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儿童的复述能力在語文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复述能力,是進一步帮助兒童理解課文內容,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閱讀能力,語言表达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有效办法之一。在低年极,儿童的口头語言还不发达,掌握的詞汇还不丰富,加强这項工作,有意識地訓练兒童通暢地、正确  相似文献   

2.
《手》这篇課文我没有教过。在备課的时候,我首先通过反复阅读来熟悉这篇教材。读了一遍两遍,虽然能粗略地掌握課文的一些主要內容,可是对課文的思想内容理解得很不够,至于分段的問題,課文中一些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語言的理解問題,有的比较模糊,有的自己也不懂。再读了几遍,并反复思考,向同志們請教,才逐步搞清眉目。我想,自己在閱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学中学生也必然会遇到同样的甚至更大的困难。因此,我首先找出这篇教材的特点。这篇課文的特点是:1.語言简炼明确,生动形象;2.用具体的事例说明問題的写作方法,对指导学生写“具体”有很好的作用;3.节段过渡非常自然,联系也很紧密,便于培养学生逻輯思維能力;4.有利于加强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3.
复述是阅读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复述可以使儿童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复述应该在儿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方式是多样的。现在谈谈我是怎样指导儿童作创造性复述的。变换人称的复述,能使儿童更深刻地领会作品人物的活动和感情,加深对作品的领会。如我教完“千锤百炼的第一次”以后,儿童深深为董存瑞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4.
一年級第一册語文教材里头三課的自然專課內容,是要儿童認識当地的秋季特征。教学方法是参观、談話和記载自然历。开学后第六周,天气渐渐涼了,树上的叶子有的黄了,有的落了,这已是秋季特征表現得明显的时期了,我們就决定进行讓儿童“认识秋季”的自然專課。  相似文献   

5.
曹志科 《考试周刊》2014,(26):50-51
<正>在教学有复述要求的课文时,某些教师对复述环节不够重视,有的认为耽误教学时间;有的嫌指导过于琐碎,索性安排一两个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做个示范走个过场;有的认为只要按照教材把原文八九不离十地背出来就是完美的复述;还有的安排了相应的复述环节,但是缺乏复述方法的指导,学生复述不得法,见效不明显。复述训练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整个小学阅读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进行复述课文的训练,可以促使学生用心阅读课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师讲課,板书很重要。但是有些教师不太注意这点,有的人上課好象作演讲,黑板上不写一个字,有的人却滿黑板都是字,密密麻麻,乱七八糟,使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課堂教学的效果,是不足取的。我觉得,板书的质量,也表明着教师钻研教材的深透程度,只有教师对課文內容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掌握了課文的重点、难点之后,才能恰当通过板书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备課时,就应該认真考虑課堂板书的內容、方式、出现的时间,以及板书在黑板上的部位等等。板书要服从堂課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师应从实际需要和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出发,有目的有計划地进行板书.板书的內容可以是課文的段落提纲,主題思  相似文献   

7.
据我所見所聞,目前在古典文学教学中有这样一些混乱現象。有的教师主張着重講解語句,以为学生开始学習古典文学,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訓練,等有了相当基础再来分析思想內容。这样,無形中就恢复了过去私学館老先生講經的办法。有的以为学生学習古典文学主要是認識古代社会,了解生活,不需要理解古代语言,于是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思想內容的分析上,使那些优美的作品变成枯燥無味的东西。有的偏重于作家、作品和文学史知識的介紹,忽略課文的講解和分析。由于教材分量重,在精簡課文以后,对于課时分配沒有作明确的規定,文学教师就“各自为政”,往往从兴趣出發,把自己喜爱的和有材料可講的課文,就  相似文献   

8.
我试教了十年制学校小学常識第一册《我国的朝代》一課。这课课文是从我国过去儿童启蒙教科节《三字經》中摘出的一段(从“自羲农,至黄帝”到“共和建,民国兴”)。它叙述了我国历史从远古到清末各个朝代的演变概况。选擇这段課文的目的,就是要学生記住我国的历史朝代。但是我国历史发展很复杂,不容易記忆,而且这課課文是文言,生字較多,小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怎样教好这一課,是值得研究的問題。通过試教,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根据教学目的,确定适合于学生程度的要求。从这一課教材內容和小学四年級学生語文程度来看,首先应要求学生懂得課文大意,知道各个朝代演变概况,記住各朝代的名称和順序。进一步再要求学生背誦課文,少数学生背誦有困难,便不勉强要求他們背誦  相似文献   

9.
试验集中归类識字以来,我們认为它有一些优点,但也感到在小学采取暫时脫离課文集中归类搞識字,仍有一定的缺陷。我們认为:七、八岁的孩子在一个较长的时間內,脫离課文識字,确实感到枯燥。所以有的儿童,当他讀得乏味时,干脆伏在桌子上睡觉。有的儿童,即使在集中識字时用了功,但由于識过的字不能及时地通过閱讀来巩固,还是掌握不了。因此在讲讀課文时,还得将每課的  相似文献   

10.
一怎样通过这一冊教材的教学,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呢? 我們將根据教材特点、兒童实际、联系节日活动来考虑这个問題。看看全冊教材,計31課,除去教育部精簡通知中已經精簡的7課外,还有24課,仍然分为十个單元。第一單元“我羡慕你們”一課,从今日生活的幸福,鼓舞儿童心怀大志,树立学习的責任感。將使儿童从新旧社会儿童生活的对此中,对今日生活的幸福体会得更深刻。第二單元四課是描写自然界景物的文章。日出和晚霞,这是人人見过的“平凡”景色,“海上的日出”和“火燒云”兩課却把它們描写得气象万千。爬山虎和蟬,这是常見的植物和动物,課文中却描繪得那样細致、有趣。这  相似文献   

11.
十月廿六日我們在戴窑小学听朱青贤老师上了一节四个年級的复式課。这节課,一年級算术,是教《减2》的第二課时,要求学生能够比較熟练地进行减1,减2的計算。二年級算术,是教《两步計算应用題》的第二課时,要求学生掌握先减后加的两步計算应用題的特点及其解答步驟,能正确地进行解答。三年級語文,是教《千人糕》的第三課时,教学要求有二:(1)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复述課文的能力,能根据标点符号正确地朗读課文;(2)加深儿童对“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认识。四年級語文,是教《丰收山歌》的第一課时,教学要求:(1)理解本課“滿田滿垅”“映”“没尽头”等詞語;区别“垅”“胧”与“钩”“钓”“鈞”的音形义。(2)  相似文献   

12.
历史課本第一册第13課,課題是“爱国詩人屈原”。教这一課要求儿童掌握教材要点,弄懂这一个历史人物的概略事迹是此較容易的;难的地方是如何透过屈原的事迹,来使儿童体会屈原当时的心情,激起儿童对詩人崇敬的情感,从而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課課文是写得生动的,能够表达基本思想的詞句也是較多的,因而我決定采用以讲讀法为主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語文課本里的課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本教材。用这些課文作蓝本告訴学生:別人是怎样运用語言文字記叙事物、发表議論、表达思想感情的,自己应該学习怎样去做。因此,課文有示范的性貭,编入課本的課文必須是精选的范文。  相似文献   

14.
給中学生閱讀一些我国古典文学作品是必要的,低估古典文学作品的教育意义,也是錯誤的。但是,我們認为新編文学課本中古典文学作品的比重占得这样大是很不恰当的。高中文学教材的編选,是根据文学史系統从古到今直线排列的。高中学生將在一年半內全部念古典文学作品,这就給教师和学生帶来很大困难。年代愈久远的古典文学作品,和現在的語言隔阂也愈大,学生理解課文也愈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想尽办法使学生理解作品的語言,把大部分的教学时間耗費在逐字逐句的串講中。可是我們又不能做解放前那样去教国文,只做解釋和翻譯課文的工作。我們有文学教学的明确要求,有一定的課时进度,本来教师講授古典文学就有一定困难,而教学时間紧,教材分量重,困难就更大了。的确,今天我們有不少能教古典文学的教师。但是目前文教事業的迅速發展,师資缺乏,教师与教材之間的矛盾是严重存在的。不解决教师教学上的困难,学生就学不好,教材便行不通;有些边远地区,或较小的城鎮,学校少,教师不多,教学上必需的参考资料也很缺乏,討論研究中有了疑难問題,更难以解决。最近教育部指示有的地方高中可以用旧教材或改用初中第三册文学課本,就是新教材不切实际的具体说明。拿今天的高一学生来说,她們过去几乎沒有接触  相似文献   

15.
过去我编过农村教材,对农村教材很感兴趣。許多年来,每逢看到一本新出版的农村教材,我总要翻一翻,看看有什么改进。最近看到江西省出版的农村民办小学語文課本,使我非常高兴,因为这套課本的內容,抓住了农村的实际,在編排方面,又有显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老师送我們回家”是初小語文第二冊第二部分“学?眴卧锏牡诹n,内容主要是说老师关怀小朋友,小朋友們敬爱老师。通过教学,除了要小朋友学会课本上的生字生詞外,还要求儿童多練习朗读,从朗读中体会課文的思想感情,并結合貫彻小学生守則第11条,教育学生敬爱老师。根据課文要求及我班儿童的具体情况,我准备用四个課时教完这一課。第一課时,要求儿童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并認識送下午、雨、路、滑、远六个字詞。(几字在第一冊已教过) 教学开始,我准备从本校放学的情形談起。問小朋友:每天放学的时候誰送你們回家?在小朋友回答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科学》2017,(Z1):87-88
<正>一、理论依据英语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复述英语课文是实现此目标的有效方法。二、解析复述课文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的关键词句,重新有条理组装出一篇新的文章,通过复述训练,使学生加强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下面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几种方法,现以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語文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讲一些文章的材料安排,段落组织以及过渡、承接,交代、照应,开头、結尾等等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有一定的好处。现試以《夜莺之歌》(高小語文第二册第28課)一課为例,谈谈我的做法。这篇課文的段落,已有空行表示,教学中无須研究段落如何划分,所以我的第一步工作是:在学生初步理解課文内容以后,启发学生弄清三个段落里出现的人  相似文献   

19.
过去我们教曆史,只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不教学生閱讀課文;学生上曆史課時,在课堂上坐着,呆呆地听教师的講述,也不去閱讀課文。結果,一課書講完了,学生只記得片断的曆史故事,对歷史教材囫囵吞棗,对生字新詞更模模糊糊,有的根本認不得,有的認識了不会寫不会講,这种夹生现象嚴重地影响了曆史教学的質量。为了改進曆史教学,提高教學質量,我在学校行政具体帮助下,上学期曾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獾得了初步的經驗,现在報道如下,請同志們批評。 (一)在什么時候解釋曆史上的生字新詞?  相似文献   

20.
要教好課,就得备好課;要备好課,首先就应钻研教材,深入发掘其語文因素和思想因素,全面掌握其精神实质。只有这样,才能一方面把課文讲清讲透,一方面加强基础知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語文工具。这就要求钻研教材,教师必須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識,钻研小学的語文教材需要哪些語文基础知識呢?概括地說,需要語言、文学及邏輯等方面的知識。这些知識集中在一篇文章里,是相互联系、难以分开的;但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还是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簡要的說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