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魏晋易代的历史背景和玄学思潮的演进中,全面考察阮籍的美学思想。认为:“和”与“逍遥”是阮籍美学思想的内核,阮籍引老入儒,以自然之道作为乐之和谐的终极依据,将乐的审美价值归结于实现个体心灵的和谐,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阮籍以庄学逍遥游放的自由精神铸就其具魏晋风度的人格理想与人格范型,扬弃沦为末流的儒家名教,由道德他律走向道德自律、从“和”到“逍遥”,反映了阮籍美学思想的嬗变。  相似文献   

2.
阮籍常人人格的过渡性特征及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日常行为及诗文创作的研究,揭示阮籍极富个性的人格特征。与邺下文人的英雄人格和陶渊明的至人人格相比较,阮籍的人格属于常人人格。在将这种常人人格置于阮籍个人的人格发展和魏晋文学演进的整体中进行考察时,发现这种人格构筑具有鲜明的过渡性,并由此而显现出独特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阮籍在魏晋时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无论在文学上还是哲学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他那鲜明的魏晋风流品格和特立独行的品行,给人们留下了别样的风采.阮籍的美学思想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一般着眼于他的 《乐论》、《大人先生传》、《清思赋》等作品所反映的音乐美学思想,却鲜有人谈到他的生命美学.在此,根据阮籍"哭邻家女"这一本事,从生命美学的视角,以窥阮籍特有的生命美学之意识.  相似文献   

4.
李白的诗歌具有壮美和柔美两个方面,其中柔美的一面可以概括为“清真”.他的“清真”思想即是纯真本色的美学追求.李白的“清真”思想与庄子美学、魏晋的玄学以及“二谢”为代表的南朝诗人有着密不可分的传承关系,同时又有极其独到之处.他的“清真”观念的内涵,体现在人格精神上,便是指从现实功利活动中独立出来,把握人的自然天性,在与自然的融通感应中获得人格的疏放与自由.  相似文献   

5.
阮籍早期信奉儒家,有济世之志。魏晋时期政治黑暗让他理想碰壁,儒家教义本身劳而少功的特性使其在当时日益没落,难以负荷阮籍的理想。阮籍转而接受老庄思想,却意识到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他在行为上表现出对传统儒家礼法行为的悖离,但在生命中追求美好的人与事物,以求获得精神上的寄托与满足。他的言行不拘礼教直指“本心”,其理念的内核是以儒家礼法精神为基础,杂糅了春秋以来狂狷者的不顾世俗眼光的观点和道家不以他人毁誉为意的逍遥思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人自身即人格和谐、人际关系即社会群体和谐、人与宇宙自然整体和谐、人类和睦世界和谐四个方面阐述朱熹的“和”思想,指出朱熹“和”思想是儒家一贯提倡的道德和谐、群体社会和谐、整体和谐、世界和谐的辩证和谐观,是以“不同”为前提的多元和谐观,是积极有为的“仁爱”和谐观,故朱熹“和”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阮籍的诗虽没有用“游仙”名篇,但在他的八十二首《咏怀诗》里有不少篇章写到了求仙访道、逍遥遗世的内容。阮籍所吟咏的“仙人”属于另一个精神系统,隐喻那些企图摆脱儒家虚伪“名教”罗网,追求清净无为、超然物外的“大人”、“至人”;阮籍向往的神仙境界则是人格精神绝对自由的庄玄理想世界。他的这些诗具有一种历史的穿透力和时空的厚重感。  相似文献   

8.
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同时也是绝对的难解之作,“百代之下,难以情测”。而飞鸟则是《咏怀诗》中最重要的诗歌意象,它们是阮籍主体人格的诗性外化,各种飞鸟意象体现着阮籍隐晦难测的内心世界。以飞鸟意象为切入点,揭示阮籍儒家济世理想的破灭与道家逍遥追求的虚幻,展示了其内心世界的孤独、失落与痛苦,从而真实地再现阮籍完整的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9.
阮籍是魏晋时期的玄学大师,他的道家思想深受庄子的影响.阮籍以庄子的最高理想境界--"逍遥游"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又深得庄子批判精神的精髓.阮籍追求心灵的自由逍遥,批判束缚人身心的虚伪名教,但其实又是儒家正统思想的捍卫者.这是他与庄子最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王士禛书学思想受老庄思想与魏晋玄学的影响,以“清”为尚,形成了他独具魅力的审美观。本文从淡、远两个方面采分析其虚静、空灵的主体人格,并对其书学思想的根源——对魏晋士人的向往与具有的类似魏晋士人性情的言谈举止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阮籍、嵇康游仙思想的审美透视张振龙被称为“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时期的魏晋,在我国文化史上据有转承与突破的重要地位。此时的文学、哲学不仅获得了不同于前的发展,而且美学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宗白华先生说:“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  相似文献   

12.
文人画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现象,构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的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精神。“新文人画”的产生有它的社会必然性,但“新文人画”承袭了入世遁世的思想.这就使得新文人画家也同旧文人画家一样抛开活生生的社会客观,逍遥避世,“采取了自性解脱的态度,在笔墨中寻求着一个理想的世界,自得其乐”。故“新文人画”应强调道德人格精神,重构艺术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在一定程度上关注重大历史题材与当代文化问题,这样才能使“新文人画”真正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文人画。  相似文献   

13.
阮籍是魏晋时期标举和张扬独立人格的代表人物。由于当时身处险境,他对独立人格的坚持采取了一种比较独特、策略、巧妙同时也比较复杂的方式,主要有朝隐、“文多隐避”、肆行包括饮酒在内的放诞不羁行为等。阮籍对独立人格的维护和坚持,在魏晋时期成为一面旗帜,对当时文人思想的启蒙,对冲破西汉以来形成的儒家伦理道德狭小的精神领地,对高扬人的主体精神,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孟子美学思想中最突出的是人格美学精神,他不仅最早对人格美及其层次做出了明确的价值规定与区分,而且明确地将审美从人的感官之乐引向了道德领域,并提出了“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一高扬自主精神的话语,表现出强烈的人本意识、人性色彩和人格自主的悦乐感。现代人在实现其对主体意义的重建、确定人生存的内在根基、超越物性束缚时,应汲取孟子人格美论中的思想养料——人格意识、自律意识、超越意识。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儒家学派当中伦理美学思想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孔子所谓的美是伦理道德化了的美,孔子所谓的艺术是伦理化道德了的艺术。“以仁为美”,“以和或以中庸为美”是孔子伦理美学思想的实质和核心。这一思想贯穿渗透于儒家礼乐文化观及社会美、人格美、艺术美及人与人的关系美之中,表现为多侧面、多层次又围绕一个轴心展开,进而通向“中和”、“和谐”的美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6.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美学思想张钧孟子的哲学伦理思想的核心是“性善”,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孟子的美学思想与哲学伦理思想是紧密相连的,其主要贡献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提倡“充实之谓美”的人格美、道德美和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而实现人格美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阮籍、嵇康作为魏晋名士,在魏晋文学史和思想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同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人生经历和人格形象颇为相似,又力主"越名教而任自然",对老庄思想表现出极浓厚的兴趣,作品中也多有涉及,但在对老庄思想的接受方面,他们在思想倾向、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看法上又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人格是当今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和谐人格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具有丰富内涵,其作为一种和谐的人格形态,与和谐社会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文章通过呈现当前我国大学生人格培养的现状,透过各类道德"失范"问题,进一步剖析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的迫切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伦理学相结合的视域下,探索培养大学生和谐人格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9.
《庄子》人格理想与魏晋文学的人格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乱世魏晋人企盼着从社会与心灵的双重苦难中解脱出来,于玄学空间重建逍遥之游。在这种思想文化背景下,《庄子》人格理想因能满足魏晋人格重铸的理论需求而成为魏晋人格的不祧之宗。魏晋文学家将《庄子》人格理想融入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并在生死、出处、狂慎、静躁等不同层面,以《庄子》人格精神化解心理焦虑,塑造出既有悲剧意识又有超脱精神、既一往情深又恬淡虚静的诗性人格。作为魏晋文学之人格魅力的精神之源,《庄子》人格理想在两个方面对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是《庄子》人格精神成为魏晋文学之人格流变过程中的一条一脉相承的主线;二是《庄子》人格理想的主要特征构成魏晋人格诗性建构的主要层面  相似文献   

20.
阮籍、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不仅是其玄学思想的体现,而且也是其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石,蕴含有独特的美学内容;人精绝真美、外表风神美和空灵飘逸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