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必读》2009,(4):56-57
对孩子情况的分析 正常宝宝出生后的一周内体重都会有所下降,但一般不会超过出生体重的10%,这种下降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这是由于新生儿出生后排出胎便和尿液,而且通过皮肤、肺等途径丢失了许多水分,加之出生后前几天吃奶较少等原因造成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因为肾脏功能发育不成熟,抗利尿激素缺乏,  相似文献   

2.
1 产房里称出的重量 正常足月的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000克到3500克 超过4000克为巨大儿 低于2500克为体重偏轻儿 注意:婴儿出生时的体重与母亲产前的营养、休息和健康状况有很大关系。2 生理性体重下降 婴儿初生头几天,体重会有所减轻,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家长不必担心。但体重下降不应该超过出生时体重的10%,早产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不应超过15%。  相似文献   

3.
方凤 《父母必读》2020,(5):32-35
新生宝宝体重不升反降、一天便便好几次、嘴角溢奶……是不是宝宝生病了?放心吧,这些情况可能并不都是问题!1体重不升反降宝宝出生5天左右,吃得好、睡得好,但体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轻了,这可急坏了全家人。其实,这是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是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4.
黄疸有些新生儿会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并于4~5天达到病程高峰。这是由于宝宝血液中的胆红素增高、肝脏酶发育不完善致使身体运送胆红素能力不足造成的。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多发生理性黄疸,可遵医嘱,每天给宝宝喝些葡萄糖水,促进黄疸消退,无需特别处理,7~10天便可恢复正常。还有一种情况属于病  相似文献   

5.
婴儿呱呱出世后,由于环境的改变,皮肤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正常的生理改变,家长对此不必忧虑。 1、生理性脱屑:出生2~3天后,有的新生儿皮肤会变得干燥,出现糠秕状落叶样脱屑,持续数周,便可自然消失。 2、红斑:新生儿皮肤会出现粉红色斑块,这是由于皮肤娇嫩,受到外界刺激充血的缘故,一般1~2天即消退。  相似文献   

6.
Q 我的宝宝出生60多天了,乳汁总不够他吃,而与我同时分娩的朋友,乳汁却很足.这是什么原因?怎样能尽早获得充足的乳汁以满足宝宝呢? 李 霞 A 我不了解您分娩的过程是否顺利。正常产后乳腺分泌乳汁的神经调节机能较复杂:随着胎盘的剥离及排出,产妇血中胎盘生乳素在6小时内消失,孕激素在几日后下降,雌激素则在产后5日~6日内下降至基线。雌激素有增加垂体催乳激素对乳腺的发育作用,但又有抑制乳汁分泌、对抗垂体催乳激素泌乳的作用,产后呈低雌激素,高催乳激素水平,乳汁开始分泌。 当新生儿在出生后半小时内吸吮乳头时,由…  相似文献   

7.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时体重在1500g以下,本组12例中有1例出生时体重仅为800g。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恢复,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护理措施 1.1 保暖 极低出生体重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外界温度适应能力差,体温多数偏低或体温不升,若不及时采取有效保暖措施,很快容易发生新生儿  相似文献   

8.
病例 甜甜降临人世已有5天,她的出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生机和快乐。可是让甜甜妈妈担忧的是近3天来,甜甜的肤色越来越黄。于是,妈妈赶紧带甜甜去医院看医生。医生详细检查了一下,告诉妈妈:甜甜肤色发黄是得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经过治疗以后,甜甜的皮肤恢复了正常,妈妈这才松了一口气,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时代变迁时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本文在充分控制了环境、地域、种族等因素的基础上,比较我院82、92年前后十年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发现足月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与母亲的生育年龄及新生儿的出生月份无关,与孕龄及新生儿性别有关,孕周越大出生体重越大,男婴重于女婴;十年前后相比,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增加了171.69±54.039g。无论按母亲生育年龄、新生儿出生月份、孕周、性别或是全年总均值相比,十年后新生儿平均体重都高于十年前,差异显著。92年巨大儿的发生率为9315‰,远高于82年的37.56‰,低体重儿的发生率92年略低于前十年。这种增长模式及原因目前尚不明了,可能随经济增长,生活水平提高而持续发展有关。了解这一情况,对准确预测胎儿出生体重、合理选择分娩方式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母婴世界》2013,(2):124-135
新生儿生理性黄疽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在儿科学中占有很重要位置。现将一九八五年四月~一九八六年三月共收治的88例新生儿疾病的临床经验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统计对象为从出生后28天在一年中住院的新生儿病例。男性55例,女性38例,男与女之比为1.6:1,其中胎次、出生地及入院时日龄、体重见表一,起病诱因,季节、起病日龄见表二。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优生优育的广泛宣传及新生儿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及致残率明显进步,但宫内发育迟缓仍是围产期产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将以往三年中发生的低出生体重儿,根据其胎龄、体重、孕母合并平、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期并发症等与发病率、死亡的关系探索相互间的影响.1临床资料1.1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从1996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三年共出生新生儿2871例,其中低出生体重儿110例,发生率为 3.83%.男 67例,女43例,男女之比为 1.56: 1.死亡 31例,死亡率为 …  相似文献   

13.
黄疸需要引起足够重视Casel市运输公司司机刘军的儿子早产,出生时体重只有2.4千克。小宝宝从生后第二天便有生理性黄疸,住院一周就出院了。回家后第三天,孩子洗澡时着凉了,晚上开始咳嗽,发低烧,次日咳嗽加重,下午出现呼吸困难,已经减轻的皮肤黄疸又明显。家长赶紧来到市人民医院就诊,经过体查,抽血做有关化验检查,新生儿科专家诊断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败血症",收住院进行正规抗炎治疗两周,患儿病愈,全身黄疸也随之消退。  相似文献   

14.
从胎儿娩出到生后28天止,称之为新生儿时期。此期是人的萌芽期,是人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最富有生命力的时期。这个阶段的早期教育格外重要。 吮奶、眨眼、转头.抓握、觅食等本是孩子天生的本能,所以孩子出生3天~7天后,在他(她)睁眼的时候,父母应根据宝宝的情况每天进行10分钟教育。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具体训练要求 是:1、视觉训练;宝宝喜看鲜艳的颜色,可 用一个彩色球放在他的眼前,引他两眼注视,并可缓慢移动彩色球,使宝宝两眼能随彩色球方向移动。2 听觉训练 在宝宝耳边 用摇鼓或铃轻轻摇动。孩子听到铃声,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起连续大量采血后的体重变化.试验组在一个采血周内平均体重较对照组降低180±10g/只.在采血间歇周内,试验组体重恢复达始均重,在第2采血周,试验组较对照组体重平均下降200g±10g/只.但在停止采血,同群饲养放牧15d后,试验鹅较对照组鹅体重平均高出75g±5g/只.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新生儿低血糖的诊疗水平.方法:对诊断明确的129例低血糖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低出生体重、窒息抉氧、喂养不当及糖尿病母亲的巨大婴儿是新生儿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各种各样,无特异性,还有不少是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容易漏诊.结论:治疗新生儿低血糖的关键在于预防,应及早喂养或静脉补充,同时监测血糖,防止严重的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17.
1.“三不”:即不吃、不哭、体重不增。宝宝不愿吃奶,如果勉强喂奶,容易发生呕吐。正常新生儿饥饿时哭声响亮,这是“求吃的信号”。一旦生病,哭声就轻微如猫叫,病重时很少有哭声。宝宝降世后3~4天体重会轻微下降,以后便逐渐上升。如果有病,体重便不增甚至下降。不过,这个细微改变家长并非知道,因为家长没有每天为宝宝称体重的习惯。但也有些宝宝得病后却是烦躁不安、多哭多啼、不肯入睡,与“三不”不同,须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体重、身高是婴儿健康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足月新生儿体重大多在3千克左右,出生前半年增长最快,平均每月增长600~800克,后半年每月增长300~500克。满周岁时体重约是出生时的3倍。体重的变化离不开身长,一般高个子的体重要重些。一个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50厘米左右,1岁时可年每月平均长25厘米,后半婴儿时期身高的增长受遗传影挥身高增长的潜力。父母应认的增长,做好记录,如发现体增长缓慢,应及时将宝宝送至导。婴儿睡得好才能睡眠期间会分泌一种生长长发育。在婴儿时期培养宝宝宝宝的生长。让宝宝要有个安宝用的被褥要轻软,不要盖得注意空…  相似文献   

19.
嘉婕出生已有5天,她的到来给整个家庭带来了生机和快乐。可是,嘉婕的肤色越来越黄,妈妈赶紧带她去看医生。医生详细检查了一下,得出了结论:嘉婕肤色发黄是因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20.
成长Q&A     
Q 我妻子三天前刚顺产生下一男孩,体重2.8千克,但现在却发现他皮肤发黄,像得了肝炎,请问这是怎么回事?A 约有80%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皮肤及眼结膜逐渐被黄染,5-6天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