习。我是不是无可救药?”我一本正经地告诉她:“喜欢吃,不是坏事。你去收集世界各地的美食名称,我教你变魔术,让‘吃’助你学习一臂之力。”以下是那位学生的文章片段———我决定让美味的食品成为狂欢party的主角,便和贴身私人助理“高智能厨师”商量:“我的朋友来自世界各地,所以给他们吃的食品也得是甲天下的……”“高智能厨师”打断了我的长篇大论,他说:“我一定会让您满意的。”忘了交代,我的“高智能厨师”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机器人,他利用本身设置的位移程序…  相似文献   

16.
“而”释     
《赤壁之战》“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一句中的“而”字,课本未作注释,也许作一般用法的词。因此一般译文都省去未译,有的为照顾语气完整,变通(或省去“而”另增补的)译成“怎么……呢?”我以为这个“而”字可训成副词“岂”,译成“难道……吗?”清·吴昌瑩《经词衍释》“而”字条下有云:“《博雅》曰:‘而,岂也。’此文《释词》不载.《孟子》:‘不贡而能之乎?’言岂能也。《论语》:‘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僖二十年:‘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言岂由人也。《襄二十四年》:‘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而,  相似文献   

17.
我喜欢吃糖。而且特别喜欢吃一种叫“秀豆”的糖,它有一种让人回味的滋味。那是去年的一天,在课间休息时,一位要好的同学送给我一块糖,我说不喜欢吃。她说:“这糖叫‘秀豆’,很特别,你尝尝吧!”于是我接过了“秀豆”,放进嘴里。瞬间,一股浓烈的酸味,使我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有,脸部肌肉扭曲、抽搐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一年级的语文课上,学习《识字7》。按照我的设计,学生学习记忆生字“情”。我问学生:“同学们,这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的呢?”生:“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的,我们学过了竖心旁,再加上一个‘青’草的‘青’字,就是‘情’字。生:“我是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记住的。我用学过的‘清、请’来与‘情’作比较,它们只是偏旁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联想     
考试前,三个小家伙碰到一起。小林:“今天考试我不用担心,因为昨晚我看了个电视剧《明天交好运》。”小明:“我也不用担心,因为今天早上我刚喝了‘聪明泉’纯净水。”蛋蛋一听,吓得脸都白了:“糟糕,刚才在上学的路上我吃了一大把‘金傻子’瓜子!”联想  相似文献   

20.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是我喜欢的节目之一。6岁的女儿王戈为了讨好我,也跟着叶公好龙起来。有一次,我正看得入神,王戈冷不丁地说:“妈妈,既然你那么喜欢这个节目,干脆我们家也办个‘焦点访谈’吧。”我说:“好啊,咱们就来个家庭‘焦点访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