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际社会倡导低碳经济和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低碳经济、新能源利用的重点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是城市交通工具与传统能源之间发生的一次重大的“重组”,面对电动汽车产业未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将电动汽车项目作为战略重点进行部署,充分利用电动汽车可以成为新能源接入重要部分的优势,作为智能电网的用电环节重点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哥本哈根会议再次使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热议的焦点。一谈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人们往往马上想到新能源开发和低产能工业淘汰。事实上,据国外最新研究,工业生产造成的能源  相似文献   

3.
李翠红 《科技风》2012,(23):15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能源的需求量和消耗量大幅度增加,能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若想切实改善能源问题,除了开发新能源以外,采用节能技术也是有效方法。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对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原则及技术运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家正处于能源紧缺的状态,人们的节能低碳思想也开始逐渐被重视。节能建筑的使用对于我国能源紧缺的现今状况具有一定的缓和作用,与此同时,国家应及时掌握并制定新能源的结构调整策略,开展新能源运用开发等有效活动。我们坚信,伴随新能源在节能建筑与节能设计方向的逐步深入研究与广泛利用,我国当前的生态和能源危机必将得到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5.
可以说,低碳经济发环境下,新能源成为了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有效使用不仅能够减轻各种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还能够缓解全球变暖问题,对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和保护作用。本文以汽车行业为例,简单阐述了低碳经济环境与新能源技术的关系之后,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汽车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状况,就如何加速新能源汽车的建设程度,推动其实现绿色健康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而发展低碳技术则是关键。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在不改变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依靠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能源技术,发展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资源利用技术,已成为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中国香港发明协会副会长林光自主研发出30余项节能炉具专利项目,不但为国家低碳经济提供了新的支撑,也为社会低碳生活添加了新的注解。  相似文献   

7.
钟师鹏 《科技广场》2013,(1):217-219
全球气候变暖已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挑战,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它必将成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赣州市经济要保持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必然要发展低碳经济.针对赣州市的特点,要发展低碳经济应该从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低碳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建立低碳城市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正>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打好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9.
美国低碳经济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在布什政府期间,美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采取提供立法保障、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技术等措施;在奥巴马政府期间,美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采取确定合理的长远目标、推动政策法规的颁布与执行、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激励政策等措施。通过研究福建生态文明发展中产业、技术、消费、制度、能源和生态存在的问题,提出低碳发展整体框架,建议采取加快新能源的寻找与开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建设低碳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改变消费观念等方法推动福建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第十三届北京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将主题为“科技创新助推能源产业变革,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论坛共设置石油、电力、新能源和节能四个峰会,重点围绕“结构调整和低碳经济”展开深入研论。此外,中国节能协会与第十三届北京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组委会共同主办了2010“节能中国贡献奖”宣传表彰活动。  相似文献   

11.
《资源科学》2011,(4):1
由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到《京都议定书》生效,再到《哥本哈根协议》的艰难谈判,关于发展权与排放权的讨论不断升级,也催生了低碳经济理念的迅速发展。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国实施节能减排、参与国际合作的必然选择。虽然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何为低碳经济,如何从传统的依赖化石能源的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需要从低碳经济的概念、评价方法和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此,环保部设立了"低碳经济模型开发及其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应用"这一公益性专题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2.
走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提出了绿色经济的发展重点,主要包括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壮大循环经济,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发展环境产业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制定规划,实施必要的激励政策、加大科技投入、运用市场机制、研究绿色经济的发展路线图、人才培养、开展宣传教育等对策,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道路。  相似文献   

13.
胡冉 《大众科技》2011,(1):89-90
气候变暖、能源短缺是迄今人类所遇到的最大范围的公共危机,向低碳绿色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节能减排、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等课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南方电网从积极贯彻落实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国家政策,建设起中国南方电网首个新能源综合应用实验基地,形成集太阳能并网发电、独立发电、风能利用、电池储能技术、电动汽车充电、节能展示厅等多种新能源应用技术于一身的智能型可再生新能源综合应用系统,致力于打造绿色电网,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绿色环保、优质高效的电能。  相似文献   

14.
正技术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推进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每一次技术重大创新和革命,从生产过程来讲,低碳技术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区分:一是能源结构层面,即社会生产利用的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结构比例,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层次,新能源使用比例越高,低碳经济的发展质量越高;二是能源使用层面,即在常规能源使用过程中,如何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减  相似文献   

15.
在能源短缺、气候变暖以及经济发展缓慢的困境下,人类社会急需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以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选择政策工具,选择什么类型的政策工具才能有效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我国经济社会逐渐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各行业领域都纷纷采用有效的低碳技术以及低碳能源,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工业电气自动化也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开辟了新的发展局面。笔者就对低碳经济下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低碳经济下电气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1 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年产50万KVAH节能环保新型电池新建项目 项目产品:电动车电池、摩托车电池(小型密闭电池)、储能电池、通信电池等 建设地点: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 2 建设背景 能源危机是本世纪中叶即将面临的巨大挑战,严重影响着国家的资源安全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目前全球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涉及多个产业领域,一旦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将极大地改变人们传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并将创造新一轮的经济繁荣.电池工业是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热点,与电力、交通、信息等产业发展息息相关,是社会经营活动和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暖,各种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而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人们期待以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可以带动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作为中国高排放区域之一的西部地区,其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更是备受关注.然而,本文的研究表明: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面临极大的约束条件,急于强调西部地区在短期内实施低碳模式的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是非理性的.从能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西部地区只能采取高碳经济低排放的发展战略,而不是完全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TLPF为基础,通过引入能源要素对传统的生产函数进行扩展,之后基于1978-2009年期间能源、资本与劳动力各要素投入产出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RR方法,定量分析了各投入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979-2009年间,能源要素对经济增长做出了显著贡献,平均贡献率达到38.9%。文章认为应在发展低碳新能源的同时,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这对于中国实现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目标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广州市发展低碳经济必要性的基础上,利用ExSS模型预测了低碳情景下广州市2020年的节能减排潜力,并从能源效率、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支撑、发展机制以及宣传教育七个方面提出了广州市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