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为友 《山东教育》2004,(10):18-19
我经常问自己:今天的教育是现代教育吗?山师附小的教育离优质教育目标还有多远?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时候,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吗?假如今天的教育是现代教育,那么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子?我们的老师如何去教学生?我们的学生该如何去学习?教什么和学什么?  相似文献   

2.
冯克军 《陕西教育》2005,(12):28-28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语文的美。一、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对话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如在教学《宋定伯捉鬼》时要学生说说对宋定伯的看法,教参上说:“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很有智慧,令人喜爱。”我的一个学生却说:“我觉得宋定伯这个人很阴险、狡猾。”一语惊四座,惊讶之余,我问:“你能不能说说理由?”这个学生说道,其实鬼并没有伤害宋定伯,反倒是宋定伯先套出鬼的忌讳,然后把鬼变成羊,最后还去卖钱……如果没有平时的平等,如果没有平时的宽松,这时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会大胆说出来吗?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创造。  相似文献   

3.
王富 《中国教师》2013,(Z2):40-40
近几年来,就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能力,做到让学生读好书、好读书,把学生领进浩瀚的知识海洋自由遨游,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时尚,也是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所肩负的重大责任。虽然我们在这方面也煞费苦心,但收效甚微。我认为兴趣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其根源应该在方法的引导上下功夫,而这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顺理成章地完成。下面就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一、用灵活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4.
郝强是一所寄宿制高中的学生,周末回家同妈妈讲到学校的语文老师时,说:“我们班这个老夫子,太固执了。前些天,语文课代表建议他周末带我们文学小组去茅山采风,你猜他怎么说——‘带你们去,其他同学不难受吗?’还有上星期,我请他自习课带我们去阅览室读报刊,他又予以拒绝——‘这事得校长点头!’搞得我这个班长在同学中间一点面子都没有。”  相似文献   

5.
写诗文讲究意境,做学问有三境界,教学也有自己所要达到的境界。何谓语文教学的新境界呢?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是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认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  相似文献   

6.
谢丽蕴 《语文天地》2014,(31):73-74
“老师,您不要生气,我总觉得最近语文课上得沉闷了些,总想睡觉。《记念刘和珍君》有必要上那么多节课吗?我们很多同学远没有您那样喜欢鲁迅,也难达到您理解的深度。虽说语文课上您也让我们畅所欲言,可您不觉得那离我们太遥远了吗?与其让我们对那些遥远的事件发表意见,倒不如把时间放在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望老师考虑。”这是笔者批阅学生随笔时读到的一段文字。这段话让笔者思考:我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犤一犦批阅学生随笔,我读到这样一段文字:“老师,您不要生气,我总觉得最近语文课上得沉闷了些,总想睡觉。《记念刘和珍君》有必要上那么多节课?我们很多同学远没有您那样喜欢鲁迅,也难达到您理解的深度。虽说语文课上您也让我们畅所欲言,可您不觉得那离我们太遥远了吗?与其让我们对那些遥远的事件发表意见,倒不如把时间放在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望老师考虑。”说实话,读了这段话,我很有些悲哀,也有些埋怨,但我不能不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相似文献   

8.
追梦     
教语文,是语文教师天天过的日子。学语文,是学生们天天过的日子。如果问一句:我们的教师语文教得幸福吗?我们的学生语文学得幸福吗?我们会听到怎样的回答呢?哪个教师不愿把语文教得有滋有味?哪个学生不愿把语文学得多姿多彩?人心所向,大道至简,"享受语文"就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心愿;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沧州语文人"不懈地追寻着梦中的那个理想家园:共享语文每一天——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因此,今天我们要重振语文教学的精神必须由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而目前对学生兴趣的调查表明:学生对文学、语文、语言课的兴趣呈依次减少的状况.这与我们在语言教学中没有抓住文学特质一文学的艺术美有关.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关键就是要抓住语文教材中的艺术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注重强调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人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得以个性化阅读感悟了吗?没有!实现了学生阅读感悟的个性化了吗?也是没有!为什么就是如此?当从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去研究,当人们能够研究出一定的结果时,再予以一定的重视,给学生换个角度思考还是可以真正落到实处的。  相似文献   

11.
在改新接班级的作文,作者看到其中一篇竟然没有一个标点,不禁抱怨连连:都初二了,不知是怎么念书的?也不知以前的老师怎么教的?当时差点将这习作撕了,可转念一想:自己平时莺视标点符号教学了吗?否!周围的语文教师重视标点符号教学吗?否!忽视标点符号教学,在语文教师中大有人在!其实,乱用、错用、甚至不用标点符号的不仅仪是学生,在教师巾也很常见,更别提社会上的其他人了.不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极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愿意将爱语文的感情,以学习、研究语文为乐的热情传达给学生。事实上,真正用情教学的教师又怎能不会感染学生呢?而同样融入感情去学习语文的学生又怎能学不好语文呢?喜欢语文,爱语文!希望学生也爱上语文!有人说:发自内心的话就会深入人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怀有一份真感情去教语文,定能换来学生真心实意地学。在浩瀚的语文学习的海洋中,乐学乐教!  相似文献   

13.
有专家提出,学生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去学"生",这里的"生"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大致包涵学生的生活、生存乃至生命。这就从一定意义上给我们带来这样的思考:我们诸多的阅读教学课堂,真正给学生以学"生"了吗?应当说还是完全没有。专家所言有道理乎?有!践行所言去实现学生语文学习的学"生"又必须做到些什么?我们当应从哪些方面去着手呢?现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肤浅的思考和不尽成熟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老师,感谢您,感谢您这三年来一直陪我们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领悟做人的道理,感谢您教我们学习语文的方法,使我们爱上了语文,爱上了阅读,使我们都变成了美丽的天使……”每当翻开学生的毕业留言时,我更坚信“两周一次的读书交流会”的做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倪 :李老师 ,您是中学语文教师 ,又是作家 ,首先我想请您谈一谈中学生该如何进行课内、课外的阅读 ?您又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的 ?李 :我现在教高三 ,高三的语文练习与文学完全是两码事 ,语文练习是为了应试的。这也不能说绝对的课内或课外 ,语文练习的范围已经很窄小了 ,高三学生做的也都是课外阅读练习 ,高三的教学不是从文学的角度出发 ,它是把文学作品当材料 ,当作机器上的一个部件 ,让学生把它拆开来 ,用一种固定的目光去分析它。我也是语文教师 ,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主要是指导学生读《当代》、《收获》等杂志。中学生阅读的…  相似文献   

16.
学当语文教师——这是于漪老师的话。原话是:我一辈子教语文,一辈子在学当语文教师。于漪在学,我们更要学,要在学,要一辈子学。学当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学着做两点:一、学着热爱我们的学生1.面对学生,我常怀愧疚感大凡学生考上好的学校,我常会回到家中,倒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想:假如当初这些学生换作别的老师来教,假如后来我换作别的方法去教,也许他们考上的,远不是今天这一所所学校!  相似文献   

17.
我的心里话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廖老师在全班念了我的作文,并让同学们向我学习。老师念作文时,我隐约听到有人议论。只是不知道在议论什么,我也就没太在意。一下课,好多同学问我:“海滩上的‘天涯海角’离公路有多远你知道吗?怎么可能‘遥遥望见有两块巨石’呢?那巨石有多高啊,你是怎么上去摸到‘海角’两个字的?”听大家这么一说,我才意识到我太夸张了。同学们都说海滩离公路有几公里远,坐在车上根本不可能看到巨石。只是我去海南时太小了,已经记不清是怎么到巨石那儿的。至于距离有多远,这个我实在不清楚也没有去查。关于摸到“海角”这两个字,我可能…  相似文献   

18.
幸福的语文课堂拥有和谐的师生气氛,教师课堂教学充满激情,能带领学生遨游在知识海洋,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如何在新课改的春风吹拂下营造幸福的初中语文课堂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课堂幸福就存在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拥有健康平和的心态,善于改变课堂教学的努力,有效去营造幸福的课堂,去实践幸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幸福的课堂中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很多学生问过我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我便反问他们:你每天都能写日记吗?你常常留意自己初次听到的那个词语吗?你愿意每天用十分钟练习写字吗?主题班会上有你的发言吗?……他们都说:这些太平常了,和学好语文有关系吗?其实,“习惯形成自然”。有一句话说得好:“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我常常想,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可以看作:“播种习惯,收获能力。”———语文的能力其实就是平时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积累而成。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受益匪浅。一、养成耐心写字的习惯书写可以看出一个人…  相似文献   

20.
童年我做过无数金色的梦,但从没有梦见自己会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高中毕业那年,赵埝中心小学招考合同制教师,我被录用了。领导分配我教三年级语文,我不以为然:一个堂堂的高中毕业生,教小学三年级,还不是绰绰有余?然而事实并非如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的课不但吸引不住学生,还在黑板上写了一些不规范的字。学生议论纷纷:“这样的老师能教我们吗?”是呀,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怎么办?我的耳畔又响起了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