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势”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上孕育出来的,文化源远流长,内涵独特。传统武术的“形”是指武术动作所构之形,武术的“势”是指武术动作所展现出来的气势和精神。“形”是“势”的载体,“势”是“形”的表现,传统武术之“势”的生成途径在于以形造势。传统武术之“势”是“形”与“意”的和谐统一,其最显著的美学特征是势有形而意无穷。  相似文献   

2.
"形"与"势"是《孙子兵法》中的十分重要的兵学范畴,也是战争指导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孙子分别从"谋形"、"识形"、"示形"和"因形"四个方面论"形",从"知势"、"造势"和"任势"三个方面论"势"。孙子的形势论是其战略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战略层次和战役战术层次两个层面,在后世军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书法中的“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史上最早出现"势"这个概念是在秦汉时期,此后,历代书法家对书势的审美意蕴不断有所阐扬,保持着认识上的基本一致,进行着渐进的、补充式的充实,只不过没有给"势"以明确的定义。笔者以为,"势"依"形"而现在,无"形"则无"势",书法的文本在"形势"的作用中获得感性的生命存在;"势"通过"纵横化"得以体现,这种"横变纵化"其实是力的变化,是力的矢量方向的变化;"气"是"势"的根本性存在,作为书法中因素,"气"表现在书法创作与书法形象中,就是作品中所显现出来的动态风韵、精神气质。之所以说书法之势内涵广大,又表现出一种不确定性,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书法之势的全息性质和蕴涵的模糊之美。所以,"势"既是力与力的趋向,又是形,还是气,是它们相化合的真实存在,"势"通过"形"而得以观瞻,"气"则是其内在的生命依存。"势"是一个有虚有实的复质的客观存在,在不同的情形下给人的感受不同。  相似文献   

4.
<正>《孙子兵法》是部闪烁着哲学思想光辉的军事著作,它的智慧直至今天依然给我们无尽的启示。谋形任势,是孙子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谋形任势"构建智慧课堂,给每个教育者留下广阔的探索思考的空间。科学教学中同样存在着"形"和"势",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谋好"形"用好"势"能有效提升学生科学学习的有效性。我结合课题研究,就科学学习的评价方式作了一些尝试与探索,与各位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5.
"身势语"是一个人知识、能力、思想、道德等自然流露而形成的有形无声的语言,是人们信息交流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和途径。因此,"身势语"在以信息交流为主的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教师适时、适度、自然地运用"身势语",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通畅、更明晰,并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推进语文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6.
"身势语"是一个人知识、能力、思想、道德等自然流露而形成的有形无声的语言,是人们信息交流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和途径.因此,"身势语"在以信息交流为主的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教师适时、适度、自然地运用"身势语",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通畅、更明晰,并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推进语文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传统哲学、文化背景为依托,对中国艺术中"势"的内涵及其形成机制作了概观性梳理,认为"势"在中国艺术中是通过蕴含性、趋向性的艺术形象所表现的"道"的运行状态;"势"的生成是一个"道之势--心之势--形之势"的同构机制:"势"的艺术创造在于"即体成势".  相似文献   

8.
孙子兵法在军事领域与非军事领域有四个结合点:讲究物质力量,不求鬼神;关注势的大小,利用势转化出来的破坏力;敌军是创造活动指向的客观对象;把握"地与兵形"、"地与吏卒"、"地与敌军"、"兵形与吏卒"、"兵形与敌军"、"吏卒与敌军"等六大关系驾驶兵形。以企业经营活动为例说明在非军事领域内运用孙子兵法应从上述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1.注重熏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要注重熏染,不能靠强制达成.它是随形入心去,熏染悄无声.所谓"形"有两层意思:一是文本中有形的插图和语言文字,二是"形"而上的思想情感.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受教育者感觉教育者的意志越少,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相似文献   

10.
梁楷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禅画画家,凭借"减笔"和"泼墨"在宋代画坛独占一席,他将无形的禅意通过有形的笔墨表现出来,深深打动着观者。其墨画禅意主要表现为:不拘一格的构图的"形",飘逸或狂放的人物的"形",洒脱随意的用笔的"形"。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富含禅意的格式塔整体。  相似文献   

11.
林绮霞 《考试周刊》2013,(79):52-54
"数形结合"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形的直观与数的严谨,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好课,可遇不可求。"好课"的"有形"与"无形"值得琢磨。在学生心中留下难忘印象的好课,肯定是有形的,记得老师形的优美或潇洒、动听或娓婉、深刻或恢谐,可以是一段精彩的对话,一组出彩的画画,一个出奇的小插曲,甚至是一次意外的失手。好课标准,在这里以一种呈现的方式得到事实上的诠释和外显。  相似文献   

13.
"造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历代智者用于描述世界万物成长过程的核心概念之一。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西安交通大学的李德昌教授基于老子势的思想创造了研究势的产生和运行机制的势科学。基于势科学探讨谈判机制,通过谈判四阶段模型研究谈判的势科学规律,以期为谈判研究和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数缺形时少具体,形少数时难入微.由此可见,数与形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数学课堂中,如果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有形的动手操作,学生会倍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使操作变得生动、活泼、严谨、有序.  相似文献   

15.
从"势"的字形上考察其内涵,"势"可以被理解为客观的能预知未来的力。通过考察中国古人对"势"的使用,发现"势"多在认识论的领域内应用。而在《新理学》中,冯友兰打破这一界限,将"势"作为构成人为之实际事物的一大要素,从而赋予以生成论上的意义。宋明理学认为理气结合便能形成实际事物,冯友兰批判地继承了这一思想,其批判性表现为理气结合只是生成实际之有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其间还有"势"的作用,同时人为因素也不可缺少,这就将原来的理气二元转变为理气势X(人为因素)四元,这一转变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势"本身的特点,在认识论层面上,沟通了形上与形下两个世界。从生成实际之有的角度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调和了理气内部冲突,从而更好地阐释了事物之成。  相似文献   

16.
许国金 《甘肃教育》2014,(22):105-105
正数学认知一般是由有形到抽象,学生掌握"形"的内容越丰富,对数学概念原理的认知就会越深刻、越具体。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质变,实现认知的自然升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加强数形积累,帮助学生处理浅层信息,促使认知发生质变。一、由数到形,建立数学平面认知数和形应该是一种因果连带关系,也是积累升级的第一步。在数学教学中涉及到的图、形、物,都是为数学的"数"服务的,这些图、形、物和数之间应该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在融合传统拳术、传统兵学、传统哲学、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特的技击思想体系,特别是《孙子兵法》对太极拳技击行为影响巨大。从兵学视角对太极拳技击中的"形"与"势"两大核心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太极拳技击之"形"包括上善若水、避实击虚、巧计动敌三个方面,"势"包括气势、形势、虚势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两大技击核心思想的分析,可以将更多的兵学研究成果更好地融入拳法技击中,不断丰富太极拳技击体系,也可为中华武学与中华兵学的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当下,"数形结合"成为教学关注热点。如何把握"数形结合"内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下面谈谈本人的实践体会。一、"数形结合"的思想内涵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量关系"常看作"数",进一步扩展为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对象,如代数中的一切内容包括数、式、方程、函数、不等式等。"空间形式"常看作"形",进一步扩展为数学中有形的、可视的东西,如图形、图像、曲线等。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物绘画中“以形写神”的问题,历来的论述皆较粗略,未明其真谛。就此,本文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关键在于“以势写形”的观点。文章通过分析“势”的内涵、特点和功能,通过援引诸多名作分析“势”的创作和审美特质,说明了人物绘画中因情取势,以势写形,则神在其中的艺术真谛,得出了“以势写形”是“以形写神”的一条有效的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形"与"神"是中国绘画造型理论中精髓,这就要求我们看清绘画的时代性,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理论思想,学习西方绘画技巧,并能够巧妙的运用在中国画里,使中国绘画"有形"、"有神",有我们传统特色,更加具备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