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主义思潮自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西方传入中国,揭开了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序幕。由此迄于20世纪初年,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社会主义”的中文译名,是这一思潮在中国社会展开的初始时期。社会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有一个突出特点:它是作为求强致富、维新改良、社会革命的附属物被传入中国的,其时它虽不能等同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但又包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若干内容。社会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的展开,不仅刷新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面貌,而且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演变方向增添了新的内容,尤其是在文化上突出了中国社会处于近代阶段与水平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思想是陈独秀整个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早期奠基、转型发展和拓展反思三个阶段。陈独秀社会经济思想虽然由于时代和他个人自身条件的限制而具有某些缺陷和不足,但总的来看,它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至今对我们仍有启迪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情愫,在陈独秀前期的思想和革命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陈独秀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时代,陈独秀就是这个时代的一位爱国者。作为爱国者的陈独秀,其前期(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即辛亥革命前后,五四前后,建党前夕。 毛泽东说过:“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来决定。”我们研究陈独秀的爱国主义思想发展,就要根据当时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情况,来研究他  相似文献   

4.
国民性改造思潮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人对于国民性改造的思想,萌芽于鸦片战争前后,到20世纪初成为富有社会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并一直延续至今。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显示出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学习西方认识的深化。本文所考察的是国民性改造思潮兴起的背景与思想渊源、以及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后,在我国近代史坛上涌现出了一批以御外侮、雪国耻、振国威、励民气为主题,通过记战事以表达其反侵略思想的战纪史著。它们立足现实、研究当代史强调“经世致用”,形成了一股颇有生气的爱国主义战纪史学思潮。本文试图以记叙鸦片战争的战纪史著为主要内容,拟对近代爱国主义战纪史学的兴起、所反映的时代思想、史料价值及其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地位作一分析。一、战纪史学的兴起任何一种史学思潮的出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其一定现实的社会根源,与那个时代的急遽变动息息相连。以记述鸦片战争为主题的战纪史学的出现,掀起了我国近代爱国主义史学的第一次热潮,而这一爱国主义史学的勃兴,正是近代中国社会巨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宪政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与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勃兴密不可分。它以西方宪政模式为旨归,是中国近代社会各种现代化思潮的一分子。李大钊的宪政思想是同清末民初宪政思潮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宪政思想的萌芽、发展和转变深受当时宪政思潮的影响,可以说,李大钊宪政思想的发展历史在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末民初宪政思潮演变的历史面相。  相似文献   

7.
吴星云 《历史教学》2004,1(12):25-29
乡村建设思潮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重要思想潮流之一.该思潮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几个主要的思想派别.各派别间虽存在共性却隐含着较多分歧.这些分歧使这场社会改造大潮最终潮起潮落,难以完成中国乡村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柳亚子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和坚定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在辛亥革命时期,他顺应历史潮流,从赞成康、梁维新主张,到信奉孙中山暴力革命;以文学为武器,同情、宣传、鼓吹革命,对资产阶级的软弱,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都表现出了极度的不满。时代在不断造就、完善着柳亚子。柳亚子的革命思想又在影响、推动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带有多重身份的人物,他是晚清的状元,又是杰出的资产阶级实业家、教育家,著名的资产阶级立宪派的领袖。他的思想涉及到许多方面,本文拟就他的实业思想作粗浅的探索,剖析他的实业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评述其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一、走上“弃官而营实业”的道路张謇(1853—1929年),字季直,号啬庵,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人。他的一生处于近代中国急剧动荡的年代,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是他实业思想形成的背景。 19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掀起了一股洋务思潮,洋务思想家们惊呼古今之变局,要求变法,要求借法自强。到70年代,洋务运动的经济重心转向发展民用企业,以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同时求得国家的富足,从而使国家强盛起来。当时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而这些企业的创办促使了中国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毛泽东对中国文化典籍涉猎极广,钻研精深.从1910年秋天起,他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对毛泽东早期的中西文化观发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有陈独秀、杨昌济等人.青年毛泽东高度评价陈独秀传播西方文化和思潮的功绩,"认他为思想界的明星",他的活动,"留着大大的一个纪念于新思潮"(《湘江评论》创刊号).毛泽东按照陈独秀"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决择人间种种之思想"的号召,力图要在中西文化和思潮的比较中,找到一种有效地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武器.杨昌济是毛泽东的伦理学教师,对中国古典学术思想和文化传统有深刻的理解,对于西方的学术和文化的认识也达到了深湛的程度.青年毛泽东坚决反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他要求大力引进西方文化来改造封  相似文献   

11.
陈天华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是近代资产阶级爱国主义宣传的急先锋.不仅如此,他在教育理论上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理论.反对传统的封建教育思想,倡导学习外国的长处,开办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主张全体国民的教育,尚武教育,女子教育,开办半工半读学堂等,都成为中国近代国民教育思潮中的重要内容,对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对教育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教育该何去何从?近代中国的每位教育家都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出于对现实教育的苦心求索,并从中国历史和国外经验中得到的有益启示,促成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教育思潮高潮的形成.在当时众多教育思潮中,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尤为深远.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样式有职业教育思潮、平民教育思潮、乡村教育思潮、民众教育思潮、生活教育思潮、生产教育思潮等,其主张是要求教育的宗旨、目标、形式、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适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潮以御外、强国、改革、进步为主旋律,经历了四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新的时代特色和阶级特征,形成了结构复杂、层次繁多的近代爱国主义思潮,并从一个浪潮走向第一个浪潮。鸦片战争后的经世、洋务、维新、革命等社会思潮,无不首先作为蕴藏着爱国主题的社会思潮出现。  相似文献   

14.
在晚清,使“天下”转为“国家”和“民族”的过程构成了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大部分篇章。与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青年陈独秀最初主张以思想文化的启蒙来解决中国问题;而在构建“国家”(state)、“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nationalism)、“爱国主义”(patriotism)等思想概念中,却接受和消化了西方词汇及其概念思想,并渐渐从一位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变成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最终形成以“马克思的阶级战争说”解决中国问题的主张。研究陈独秀的早期思想,特别是晚清来自西方政治词汇及其概念系统对其早期思想形成之影响,对于全面把握陈的早期思想和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彭平一的<冲破思想的牢笼--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一书对近代中国100余年启蒙思潮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根据其发展走向作了五个阶段的划分.该书始终把民主和科学的传播置于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主流位置,并揭示了中国近代启蒙和救亡互为表里,并辅并行的特点,反映了作者将对近代中国启蒙思潮的遗憾转化为对现实的忧惠的抚今追昔初衷和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首先,社会主义一直是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不倦的选择与追求;其次,和民族主义一样,社会主义也贯穿于近代各种思潮之中.五四后,更准确地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分为两条思想谱系向前发展:一条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实践,另一条是以报刊编辑、大学教授为中坚的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追求.这两条思想谱系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存在着不同,我们在研究近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时,应对这两种思想谱系及其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加以区分.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社会主义模式对近代中国知识界产生过重大影响,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深远地影响过近代中国人社会主义观念的认识,就得自于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对苏联"一五"计划的总结.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西方传教士把办学作为其贯穿始终的传教士方式,而这种传教士方式也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梳理了近代西方传教士在华办学历程,据其发展程度和特点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进而分析了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深远影响,首先是冲击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制度,其次加快了中国教育现代化地进程,并且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宗教导向.认为其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的思想发展轨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很有必要对陈独秀的早期社会思想进行研究。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个人与社会;经济与社会;政治与社会:社会发展。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现代性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在近代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二是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方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次启蒙思潮的核心是中国近代社会走向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产物.他的国民改造理论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救国方案不断深化的结果,具有超前的预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具有明显的爱国色彩和思想启蒙的作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思想对当代中国重塑国民灵魂的伟大工程也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是一位在近代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都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几经变化,早期信服民族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推崇宣扬自由主义,五四运动后转向了社会主义。本文探讨的是五四运动后陈独秀由自由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后,他对民族国家、民主自由的重新认识,以及他的思想认识中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