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哪门子”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其由“哪+一门子”词汇化而来,由于其搭配对象由亲缘关系名词逐步扩展、泛化,加之用于反问句和数词“一”的省略,其意义上表否定,结构上凝固,逐渐发展固化为词“。哪门子”与“什么”表否定有一定的共同点,但二者在句法和语义上也存在诸多差异。此外,“哪门子”还具有较强的主观贬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杨正超 《天中学刊》2011,26(6):66-71
唐河方言中的否定标记[mu33nai42]和[mu33[]iou24]的本字分别是“没得”和”没有”其中“没有”和普通话中的“没有”功能相同,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副词;而“没得”则只承担了其中动词的功能,但比“没有”作动词使用频率要高。它们都经历了从受古汉语词组“无得”或“无有”类化为“没得”或“没有”的过程,然后词化为动词,“没得”在共同语中进一步虚化为指代性否定副词。  相似文献   

3.
运用词组附加在词干上构成新词,是汉语方言的一种构词方法。东安石期土话中的词组“咑”可从类别、功能及与普通话词的对应三方面进行分析。类别上,“咑”尾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数量词词尾;双音节“咑”尾词与普通话词之间有六种对应关系;功能上,“咑”尾不仅是一个构词的后缀,而且它具有附加性的词汇意义及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4.
丛丽姿 《中学文科》2007,(10):128-129
表示否定意义时,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往往大不相同。英语中,除用not和no直接表达否定意义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暗否定”形式在词组和特殊句型中体现。因此,在高考阅读理解和翻译中,尤其要特别注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V不得”是一种兼属词与短语的语法单位,只有少数几个“V不得”形式已经词汇化。而当“不得”取“不能”、“不可”之意时,这里“V不得”的意义是“V”与“不得”的意义相加,这时的“V”与“不得”的位置可以相互调换而意义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6.
“V不得”是一种兼属词与短语的语法单位,只有少数几个“V不得”形式已经词汇化。而当“不得”取“不能”、“不可”之意时,这里“V不得”的意义是“V”与“不得”的意义相加,这时的“V”与“不得”的位置可以相互调换而意义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7.
纠错:“一展台灯”应为“一盏台灯”。分析:“展”,意思一:张开,放开,常用的词组有“舒展”;意思二:施展,显示,常用的词组有“一筹莫展”。“盏”,意思一:小杯子,常用词组有“酒盏”;意思二:量词,常用的词有“一盏灯”。因此,文章中所指的应该是“一盏台灯”,应该用“盏”,而不是“展”。记忆一点通:“展”字不能当量词哟!  相似文献   

8.
“才怪”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十分常见,通过分析“才怪”的句法语义表现,可以拟测其词汇化过程并探讨其词汇化机制。我们初步推测“才怪”是由“才+奇怪”演化并词汇化。“才怪”作为后置标记,表达反预期信息,具有否定功能。“才怪”具有特殊的否定语用价值,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9.
词组词汇化是汉语词汇衍生的一条重要途径。"趋向"由于在线性序列上紧邻,出现高频连用,从而由最初松散的并列短语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动词和名词,本文通过对词组"趋向"进行考察,在对其词汇化历程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其词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考察了“红色”系列词汇——“红颜”一词的意义及感情色彩。通过对“红颜”以及其词语组合的分析,我们认为,总体来讲,“红颜”一词同红色系列词汇一样,年轻、美丽等美好意义是其主流,虽然它也在某些情境中与“祸水”一词结合,出现负面意义,但这毕竞不是主流,对于“红颜”一词的感情色彩来说并没有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大众化”一词竞成了高频词汇,学术何尝不是如此。“学术消费”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句子类型的转变及句法结构的词汇化共同作用而最终导致“所以”从词组向因果连词的过渡;同时在《春秋左传》中并非所有的“是以”都是介宾结构“以是”的倒,连词“是以”在《春秋左传》中已以固定词组表示一种新的意义,逐渐与位置的前置没有词序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频率副词“不时”来自否定结构“不时”.最初“不”和“时”之间的句法关系很明显,随着“时”句法环境的变化,“不+时+ VP”这种组合形式也出现了.构式“不时VP”发生了重新分析,结构层次由[不+(时+ VP)]变为[(不+时)+VP],随后“不时”逐渐凝固化、词汇化为频率副词,最终在元代完成.“不时”词汇化的动因是词汇的双音化、使用频率、主观化,词汇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4.
“没的(得)说”经历了词汇化、语法化和构式化过程,演变很复杂.具有[+不说]语义特征的“没的(得)说”首先词汇化成“肯定”义的形容词,语义再进一步虚化和引申,演化成了话语标记词和具有强主观性“高程度”义的典型构式.“没的(得)说”结构式的语义从“否定”到“肯定”再到“高程度”,语义的推导越来越不依赖组成成分,语义变得越来越不透明,构式的构式化程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15.
“如是”、“如兹”、“若是”、“若此”等是词语还是词组呢?本文试图从词汇化和同源词的角度对“如/若 指示代词”加以论述,以期对前人的研究作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的“为期”可以是词组,也可以作为一个动词。如果作为一个词出现,是个动宾式动词,经历了由“为+期”到“为期”的语法化和词汇化过程。“为期”的词汇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限期”功能的弱化在主语上表现出来;带有[-animate]特征成分做主语或核心动词“以”主语的缺失又使“以”消失,同时促使“以…为”格式消解,使“为期”趋紧;最后时段成分由“为期”前向后移动做宾语,使“为期”完全词汇化。“为期1”作为述宾词组,构造“时段+为+期”形式;“为期2”作为动宾式动词,构造“为期+时段”形式。其中“时段+为+期”形式中的时段成分可以作为话题,而“为期+时段”形式中的时段成分不可以作为话题。  相似文献   

17.
词组词汇化与词典释义考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中的复合词大多是由词组词汇化凝固而成,词组词汇化反映了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趋势。双音词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一个从非词的分立的句法层面的单位到凝固的单一的词汇单位的词汇语法化过程,即由短语词或词组演变为词。就语义而言,由单音词合成的双音词体现了一个由词组或短语词义逐渐凝固成词的变化过程。语文词典,尤其是大型语文词典,在收释由自由词组凝固而成的同形复合词时应从语言演变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地反映其古今演变的线索,揭示其词汇化过程,反映出汉语词汇演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对词汇化的“大不了”的词典释义是“了不得”、“至多也不过”,文章认为,这是在述补结构“大不了”语义虚化、功能变化的基础上,通过“语义俯瞰”、语用推理、结构附会、联想迁移和语境义吸收等途径,对原结构进行重新分析而获得的;虽然词汇化使“大不了”的语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原结构仍具有语义上的关联性;词汇化“大不了”的两种构式语义表现出一致性;两种构式的使用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9.
“酸汤话”是湘黔边陲之地一支自称为“酸汤苗”族群使用的语言。“酸汤话”除声母系统、声调系统、同音字汇有其自身特点外,古入声字的分派情况、变调、声韵母配合关系也有自G的规律,尤其是常见词和词组有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作“言词”、“词句”,义项使用时,“辞“与“词”相同。古代汉语中,在较古时候一般只用“辞”,而不用“词”。自汉代以后.“词”才逐渐代替了“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