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著名的共产主义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一句名言:“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此推理,可以说:从事职业教育的人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是架设脱贫致富金桥的工程师。纪大树──—这位全国优秀教师,就是一个乐为深山农民架设脱贫致富金桥的工程师。1986年,组织上安排纪大树同志到新创办、刚起步的县职业高中任书记。十年来,他大胆改革,开拓进取,使郧西职教事业走出低谷,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积由25亩增力。到725亩;实习农场从零发展到336亩;新增校舍面积11355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增600余万元;专业设置由…  相似文献   

2.
学风不正的问题目前仍然严重存在,突出表现是:照抄照搬,教条主义;断章取义,实用主义;作风漂浮;形式主义,一得之见,狭隘经验主义。学风不正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体制和思想根源。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学风建设才能取得更大成绩。  相似文献   

3.
1962年以后人民公社进入新时期,其主要特征就是制度的稳定,主要表现在:它仍是政社合一的组织;“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没有发生变化;组织机构稳定,人民公社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时我国仍然实行计划经济;中央从发展农业生产的角度致力于维护公社稳定,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侧重点的转移,妨碍着对人民公社的调整,人民公社的稳定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圩镇教育部门积极帮助农村教师脱贫致富近几年来,邕宁县吴圩镇教育行政、教育工会积极扶持、帮助农村教师脱贫致富,使全镇391位家在农村的教职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由3年前的702元提高到1993年的1420元;其中27户教师贫困户得到重点扶持,年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5.
农村贫困的新特点与扶贫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输血式”扶贫阶段和“造血式”扶贫阶段,扶贫政策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前我国农村贫困有了新的特点:即相对贫困越来越严重,农民脱贫致富的难度增大,返贫率高,疾病和教育是农村致贫的两个主要原因,农村贫困的代际传递性增强等。农村扶贫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有所调整,要加快农村脱贫致富的进程,必须促进乡经济社会结构协调发展,改善农村脱贫致富的基础条件;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切断农村贫困的代际传递链;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西部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和贫困的耦合区,要执行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西部生态环境;想促进西部人民的脱贫致富,缩小东、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加快西部城市化的进程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新格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欧盟、日本又是重中之重;北美、欧盟和亚太三大经济圈的内部投资加强;美国是最大的双向投资大国,日本具有多元化投资格局;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有一定增长。这些反映了世界经济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扶贫攻坚是目前农村工作中的重点,作根据农村工作,特别是扶贫工作的经验,探讨贫困户的贫困原因和脱贫致富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期间(1982—1985),撰写的早期原著《知之深爱之切》提出,要做好对正定干部和农民的成人职业教育促进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改变该县“高产穷县”面貌。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期间(1988—1990),撰写的早期原著《摆脱贫困》,对成人职业教育扶贫思想作出三点发展:一是提出对农民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将缺乏脱贫致富科技知识的农民,培训成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能脱贫致富的知识型劳动者;二是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转移就业是农村发展的新趋势,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径,要做好农民转移就业的岗前职业培训;三是提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扶贫教育,要贯彻扶贫先扶志、坚持扶志与扶智结合。习近平两本早期原著提出的成人职业教育扶贫思想,取得促进正定和宁德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按市场经济要求开展职工教育□牛玉兰1.继续抓好岗位培训当前职教培训工作的重点仍然是岗位培训,根据不同岗位、工种的需要,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地组织培训学习。在内容上要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即对新上岗工人抓基本功训练;对已掌握基本技能的工人抓提高性训练;...  相似文献   

11.
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治理——制度安排和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进入以相对贫困、精神贫困为特征的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韧性和迁移性导致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发生转型,出现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一维贫困向多维贫困、生存性贫困向发展性贫困、收入型贫困向消费型贫困、原发性贫困向次生性贫困、农村贫困向城市贫困转移等六大特征。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发展的动态性和贫困成因的多源性,决定了贫困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加大了贫困治理难度,产生了新的贫困治理诉求。贫困治理需要围绕"相对贫困""精神贫困"的治理重心,以"攻心"为上,克服贫困治理碎片化、重塑整体性治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施城乡一体化治理,摒弃运动式治理、建立制度性治理体系,实施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双轮驱动,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多维动态识别标准,出台"贫困治理法",加强"贫困耻感文化"建设,发挥社会企业在贫困治理中的潜力,发掘贫困者内在的正能量,克服"穷人心态",扩展相对贫困者"带宽",矫正个体失灵,消除代际贫困,实现贫困的最优化治理。  相似文献   

12.
让女性接受教育是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农村女性继续教育成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抓手。基于扎根理论,以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2为辅助工具,对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主编的《“巾帼脱贫行动”典型案例选编》和“学习强国”平台“巾帼脱贫”专栏所提供的24位农村女性的相关脱贫事迹进行三级编码分析,可将继续教育阻断农村女性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机理概括为:职业技能教育增强农村女性脱贫能力、身心健康教育改善农村女性健康状况、思想文化教育转变农村女性脱贫观念以及家庭亲子教育提升农村女性养育水平。为通过继续教育切实阻断农村女性贫困代际传递,需要注重诊断农村女性教育需求,填补自我发展能力欠缺;把握精神扶贫教育内核,促进农村女性意识觉醒;建构农村女性社会网络,扩展家庭场域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在同步推进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又踏入了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各项工作永远在路上,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脱贫攻坚的“成色”如何,将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要高度重视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系列工作,为接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尽管我国农村扶贫资金在逐年增加,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总量也在逐年减少,但随着贫困标准的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却在不断减慢,扶贫效率渐低。本实证研究显示,初中及其以上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可促进农村扶贫效率的提高,其中中专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对提高农村扶贫效率的实际贡献值最大,贡献值其次的是高中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村教育反贫困政策的完善,提高农村扶贫效率。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城镇化与国民经济持久增长需求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市场以其巨大的潜力和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已成为近年来众目关注的焦点,农村市场需求不旺,城乡消费断层,农村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拉动乏力,其根本症结在于农村城镇化滞后,本通过系统分析农村城镇化的市场需求效应,提出农村城镇化是创造国民经济持久增长需求的根本,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解决当前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和实现国民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及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之举。  相似文献   

16.
城乡数字鸿沟与农村信息扶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城乡数字鸿沟已成为我国的一种新的贫富差距,其形势的严峻性突显了农村信息扶贫的必要性。本文研究了我国农村数字鸿沟问题的现状,分析了缩小数字鸿沟、开展农村信息扶贫的紧迫性,重点探讨了如何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开展农村信息扶贫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边远民族地区,参与式旅游是居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方法,如何建立合理的参与模式,使当地居民有效参与进去,让旅游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居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出发,以石林县阿着底村为例。探讨适合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参与模式,进而探索和寻求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坚持新农村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进,确立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协调互动,实现传统文化与新农村特色文化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只有实现了这些关系的和谐,新农村文化才能实现大繁荣。并通过整合效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2002年以来,在连云港市旅游局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以连岛、黄窝为代表的渔民纷纷转产,从事渔业旅游经营项目.以连岛为首的家庭旅馆也越办越红火,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连云港旅游住宿接待能力季节性不平衡的问题.但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突现了一些问题,应加强对连云港家庭旅馆的管理和科学的引导,使其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扶贫成就举世瞩目,进入了新时期,面对贫富差距扩大,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上升,尤其是农村可能出现重大社会问题的预设前景下,政府更加要重视贫困农户的帮扶,如何将贫困农户甄别出来就成为扶贫工作首要课题。在农村,在贫困农户甄别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必须规范的问题,也有必要将扶贫工作与民政工作做一定区别。我们通过对实证进行分析,结合中国经济、文化、社会背景分析原因,认为存在问题主要是制度设计上出了漏洞,应当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进行修正,建立科学的甄别机制是必要的,据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