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单元由《放大镜》、《镜子》、《影子》三篇课文组成。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光”的基本常识。具体要求学生认识放大镜的构造和作用;认识镜子能反光和成像;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及其变化。从能力培养上来看,通过观察实验游戏,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即掌握如何使用放大镜,知道镜子能反光,能成像,自己归纳出影子产生的条件及其方向,长短变化的规律。在教学方法上,讲解应避免脱离学生实际,而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游戏、观察、对比、实验、讨论等活动,掌握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一、设计…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表面越光,反射效果越好;知道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2.过程与与方法:能够利用图画、语言对镜子成像的原理做出合理的解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教学准备:平面镜、小件玩具、实验记录表格等。教学流程:一、导入教师出示小镜子,谈话:平时你们喜欢照镜子吗?有没有发现过什么有趣的现象?[评析:教师出示小镜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产生“为什么”并自觉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二、认识光的反射现象⒈…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知道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的东西。 2.会做摩擦起电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演示材料:吹塑纸(有色)剪的小猫一个;丝绸一块;贴有白纸的小黑板一块。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是虚像。 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4.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独立分析概括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教学“镜面对称”时,我事先将一块宽1米、高1.5米的平面镜竖放在讲桌前,让学生依次从镜子前走过,然后交流在镜子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觉得镜子内外的  相似文献   

6.
“镜子反光”是义务教育《自然》第三册《镜子》一课的一个小实验,只因反光现象看起来很简单,初次教学我忽略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结果弄得乱七八糟。第二次教学我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镜子反光”的条件,课上很生动又有趣  相似文献   

7.
作文训练中的“科际联系法”,其含义是注重把作文教学与各科教学相结合,使作文不仅成为培养儿童表达能力的工具,而且成为加深理解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手段.激发求知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思想意识.下面谈谈具体指导方法:实验准备:一枚直径约16厘米、带底架的双面圆镜.要求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火柴一盒,废纸若干张.实验过程:1、看一看,摸一摸,镜的两面有什么不同?(学生轮流上台观察,酿造神秘的氛围,吊吊学生的味口).2、教师指出镜子的构造特点,然后比较:平面镜、凹面镜各有什么特点?(锻炼学生分析、归纳、表达的能力).3、做凹面镜聚焦的实验.(示范之后,由学生亲手操作,要注意安全.注意实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4、小结凹面镜作用.(加深巩固知识)5、讲一个科学家利用凹面镜原理死里返生的故事及凹面镜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习作练习:以实验课为内容,可以写记叙文,亦可以写实验报告及读书笔记一类,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五章79页习题4谈到:“玻璃是透光的,镜子却能很好的反射光,为什么?找一块破镜片,刮去它背面的部分涂层,这部分还能照出像来吗?镜子是靠什么来反射光靠什么来反射光的?”在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所给答案是:“因为镜子背面镀有一层金属,使光不能透过,镜子靠这层金属来反射光,刮去这层金属,没有东西反射光,镜子就不能成像了。”笔者认为“刮去平面镜背面部分涂层后,没有东西反射光,镜子就不能成像了”这句话欠妥,并对此进行了实验:在刮去平面镜背面部分涂层后…  相似文献   

9.
贝维声 《教师》2014,(35):18-19
笔者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多年,在一次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教学活动中,善于观察的学生偶然发现物体在两面平面镜中成多个像的奇特现象后,提出了新问题.教学后,我尝试用两面平面镜进行实验,发现出乎意外的实验现象:当两面镜子的夹角不同时,在镜中能观察到的像的个数也不同,不只是两个像,可以是3个、4个、5个像无数个像.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究素材,应该让学生们对平面镜成像探究得更深入、更透彻一些,以便促进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全一册<内能>一节的教学中,关于"压缩空气时内能增加"实验的教学要求是:"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用光的反射定律加以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物和像是等大的,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和像的连线和平面镜垂直,再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帮助学生形成虚像的概念。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把这个梦幻般的“虚像”直观化,使学生能牢牢地“抓住”平面镜中的“虚像”。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2.通过“做一做”,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点,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3.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的能力。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各一张,正方形手绢一块,长方  相似文献   

13.
王战先 《物理教师》2001,22(5):19-19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教学形式:在教师的启示下,由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索,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教学器材:平面镜、平板玻璃各一块,相同的钢笔电筒二支,铁皮夹子二只,刻度尺一把.(二个学生一组)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及平面镜成像的规律。2.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镜子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在交流过程中学会倾听和尊重别人的意见,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认识几种磁铁 :条形、蹄形等。2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 :磁铁能吸铁 ;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3 .培养初步的实验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磁铁吸铁的性质。2 .难点 :对学生掌握、概括知识能力的培养。3 .课型 :科学实验课。  三、课前准备物品 :各种形状的演示磁铁各一个 ;每组若干个磁铁 ;每组一盒实验用小物体 (曲别针、大头针、木片、纸片、玻璃片、布、钥匙、硬币、笔帽、小刀、牙膏皮、金属钮扣等 ) ;每组一个盛有水的玻璃杯 ,内装两个曲别针 ;两个水槽。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  相似文献   

17.
在几何光学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传统习题: 人高1.5米,站立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要看到全身像,平面镜至少多长? 答案是:平面镜长至少需要0.75米。对这一结论,学生是不够信服的。有些学生还做了实验,发现在小于他们身高的二分之一倍的平面镜中也能看到全身。于是他们就更有理由来怀疑原题的答案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知道,这类题目无论题意中是否明确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揭碎等,都可以加快溶解。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课前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坏(每组2个)、玻璃律、冷水(盛于水槽中)、热水(盛于2把热水瓶中)、高锰酸钾(每组6包)、表格(每组一份)等。学生准备每组一块手表、一块抹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前几天,老师在帮邻居看小孩时,遇到很难克服的困难,今天,希望大家能帮老师解决:3岁的明明,在他爸妈刚离家不久,便哭喊着要喝糖水,可是老师在他家厨房找遍了也没找到白糖,而只找到一块很大…  相似文献   

19.
“做一块卵石”一课的知识目标是: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知道岩石风化的原因、水流的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能力目标是:通过分析卵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由于卵石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卵石走过的漫长“道路”学生是无法直接感知的。若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用图片观察,用语言讲解,则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如果把实验手段和电教手段综合利用起来,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的平面镜现象"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能力,提高学习能力的素材。依据学生探究为主线,通过实验进行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较好地完成探究过程,从而落实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