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呼啸山庄》是艾米丽·勃朗特的代表作,受个人经历与所处时代的影响,《呼啸山庄》体现出了浓郁的哥特魅力。本文以经典哥特小说为基础,对《呼啸山庄》与哥特式写作传统之间的联系进行论述,首先对《呼啸山庄》中哥特小说传统的继承进行了分析,然后进一步探讨了《呼啸山庄》对哥特小说传统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呼啸山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米莉·勃朗特作品很少,只有一部小说和一些诗歌。但她仅有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在100多年来掀起了阵阵研究热潮,在过去十几年里更是引起了东西方文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研究和评论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释《呼啸山庄》的各种意义:《呼啸山庄》主题阐释与比较;《呼啸山庄》的艺术魅力研究;《呼啸山庄》的比较研究;希斯克利夫形象研究;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  相似文献   

3.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者艾米丽.勃朗特用离奇、浪漫的笔触描写了19世纪的英国乡村庄园生活场景,并以此为背景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讲述了两个家族两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作者受哥特式小说风格影响在作品中揉入了大量的哥特因素,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神秘、曲折,因而更加吸引读者。本文就《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因素展开探讨,分析哥特式小说在英美文学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生态理论为研究《呼啸山庄》提供了新的视角。《呼啸山庄》中所描写的呼啸山庄及居住在山庄里的人们是自然的化身;画眉田庄及田庄中的居民是文明的代言人。《呼啸山庄》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蕴含了人类历史上从膜拜自然、敬畏自然到过度掠夺、压榨自然再到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伴随着当前生态问题的日益凸显,《呼啸山庄》中所影射的文明与自然的关系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以生态学的视角解读这篇名著,《呼啸山庄》中所描写的画眉田庄及田庄中的居民是现代文明的代言人,而呼啸山庄及居住在山庄里的人们则是大自然的化身。《呼啸山庄》中主要人物之间的矛盾蕴含了人类历史上对大自然观念逐渐转变的生态学观念。伴随着21世纪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呼啸山庄》中所反映出来的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与融合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与警示。  相似文献   

6.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描写了弃儿希斯克利夫对呼啸山庄进行报复的故事。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运用娴熟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超自然现象与现实相结合,塑造出独特的哥特式恐怖、阴暗的氛围。本文从哥特文学特点的角度分析《呼啸山庄》中的哥特书写,剖析其典型的哥特特征,深入探讨该小说在背景、人物、情节和主题四方面展现出的哥特文学独有的阴森、恐怖和黑暗的特点,以此让读者深入了解《呼啸山庄》独特的文学魅力以及艾米莉·勃朗特独具一格的写作风格与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7.
从整体上来看,《呼啸山庄》中的语言较为朴素,但是却充满了生机,与此同时小说有很多段落可以有诗歌以及散文的语言特色;主要阐述了《呼啸山庄》的创作背景,分析了《呼啸山庄》的语言特色以及译本语言比较。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和希腊神话中描述的原型进行对比研究,提出希斯颀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是古老的爱的原型的再现;《呼啸山庄》是人类集体无意识及艾米莉个人天才的结晶。这个结论解释了艾米莉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来自何处,也藉此解开了《呼啸山庄》中一些长期困惑人们的谜。  相似文献   

9.
[导读]艾米莉·勃朗特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独特个性的小说家,可惜她在世间仅度过了30个春秋就撒手人寰。她的诗歌被评论家们赞赏,她留给后世的惟一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呼啸山庄》发表于1847年,它独特的风格和故事使其在同时代的作品中脱颖而出。19世纪后期的英国文学正处于现实主义批判时期,大多数作家描写的人类矛盾斗争都是纯社会性质的,而《呼啸山庄》更多关注个人与世界的斗争。小说中塑造的阴郁、充满着矛盾疑惑、经受着狂风暴雨洗礼的世界,既是指我们生活的环境,也象征着人类难于驾驭的复杂内心。“呼啸”这个词形容在大自然逞威的日子里,这座山庄所承受的风啸雨吼。从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对人性的阐述。虽然在那个时期,现代主义尚未形成,然而,后代的评论家都认为,《呼啸山庄》带着强烈的现代主义气息,其创作写法与20世纪的现代派表现手法不谋而合。小说看起来只是一个爱情复仇的故事,人物场景都不算大手笔,可情节和语言蕴含着强烈的诗意和神秘主义、谜一般的思想内涵及奇特的想像力。正因如此,自20世纪以来,文学评论家从社会、人性和爱情等不同的角度评价和探讨《呼啸山庄》这部小说的社会意义和艺术成就。英国评论家戴维·赛西尔曾说过,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中,《呼啸山庄》是惟一的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住其光辉的小说。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 ,爱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似乎被其姐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所掩盖 ,但在西方 ,更多的人赞赏《呼啸山庄》 ,这可能与民族文化心态有关 ,因为后者较多理性精神 ,而前者以表现激情见长。文章试图通过对《呼啸山庄》所表现出的激情的分析 ,揭示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呼啸山庄》作为英国文学史上叙事作品的典范,它的叙事方式的创新和突破,推动了世界叙事文学的发展。本文试图借鉴中、西方现代叙事学理论,从叙述者这个方面对《呼啸山庄》的叙事特征及功能做初步的研究,较为全面地掌握《呼啸山庄》的叙事特性。  相似文献   

12.
艾米莉在创作《呼啸山庄》之前大约10年间,陆续写出了《贡达尔传奇》诗歌和抒情诗约200首,为《呼啸山庄》的写作进行了充分准备,这些诗歌成为艾米莉惟一的传世之作的母腹。贡达尔诗作内容丰富,人物众多,结构复杂;其多重叙事,多声齐鸣的技巧和众多的人物都在《呼啸山庄》中成熟地得到了再现。  相似文献   

13.
《呼啸山庄》这部19世纪英国文学代表作之一,就诞生于英国著名女作家勃朗特姐妹当中的艾米莉·勃朗特的笔下,小说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令人匪夷所思的爱情悲剧故事,而这个爱情悲剧故事与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心理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为了能够更好地读懂和理解《呼啸山庄》这部伟大作品,本文从心理、性格等几个方面对《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原型分析的角度,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凯瑟琳之爱与希腊神话中描述的爱的原型进行对比研究,指出他们的爱是古老的爱的原型之再现;《呼啸山庄》的成功既归因于艾米莉敏感的心灵和高度的创造性,又归因于民族集体无意识。借此试图探索《呼啸山庄》与人类文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自问世之日起,《呼啸山庄》就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而百年不衰,研究《呼啸山庄》的著述也层出不穷。运用叙事学理论考察《呼啸山庄》的叙事技巧,呈现出多样化的叙事视角交替使用、戏剧化的多重复调叙事结构、具有显著后现代特征的叙事时空三个方面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1847年出版了《呼啸山庄》这部小说,1943年天才作家张爱玲出版了她的代表作《金锁记》。刚刚出版的时候《呼啸山庄》并不被评论界看好,甚至被指责为"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可是在20世纪30年代,《呼啸山庄》的作者却被誉为"三姐妹中最伟大的天才"。方平先生更是认为《呼啸山庄》"足以和莎士比亚的伟大的戏剧前后辉映"。张爱玲的《金锁记》在当时得到了化名为迅雨的傅雷的高度赞扬。一、形成孤独性格(一)出身卑微  相似文献   

17.
安淇 《中学生英语》2016,(6):119-120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兼诗人,《呼啸山庄》是其发表的唯一一部小说。小说围绕主人公希克利和卡瑟琳的爱情悲剧,展现了轰轰烈烈的爱、深入骨髓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残酷无情的报复。1.《呼啸山庄》国内外研究综述在国外,《呼啸山庄》付梓出版之后,批评声音此起彼伏。20世纪初,文学批评家才开始挖掘其文学价值。1926年Charles Percy Sanger发表论文《呼啸山庄的结构》,成为《呼啸山庄》研究的开山之作。英国批评家阿诺德·凯特尔甚至称其为"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作品。此后研究者运用  相似文献   

18.
杨烨 《海外英语》2014,(10):214-215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的一部小说,但它深受电影界的喜爱,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并且大受欢迎。其中1939年由威廉·惠勒导演的电影《呼啸山庄》是一部比较经典并且成功的影视作品,该文通过与原著进行比较,分析了它们在主题方面的差异。电影《呼啸山庄》通过情节上的删改,突出了爱情主题,淡化了复仇主题。通过比较研究电影与原著的差异,有利于了解电影与小说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呈现方式,并且共同领略它们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从叙事隐喻与叙事功能的视角对《呼啸山庄》中的风意象群进行解读,认为在《呼啸山庄》中,风以及类似风或与风相伴随的物体构成了一个完美的风意象群,它是小说文本中激烈的情绪与情感宣泄的叙事隐喻,既具有维度又具有功能,其维度构成了作品思想内容的组成部分,其功能体现在叙事隐喻的主题化色彩。风意象群的叙事功能体现在破坏一系列稳定性的环境,而文本对不稳定性因素进行解决则推动了《呼啸山庄》的叙事进程。  相似文献   

20.
周春红  段惠琼 《海外英语》2013,(6X):210-211
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批评的一个分支领域,其反对男性对女性的压迫,提倡自然与女性的和谐发展。艾米莉·勃朗特与托马斯·哈代分别通过《呼啸山庄》和《德伯家的苔丝》,深刻批判了欧洲父权制社会的不平等,以及塑造了凯瑟琳与苔丝的新女性形象。该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重新解读《呼啸山庄》和《德伯家的苔丝》,并探讨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