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参考吸纳了多年来《金瓶梅》点校及语词研究成果,其较前有校本可谓"后出转精",然由于大家熟知的原因,该校注本还存在一些失校、误校、误点、误注现象。现就该书第41回至第60回校注方面存在的粗疏处进行考辨,以纠正其误校和失校文字。  相似文献   

2.
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是在参考多年来《金瓶梅》点校及语词研究成果基础上而进行的新校注本,较之以往校本可谓"后出较精",然由于大家熟知的原因,该校注本还存在一些失校、误校、误点、误注现象。现就该书第61回至第69回校注方面存在的粗疏处进行考辨,以纠正其误校和失校文字。  相似文献   

3.
《全宋笔记》收录了《宾退录》(即"新版《宾退录》"),反映了《宾退录》的最新点校成果。但其在校勘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商榷的地方,包括形近讹误,脱字,误把小字作正文,文字乙倒,避讳字处理前后不统一,非避讳字而误改等方面,希望有助于《宾退录》的整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1、"捍"误为"撼"。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语文专家指出,"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故宫"撼"事,令人遗憾。2、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电影《辛亥革命》中多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汉纪》目录后载有一段题为"汉纪序"的文字(下称《汉纪·序》),署名"汉秘书监侍中荀悦"。书中还有两篇以"序"体写成的文字:首卷开篇"昔在上圣……以俟君子焉"一段;尾卷卷末"凡汉纪……综往昭来,永监后昆"一段(下称《汉纪·后序》),署"侍中悦上"。《汉纪·序》及《后序》书年有三误,逐条辨析如下:其一,"二百四十二年"之误及致误原因。《汉纪·序》起首记:"凡《汉纪》十二世,十一帝,通王莽二百四十二年。"(1)按:此句交待《汉纪》  相似文献   

6.
"桃花源"和"桃花园"意思大不一样,但却常常有人把"桃花源"误写成"桃花园",例如:①明哲保身之士为了远祸,就或辞官,或逃亡,过起桃花园中人生活,不问政事。(《人民论坛》2006.07.01)  相似文献   

7.
更正启事     
正《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目录中《近十多年来我国历史虚无主义研究述评》一文作者应为"吴琴",误为"吴坚",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致歉。  相似文献   

8.
在上题中,提出在《系辞传》和《文言传》中可辑出《易传子曰》独立成篇,并多方证明篇中所有"子曰"确系一"子"所"曰",且此"子"确为颜回之师孔子。又提出可从此篇中再辑出《孔子周易通论》精萃短文。从而为孔子与《周易》的关系至要至深提供崭新的有力证据。在下题中,从《杂卦传》列出一表,表明在56讼以上的14行皆能"二二相偶,非覆即变",而在57大过之下的后2行则成无序,显系错简。于是将其更改排列成新表,即使全文完整而顺畅,末段文字也据此作了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9.
《课外阅读》2012,(14):24-25
一、社会影响重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赞美词"捍祖国强盛"错成了"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故宫"撼"事,令人遗憾。二、简繁体转换中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2011年出品的电影《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0.
    
正在阅读《狼图腾》这本书之前,狼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天地不容的角色。我们把心肠歹毒的人形容成"狼心狗肺",把互相勾结干坏事比作"狼狈为奸",把居心叵测看作"狼子野心",把侵犯异性的人比作"色狼",甚至生活中大人吓唬小孩,也会大喊一声"狼来了",吓得小孩赶紧躲在大人身后,诸如此类的还有"披着羊皮的狼"、"东郭先生与狼"和"狼外婆"等等。然而,直到翻开《狼图腾》这本书,我才认识到不一样的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文选》“注释”中常有误注、漏注(不完全)、缺注的地方.比如第一篇《武丁卜辞》,其中某些甲骨文字,专家们争议较大,而释文也各不相同,应该择要多举些例证才是.如:  相似文献   

12.
关于"四声之目"的发明,高华平在《"四声之目"的发明时间及创始人再议》中提出"王斌首创四声说",杜晓勤在《"王斌首创四声说"辨误》中提出所谓"辨伪"。实则杜文所谓"辨误",本身存在很多逻辑和事实上的谬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张冠李戴,论证不严密;二是罔顾事实,轻易否定他人。故对其存在的问题逐一加以辩驳。  相似文献   

13.
选取《论衡》中一些颇为费解和容易误解的词语进行考释。其中有些词 语不但一般读不甚了了,就是教导专家学也时有曲解,因而错误误注的地方不少,究其原因,或是把一些特殊含义的词语误解成了常用意义的词语;或是把一些古代汉语的词义等同于现代汉语的词义。  相似文献   

14.
《看见》柴静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从《用我一辈子去忘记》到《看见》,我们明显看到了柴静在思想方面质的拔高,她开始摆脱"小我"与"小资",把目光转移到普通大众与外界大事件上去,如"非典""奥运""环境污染"等等。她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词语,把她  相似文献   

15.
《唐代张文俱墓发掘报告》中公布的墓主《张文俱墓志》,其文字隶定有不少阙误,文章对照拓本进行重新释读,校正了原释文的阙误,并疏通文字,以利于学界进一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16.
了解文字的古形古音古义,可以帮助读懂古书,链接古今。前人对于《食疗本草》训释诸多,就《食疗本草·棐子》中的"鬼毒恶疰"前人考释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鬼毒,恶疰"和"恶毒鬼疰"。笔者通过字形和音训,参考传世文献《本草衍义》《本草经疏》《本草再新》,讨论"鬼毒恶疰"非"恶毒鬼疰"的误乙,也不应断为"鬼毒,恶疰",并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17.
校订古籍的原则是辨伪求真,寻找最接近原稿的文本。《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恰好相反,这个本子常常是证伪为真,把抄手的误抄说成曹雪芹的"原笔"。在周汝昌的笔下,曹雪芹成了别字多多的先生。  相似文献   

18.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中的"央",毛传曾有解释。至唐代流传为两种训释:一为"央,旦也",见《毛诗正义》等;一为"央,且也",见《经典释文》。清代对两种说法各有拥趸。阮元曾指出"《释文》‘旦’字或误‘且’",但未予解决。本文从文献版本、词义训释和字形变异等角度加以辨析,认为前释为确诂,而后释为讹传,其"且"实为"旦"之形误。解决这一历史疑案,有助于正确理解《诗经》内容,并可纠正各种典籍未加考辨而照录《经典释文》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赵谦,字谦,明代人。《中国丛书综录》把其名、字误作两人,因而在目录和索引中均分列两处,这与其编例不相一致。同时《中国丛书综录》等失收赵谦《声音文字通》一书,该书现存两个版本。  相似文献   

20.
《惊弓之鸟》(第五册)是篇启发学生动脑筋的好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惊弓之鸟》文字简短,故事性强,学生爱读,但有的学生会把它的内容误为“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