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育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识教育的产业性质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教育是不是产业;第二,教育是否形成国民收入,教育劳动成果是否应列入国民收入统计.据美国教育经济学家科恩的研究,美国教育总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可见教育产值计算决非可有可无的小问题.在对国民经济部门的产业性质的认定、产业的分类和产业产值的统计上,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有着重大的差别.在七十年代末经济改革热潮之前,社会主义国家认为社会的劳动分为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物质生产部门是产业,非物质生产部门不是产业.只有物质生产部门才创造价值,非物质生产部门不创造价值,不形成国民收入.物质生产部门包括工业、农  相似文献   

2.
“教育产业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是不是一个产业产业(industry)一般是指工业、行业,又指有组织的劳动。产业通常指与商品经济相联系,以社会化生产和现代化经营为特征,带有专业特征的较大生产领域,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在经济学中,产业通常指社会经济部门,或者指各种创造或...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当前投入产出核算动向浅议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施意义张云松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国民经济的核算范围,一直限于物质产品生产和物质性服务活动,即只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商业与物资、货物运输和邮电通讯这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4.
服务业通常被看作是国民经济中工业结构的巨大延伸部分。实际上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的社会功用不容忽视。一经济部门可分为两类 ,即物质生产部类和非物质生产部类。第一、二产业属于前者 ,第三产业 (广义上的服务业 )属于后者。非物质生产并不能够独立存在 ,还得以物质生产作为基础 ,① 如果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得好 ,则会对物质生产部门起促进和推动作用。服务业是由各种不同行业所组成的产业 ,从商业贸易、交通运输、银行保险、公用事业乃至文教卫生、饮食旅游等统统包括在内。从另一个方面讲 ,服务业…  相似文献   

5.
李志学 《华章》2007,(3):96-97
"西方"一词传统意义上通常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或资本主义阵营,作为"冷战"时期政治地理概念时至今日已成历史概念.在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中,仍将世界划分为东西方显得既不合理,又无必要.建议谈及发达国家应当慎用、少用、不用"西方"概念.  相似文献   

6.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通常由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国民收入)、固定资产折旧、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纯收入这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所言"资本主义与某些精神生产部门相敌对",并非仅仅指谓古希腊史诗消亡的单个事件,而是一个触及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深刻命题.该命题指涉包括资本主义生产与诗歌艺术相敌对,与"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劳动艺术相敌对,与非赢利的社会伦理精神相敌对;该命题所指涉问题的现代性和当代性,在马克斯*韦伯、丹尼尔*贝尔这两位非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相关论说中可得印证.马克思把资本主义视为历史进步的一个必然阶段,而同时针砭这一进步的负面性,表现出对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平衡进步的期盼与追求.  相似文献   

8.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它的突出表现,是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物质生产领域提供的产值和就业人口不断减少,非物质生产领域提供的产值和就业人口不断增加。这种趋势,最初是在美国表现出来的。1950年,美国第三产业(现在通常说的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等物质生产部门、流通部门、教  相似文献   

9.
一、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实力的脊梁 1.制造业 制造业是指对采掘的自然物质资源和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生产资料,为全社会提供日用消费品的社会生产制造部门。从世界范围看,制造业始终是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的脊梁。从一些全球性的大型跨国公司的情况看,制造业无论在企业数量、经营规模,还是在利润额等指标上,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追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生产力-生产关系"分析范式的准确表述应为"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本文认为,后者的逻辑更为严密,更能体现经济活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从这一分析范式入手,本文分析了虚拟经济的泛化导致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方面的主要变化:生产对物质资本的依赖程度降低;劳动者摆脱生产资本的控制成为可能;劳动者的收入来源扩大;人们的消费内容改变;劳动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从而改变了劳动对资本的绝对依附关系.这些变化使得以资本对劳动和人的统治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转变.而虚拟经济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所谓经济或社会经济,一般指的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也就是整个上层建筑赖以竖立的基础,即通常说的经济基础;或者指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全部活动;或者指国民经济及其各个部门,诸如农业、工业、商业等.这是从不同角度所作的概括,  相似文献   

12.
时下 ,在有关经济发展的传媒中 ,经济结构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之一。然而 ,由于现行教材的滞后性 ,导致学生对经济结构的理解普遍存在迷惑 ,有些学生 ,甚至少数教师将其等同于所有制结构 ,出现了认识偏差。一、经济结构与所有制结构的区别1 .内涵不同 经济结构是指社会经济构成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社会经济结构 ,即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主要是通过生产资料所有制表现出来的。二是国民经济结构 ,即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生产各方面的组成和构造。所有制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种生产资料所…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现代工业的基本特征1 主要概念工业: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和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独立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从国际通行的第一、二、三产业划分来看,工业主要属于第二产业,但也涉及部分第一产业。2 工业的形成工业作为独立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是在作为农业副业的传统手工业基础上逐渐发展,并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其间经历了资本主义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大机器工业三个阶段。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独立的、相当完整的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现代工业的基本特征1 主要概念工业。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和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独立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从国际通行的第一、二、三产业划分来看,工业主要属于第二产业,但也涉及部分第一产业。2 工业的形成工业作为独立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是在作为农业副业的传统手工业基础上逐渐发展,并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其间经历了资本主义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 ,是指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体系中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基础 ,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决定着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的产品分配方式。“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 ,是指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中 ,农业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如果将国民经济比作一座高楼大厦 ,那么农业便是这座大厦的基石。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 ,生存之本 ;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Input—Output Analysis),是一种利用专门设计的表格(叫做投入产出表)和数学方法,分析和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间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以生产消费为主)的数量依存关系的经济计量方法。这种方法,在苏联、东欧等国叫做“部门联系平衡法”,将投入产出表叫做“部门间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平衡表”;而在日本,则叫做“产业关联”。“投入”和“产出”,是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瓦·列昂惕夫(W·Leontief)所使用的术语。所谓“投入”,是指各个产业或部门,为了从事经济活动,必须消耗原材料、燃料、电力和各种半成品以及资本设备,必须雇佣和使用劳动力并支付商业税;所谓“产出”,是指各个产业或部门,生产出的产品作为“中间产品”(供其他部门作原材料、半成品等使用)和“最终产品”(进入积累和消费领域)的分配(出售)和使用的去向。每一个部门。既有“投入”又有“产出”。用一个棋盘式表,扼要地概括一个经济体系(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中,各个产  相似文献   

17.
一、填空题 1.国民经济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其中之一是指社会再生产____生产、____、流通、____四个环节不断运行的总过程。 2.我国新国民核算体系中,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分为____和____两大部分。 3.我国原有核算体系属于物质产品平衡体系,只对____进行国民收入的再生产核算。 4.MPS核算体系中,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是指  相似文献   

18.
何谓教育经济效益 ?《会计辞海》的解释是 :“通过教育 ,提高劳动者的能力和素质 ,在物质生产部门取得的国民收入的增长额 ,抵偿了用于教育和培养的全部经费之后的余额或纯收益 ,即教育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效益。”细究之下 ,不难发现此概念有失全面。第一 ,教育部门并不创造国民收入 ,其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增长作用都是间接的 ,如何计量其成果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第二 ,高校的毕业生并非都进入物质生产部门 ,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非物质生产部门 ,那么他们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又该如何计量 ?第三 ,教育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对经济的…  相似文献   

19.
在探讨上海产业结构优化问题时,这里首先要对产业结构的基本理论与上海产业结构现状作一分析,以便进一步研究上海产业结构转变的必然性、浦江两岸产业结构的优化条件及如何优化的问题。一、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与上海产业结构现状产业,既是指工业,也是指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大至部门、小至行业,从生产到流通、服务的各行各业的总称。产业并非是一个确定的概念,由于人们研究产业问题的角度不同、目的不同,从而形成多层次的产业概念和多种产业分类法。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在各行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生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所谓产业结构问题,主要是指国民经济第一、二、三产业之间以及每一产业内部尤其是第二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并包括因时因地制宜而协调发展问题.对产业结构的研究是社会实践中的一大课题,是政府、经济等许多部门共同关心的,作为研究生产地域条件、体系、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理所当然的要研究产业结构.一、研究产业结构的必要性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地理学不重视研究产业结构,认为产业结构主要是其他学科的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地理学在研究产业布局时,只需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也就可以了.这是错误的,区域经济地理研究产业结构,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