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清 《青海师专学报》2010,30(4):137-139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组歌》是一部深刻隽永的哲理散文诗。诗人通过"浪"、"雨"、"美"、"花"、"幸福"之口来吟唱,构筑了诗人心中爱与美的理想世界。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来解读这部作品的美学特征:形象之美、意蕴之美、表达之美、图画之美,从而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领悟数学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芳 《考试周刊》2011,(56):76-77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展现数学美,以及挖掘数学美,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举例介绍了数学的"对称之美"、"简洁之美"、"统一之美"和"奇异之美",目的在于落实中学数学教学的数学美育教学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意象不是单纯的事物的映象,而是与情感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形象。意象有"情中景"和"景中情"两大类型。"情中景"是直接抒情的意象,"景中情"是间接抒情的意象。意象的美有内在美和外在美,内在美是意境的美,外在美是形神之美,形神之美包括形色之美和精神之美,意象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完美结合,产生诗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吕文侠 《成才之路》2012,(18):33-33
和谐语文课堂是语文课堂的最佳表现形态和最高境界,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的核心就是教与学的各种要素关系和谐,最主要的是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和谐,让语文课堂达到"净""竞""敬""靓"四境之美,即"简约之美""竞争之美""尊重之美""诗意之美"。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歌中月亮意象丰富而深邃。"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中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有清新飘逸之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有沉郁顿挫之美;"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中有情致缠绵之美。  相似文献   

6.
吴群英 《江苏教育》2013,(12):71-71
多年来,我校师生践行刘海粟"第一等的襟怀、第一等的正气、第一等的追求"的精神,把"办适合师生生命成长的美学校"作为愿景,以"培养人格健全、气质高雅的一品平民"为培养目标,以海粟的精神之美,导师生之品;以艺术的高雅之美,润师生之性;以向善的情怀之美,育师生之灵。  相似文献   

7.
宗白华美学的人格理想是"空灵"与"充实",即在美的关照下达到和谐、富有节奏的理想人格。"空灵"的美学内蕴是自由玄远的心灵以"静照"的态度去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以审美的精神来看待自然、艺术、人生和整个宇宙,从而创造出具有超然绝俗的玄学的美。"充实"的美学内蕴是"真"之美和"动"之美。"空灵"与"充实"的二元冲突在美的介入下达到和谐,展现出具有张力的节奏之美。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了教师语言在生命教育中的运用,教师语言是实现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必须呈现真善美。"语言之真"表现为体验之语、智慧之言;"语言之善"表现为平等之语、尊重之语、赞赏之语、关爱之语、批评之语;"语言之美"表现为语言的逻辑之美、表达之美,幽默之美等。教师语言是教师的生命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体现。语言技巧必须合乎生命之道,才能在生命教育中不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9.
"诗美"的衍生性、传承性与沉积性特征是汉语诗歌的审美构成因素。在汉语诗歌发展演变过程中,决定历代汉语"诗美"结构变化。汉语"诗美"之衍生性、传承性与沉积性,不但是中国古代诗人诗歌审美经验形成的基本途径及其诗歌创作之根基,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递嬗演变之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0.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化教学是有效克服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诸多弊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实现审美化教学的核心与关键在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贯穿"创美"与"立美"。"创美"是实现课堂教学审美化的前提条件,是"立美"的基础;"立美"则是"创美"之实践和升华。  相似文献   

11.
美是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只要是热爱生活的人,都会热爱美、享受美。若我们用心地去观察和感悟,将会发现有四种美: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这些美组成了有意义的人生要素。  相似文献   

12.
在黔东文坛,中青年作家代表之一的完班代摆,以充满文体自觉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写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毋庸置疑,对他创作的可能探究和分析,有利于相处同一地域的我们看到他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于我们也许有益的借鉴意义;看到他作品中存在的,也许是我们所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完班代摆作品入手,并试图从创作普通性的高度,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试析行政公文的形式美与内在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机关公文虽注重强调实用性,但也具有审美属性。从形式美和内在美的角度入手,对行政公文的布局、格式、语言、思维、内容、主题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庄重美、严谨美、材料美、层次美、内在美和实用美等美学特征逐一加以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层次美试探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层次的,所以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美,以及对自然美进行创造和再创造的结果——艺术美也是有层次的。层次美在现实美和艺术美当中普遍存在。从层次美的视角研究美,将引领我们进入审美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美是一种综合形态,凡美都是综合美。科学美与艺术美都是美的高级形式,科学与艺术的综合美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结合后产生的一种特殊美。领略这种综合美对人类的思维与高等教育有着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用无功利美或审美界定艺术并不符合艺术发展实际,也是对康德"审美无功利"思想的误读、误用。审美无功利主要集中在审美主体的态度上,侧重自然美,并非艺术美。康德曾较为明确地指出了艺术美属于"依附的美",并非"自由美",并且认为"依附的美"才是"美的理想"且高于"自由美"。康德对"美的艺术"说明和划分及其对无功利审美原则的应用,只是一种类比和尝试,并非成熟的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要尽量做到“三美”.即意美、音美和形美,“三荧”之间既有主次之分,又有相互交叠的关系。本文从讨论“三美”的关系着手,从音美与意芙,形美与意美,意美等三个方面比较杜甫《蜀相》的三个英文译本,从中可以看出,译文能够体现出原诗之美,才能使读者不仅知之,而且好之、乐之。进而为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传播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化学科学中的美学表现和美育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科学中充满着自然美、形式美、结构美、理论美、变化美、实用美.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从遵循认知规律、提高教学艺术和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19.
日常生活审美化打破了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传统审美理论受到了挑战,审美主体的大众化、审美客体的视觉化与审美方式的直观性等审美现实,对高校美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思考,即力求传统美学理论与现实审美需要相结合,以及正确理解图像与文字二者在审美上的不同特征,注意时代审美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