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自16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起,经历赫尔巴特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及杜威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争论,经由凯洛夫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我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进这种教学形式,它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杜威就在《芝加哥实验学校》中倡导教师研究儿童,通过对儿童学习兴趣的持续研究以判断课程和教材是否适宜每位儿童的发展需要。国内这一研究主题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提出了“为了每位儿童发展”,每位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教师去接触每个儿童,在观察和交流过程中才能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3.
一、杜威的“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是从儿童的经验出发组织教材,并让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把教材变成直接的个人经验。(一)提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挑战,社会要求学校培养有创造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人。而传统教学不能适应美国社会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派”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社会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与之相对  相似文献   

4.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杜威的这一思想在教育界影响很大.将“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运用于中学教育就成为今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面便是“以教师为中心”,后者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通常采用集  相似文献   

5.
一、理论来源及标准 “以学生为中心”这个理念来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强烈反对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儿童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将“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运用于现代教育观念中就成为今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祁华 《红领巾》2007,(11):28-29
1.19世纪初。在英国中部的约克郡,女性着红装表示“我已经结婚”,而着绿装则表示未婚。[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拜伦减肥     
拜伦是19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诗人。同时,他被当时的女流们称为“最具魅力的男人”、“最完美的情人”。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自16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起,经历赫尔巴特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及杜威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争论,经由凯洛夫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我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进这种教学形式,它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都作出了巨大贡献。课堂教学评价是伴随着课堂教  相似文献   

9.
一、高中“导生制”的提出背景 “导生制”产生于19世纪初的英国,其操作模式是先由教师教年龄大的学生,再由学生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或学习差的学生。因由教师贝尔和兰卡斯特创制,故被称为“贝尔-兰卡斯特制”,也称“导生制”。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理解 1.概念的提出 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地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有3次。第1次在19世纪的欧洲,主要倡导者是卢梭(J.J.Rousseau)等人;第2次在20世纪初的美国,主要倡导者为杜威(J.Dewev)等人;第3次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遍及美、欧、亚洲等多国,主要倡导者为布鲁纳(J.Bruner)和施瓦布等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性学习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教学模式,教育学家们认为:教学不是追求“结论”,而是“解释”材料,学习者“通过自主地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梁启超对日怀有亲切感。原因有四 :一、受到 19世纪后期一些有识之士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对日思想的熏陶 ;二、日本明治维新给梁启超以改革中国的素材 ;三、时下流行的中日“同文同种”之说的影响 ;四、国内外形势迫使他向日本靠拢 ,为中国前途找出路  相似文献   

12.
传统教学理论,从十七世纪的夸美纽斯,到十九世纪的赫尔巴特,直至以凯洛夫为代表的某些现代教育理论,都是把教学过程看成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看成是教师“教”的过程。而这种传统的教学观点,早已为资产阶级教育家杜威所反对。杜威把这种学校看成是“静听的学校”,把儿童从这种学校中获得的知识称为“冷藏的死知识”,但杜威因此而走向另一极端,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做中学”的过程,导入了实用主义的泥坑,否定了系统理论的教学。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许多进步教育家,试图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来分析探讨教学过程的本质,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认识世界的辩证过程,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形成世界观、道德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把科学探究置于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首要地位,指出:“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那么,什么是科学探究?怎样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此,将自己对有关科学探究理论学习的理解以及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的认识加以整理,与同行交流。一、探究式教学的提出20世纪初,针对脱离儿童生活经验、纯知识灌输的美国传统教育,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的主张。杜威认为,科…  相似文献   

14.
英国是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奉行“均势外交”的典型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步入了相对衰落的历史发展时期,逐步放弃了建立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光荣孤立”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参战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引起了国际关系的一系列调整。本文旨在论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与法国、德国和苏俄的外交政策上的一系列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试析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美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入手 ,分析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在此背景之下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 :重视“经验” ,倡导儿童和知识相统一以及重视活动。  相似文献   

16.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渊源,来自于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杜威的教育理论特别强调,儿童教育要“尊重人类自由的天性”“尊重儿童的心灵”“遵循教育的规律”。“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知识接受对象转变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一)建立学生观  相似文献   

17.
故事发生在19世纪初,美国一座偏远的小镇里。镇中心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木材富商,富商有个19岁的儿子叫伯杰。一天晚餐后.伯杰站在自己房间的窗前欣赏深秋那美妙的月色。突然。他发现院外的街灯下,站着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青年,一动不动地凝望着他。透过微弱的街灯,他分明看到,那青年身着一件破旧的外套,清瘦的身材,人显得很羸弱,满头金发乱蓬蓬地遮住了半张脸。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经提出了“教育即生活”这一极具新颖性和号召力的教育信条。他认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正经历着一个彻底的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必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足一个历史范畴。早在两千多年前,孔予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到19世纪初,西方许多国家用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进入20世纪,西方学术界提出了“给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并不是指名义上的平等……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每个人的特点的”的观点,这就意味着教育公平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突出学生作为个体所具有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探究式教学的渊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即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的主张。20世纪中叶,美国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J.J.Schwab)在多年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