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莎  李亚军 《考试周刊》2014,(75):149-149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验成为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部分,它是践行新课改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为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尤为重要,实验是知识迁移的催化剂。本文对迁移的概念、能力的培养进行阐述,旨在通过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新高考。  相似文献   

2.
设计先行组织,改变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变量;重视概括能力、智力技能学习和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由经验向概念、规则的迁移;掌握双基知识,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重视实验教学以及实施差异教育,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发生有效的学习迁移等策略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现代教学理念和心理学知识的指导下。实验教学已不再是单纯地要学生做某个实验。而是以某个具体实验为载体.训练学生的各种实验技能与技巧。在亲身体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等的限制,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教学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借此谈谈“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教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姚占军 《考试周刊》2012,(81):142-143
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成功地迁移到新的情境、新的课题中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其实质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学到的某些原理知识应用到学习新的知识或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本文主要谈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轨道交通工程实验教学的现状,实验教学内容要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结构仿真可拓展专业课的实验教学的课程内容,丰富专业知识体系,既符合实际工程结构设计的流程,又体现了实验教学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全面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举例说明了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实验教学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作用,结合自身的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关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的3个观点:①基础理论课程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实验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②技术性课程要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③专业课程要与工程实际结合,通过实验强化学生系统的概念.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  相似文献   

8.
教师应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实验兴趣,使兴趣带有志向性和自觉性。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核心心理因素是迁移。  相似文献   

9.
冯磊 《物理教师》2003,24(11):32-33
物理学科的新大纲对学生提出的能力主要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可以体会到实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综合性的要求,它涵盖了前面几方面的能力,最根本的是实验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实践性、创新性,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角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这种意识,并在这种意识的引  相似文献   

10.
王忠军 《成才之路》2011,(36):86-87
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习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熟练地运用到新情境中去的链接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如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利于提高教和学的效率。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呢?为了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标,我作了以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5):173-176
实验室软环境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结合大连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实践,从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体系、实验管理制度、实验教学队伍、实验环境文化氛围等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室软环境建设内涵,并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室软环境建设实际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教学应非常重视实验教学。计算机开放实验给学生上机学习计算机文化知识提供了大量的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设备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该文针对计算机网络教学,提出了"在线教学+项目实训"实验教学模式,阐述了实训项目与基础教学内容的构建和实施过程,分析了在实验教学中融入工程项目训练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的促进作用。实践表明,在线教学与项目实训相结合,有利于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具体工程实现融为一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考“3+X”考试科目的改革,考试的内容在向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迁移的本领。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一、学习迁移的科学概念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就是学习迁移,即已获得的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和作用。它主要分为两种性质的迁移——正迁移和负迁移,这两种学习迁移对学生学习所起…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各大高校培养医学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引导学生系统全面掌握药理学知识之外,还要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需要通过药理学实验教学得以实现,因此,要加快实验教学改革步伐,促进学生获得更好发展。尝试从药理学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入手,对现阶段药理学实验教学显露出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根据掌握的情况提出有效整合教学资源、设计不同实验项目、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实践等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学习的迁移是复杂的心理过程。研究迁移现象,促进正迁移的产生,对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和提高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物理知识是迁移的前提,学生是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师的教学对迁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好像掌握了,面对较复杂的问题时却束手无策。这是因为学生孤立了单个知识,机械地记忆某一知识本身,体现出其知识迁移能力的不足。要让学生学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就必须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还在于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这就是知识的迁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对影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几种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合迁移理论和化学学科特点,归结出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方法,以求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实验教学是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是理工科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其教学目的不仅在于验证课程理论或加深课程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的工程材料实验教学存在着比较大的局限性和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石油工程实验中心根据自身石油天然气专业特色,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