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人》是亚历山大·蒲伯献给博林布鲁克男爵的一首用英雄双韵体写成的哲理诗。在这首长诗中,蒲伯从宇宙、社会、个体和幸福四个角度论述了人的属性和地位,其中包含的哲学思想是18世纪盛行的自然神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虽然英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自然诗在16世纪初就已经出现,但自然诗的真正兴起却是在18世纪初.当时流行的田园归隐诗孕育出了后来的自然诗,这其中比较有名的自然诗人包括蒲伯、温切尔西夫人、戴尔珀以及戴尔等人,这些诗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自然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亚历山大·蒲伯是英国启蒙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因其讽刺诗篇和翻译荷马史诗而闻名。英雄双韵体指连续两行压韵的五音步抑扬格,是18世纪英国流行的诗歌形式。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亚历山大·蒲伯将英雄双韵体推向了完美。  相似文献   

4.
何津 《海外英语》2014,(21):192-193
亚历山大·蒲伯是英国启蒙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因其讽刺诗篇和翻译荷马史诗而闻名。英雄双韵体指连续两行压韵的五音步抑扬格,是18世纪英国流行的诗歌形式。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亚历山大·蒲伯将英雄双韵体推向了完美。  相似文献   

5.
蒲伯(1688-1744),生于伦敦,十六岁时写成《田园诗》(Pastorals),立即名噪一时。他的作品多用英雄偶句体(heroic couplet),著名作品有《卷发遇动记》(The Rape of the Lock),英译荷马的《伊利亚特》(Iliad)和《真德赛)(Odyssey)。《隐居颂)一诗赞美了大自然和超脱尘世的独居生活。  相似文献   

6.
关于牛顿,英国著名诗人蒲伯是这样形容的——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出生吧!于是一切都是光明。因为他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牛顿一生获得过无数的证书和奖牌、  相似文献   

7.
一1768年,罗伦斯·斯泰恩的杰作《感伤的旅行》以一种在情感和知觉上对经验世界的独特的把握照亮了人类精神世界。这本描写约力克旅程中和他的心灵中那些不同于理查逊所表现的敏感性的小说,被斯泰恩冠以“感伤”一词恰如其份地表达出来,因而成为十八世纪这一奇特的文学现象的概括。英国感伤诗的产生大约在蒲伯之后直到十八世纪末。这一时期,英国经历了历史上伟大的巨变——工业革命,从一个拥有许多小城市和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8.
诗是一种文体,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品诗、析诗、追根溯源能给人启迪,给人智慧,给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9.
李凌 《教学随笔》2014,(Z2):94-95
<正>逆挽诗又叫逆转诗、抑扬诗、陡转诗、雅俗诗。逆挽诗的最大特点是作者在它的开头,故意以极其普通的语句下笔,给人造成一种平淡无奇甚至是大失所望的感觉,可到诗后,尤其是结尾,却以出人意料的飞来之笔和逆转成奇峰之势,化腐朽为神奇,把读者引入一个崭新的诗歌境界。这种别开生面,不落窠臼,让人耳目一新,体现其诗构思之巧妙。  相似文献   

10.
诗美是诗得以存在的本质原因。诗美是在诗创作与欣赏等多级审美运动中产生的 ,是客观的现实美通过有机体发生裂变的结果。诗美的构建过程即由物 (世界 )到人 (诗人 ) ,由人 (诗人 )到物 (文本和世界 ) ,再由物 (文本和世界 )到人 (欣赏者 ) ,由人 (欣赏者 )到物 (文本和世界 )的信息传递加工过程。本文从实践和理论上对诗美的构建进行了定性化和定量化的科学性思考 ,认为创作和欣赏诗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重建诗美  相似文献   

11.
谭言红 《海外英语》2013,(21):228-229
司空图是中国晚唐杰出的诗论家,他的诗论系统地体现了以道家为主,兼糅儒家的诗学思想,并总结了唐代诗人及以前的诗歌创作经验;而蒲伯是英国新古典主义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吸收了古希腊哲人与诗人的思想精髓,遵循冷静,节制,典雅等古典主义创作原则。该文以两位诗论家的自然观为研究中心,以各自诗歌文本及诗论为中心轴,探讨他们在不同哲学本体论基础上所蕴含的诗意和诗思,概括各自创作与鉴赏过程中的独到之处,并总结他们诗歌美学思想的融合与分歧。  相似文献   

12.
张祜送别诗主要可分为送人赴任诗、送人归家诗、送人游历诗。送人赴任诗随着被送之人赴任地赴任官职不同,表现方式和情感基调也不同。送人归家诗写的明朗,其中省亲诗尤其注重孝道。送人游历诗则相对悲情。张祜送别诗中地域特色明显,其中对于三峡、岭南等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征的描述都显得细腻、精彩。通过对张祜送别诗内容和地域特色的分析,可以发现张祜送别诗的情感比较淡泊,这与中晚唐送别诗气质相符,也与张祜偏爱对送行目的地进行描述及好用典故相关。  相似文献   

13.
诗美是诗存在的本质基础,通过人的感官去发现诗美、借助语言来传递诗美是诗人的主要任务。诗歌创作活动是诗人构建诗美的创造活动。诗人进行的是在人的智能条件下和情感状态下,对自然信患解码和用语言符号重新编码的工作。诗美的构建反映出诗与世界及人的关系:写诗是认识世界及生活的语言艺术手段,诗美是存在于世界(客观与主观世界)中,由诗人去发现和提炼(再创造)。诗美具有物质美(自然美)的价值、语言结构美(体美)的价值和情感美(抒情美)的价值,是物体的美、艺术的美和生命的美的和谐统一。诗的本的诗美具有稳定性与模糊性,可以分为形式的美和内容的美两大类。  相似文献   

14.
刘勰的辞情观主要表现在:第一,既强调情、诗、人之间的一致性,又看到了情、诗、人之间的相背性;第二,一方面认为作品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存在一致性,另一方面又注意到了二者的矛盾性和虚假性,也就是情真不一定诗真,情伪不一定诗伪。第三,情感和语言的发生,一是来源于自然界,二是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5.
"诗的孟浩然",是指孟浩然人即是诗,诗就是人,人品与诗品高度统一。孟浩然"诗意地栖居"在唐代开元盛世有佳山秀水与先贤胜迹的襄阳、"先人留别业"的涧南园,使生存变成真正的生活,人的生活成为诗。孟浩然的一生,是人生的诗化,诗化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正评价诗的好坏,是不以外表是否美丽为标准的。诗歌所要传达的是一种兴发感动的作用,要有兴发感动的生命才是好诗。——叶嘉莹英国学者理查兹曾做过一个测验,让学生区别好诗和坏。一般人对著名诗人往往盲目崇拜,一见莎士比亚的名字以为是好诗,一见李白、杜甫的名字就以为是好诗,但理兹在测验时,隐去了作者的姓名。结果不少人把好诗当作  相似文献   

17.
人类艺术最早起源于人对形式及体式的追求,诗人对诗的形体的重视出于人的构形本性和艺术的本性。诗体具有制订做诗法的意义,既是呈现诗这种特殊文体的表象特征的“诗的图式”,是诗区别于小说、散文等其他文体的表面形式的重要标志;更是呈现诗的形式规范及写作规范的“诗的法则”,是诗歌写作与小说、散文等其他文体的写作迥异的重要原因。诗体在历史上曾受到极端重视,  相似文献   

18.
好诗都是有特色的诗。有的诗构思巧妙,让人再三回味;有的诗有警句,让人击节赞叹。而这首《征服者》,则是以思想深刻见长。 初读,知道这首诗也就是叙述了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事实,写了三种人,就是半路死了的登山者、登上峰顶的人、脚夫夏尔巴人。再读,就感觉有味道了。标题是《征服者》,谁是征服者呢?登上峰顶挥舞着旗帜的登山人,  相似文献   

19.
李凌 《教学随笔》2014,(7):94-95
逆挽诗又叫逆转诗、抑扬诗、陡转诗、雅俗诗。逆挽诗的最大特点是作者在它的开头,故意以极其普通的语句下笔,给人造成一种平淡无奇甚至足大失所望的感觉,可到诗后,尤其是结尾,却以出人意料的飞来之笔和逆转成奇峰之势,化腐朽为神奇,把读者引入一个崭新的诗歌境界。  相似文献   

20.
诗是用语言做媒介,画则是用线条和色彩做媒介。但一首好诗往往被人们说成是一幅画;同样一幅好的画又往往被称为是一首妙诗。然而诗与画的融合并非易事。莱辛说:“第一个对画和诗进行比较的人是一个具有精微感觉的人,他感到这两种艺术对他所发生的效果是相同的。”那么,我想用诗家之心、画家之意进行艺术创作的人,无疑也是一位具有精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