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铜器在商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众多青铜器中纹饰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的纹饰装饰着各种青铜器,起到不同的社会作用。在众多纹饰中主要的有饕餮纹、夔龙纹等,还有云雷纹、涡纹等其他纹饰,这些纹饰在各种场合中起到重要的主要,服务于商代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商朝时期神圣而庄重的活动,青铜器便是祭祀的重器,是那个时代宗教祭祀文化的典型代表,对青铜器的研究亦能对商朝美学思想进行汇总,商代青铜器不仅是生产力的代表,而且带有浓厚的统治阶级统治欲望,对青铜器的研究离不开它的形式美,从祭祀与纹饰两方面,分析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为人们了解商代历史文化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虢国青铜器纹饰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以其精美多样性在中国青铜器发展上占有重要一席,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虢国青铜器纹饰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趋向朴素、明朗、简洁,反映了虢国文化独特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典型代表,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生时期。青铜器作为中国奴隶社会特有的一种器物,充分的体现了奴隶社会明上下,别等组的礼制意识。而最能体现殷商青铜器设计个性的,是这一时期青铜器中的象生遣型。本文就以青铜尊为靖影对商代象生形设计的遣型、纹怖等物化表征进行阐述,从而折射出那个时代所独有的审美形态和美学意识。  相似文献   

5.
商代晚期是我国古代青铜嚣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青铜铸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和提高.青铜器艺术成就也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铜器的纹饰艺术,文章意从形式美的原理对商末青铜纹饰予以分析,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新干青铜器的虎形造型及纹饰,分为立体雕虎、图案化的透雕式虎足和线刻虎纹三大类。其中最典型又最负盛名的,就是立体雕虎中的伏鸟双尾青铜虎。新干青铜器的虎形造型及纹饰,是商代青铜文化在江南的典型代表,既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又展示江南区域文化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7.
该文着重探讨楚青铜器纹饰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装饰特征 ,阐明其相应的文化背景 ,指出楚铜器纹饰在审美上求奇、求美、花样翻新的价值取向 ,乃是楚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积淀的结果 ,同时又与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有关。在楚人独创精神的培育下 ,楚铜器龙纹逐渐演化成为具有楚域风格的装饰纹样。  相似文献   

8.
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楚文化的代表性墓群,其发掘出土的青铜器、漆器等器物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其在造型、纹饰和艺术风格上明显受到楚文化的影响,表现为象征性、情感性和多元性的审美特征,是战国早期楚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9.
鸱纹在商代后期至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造型和纹饰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易于辨认,鸱即猫头鹰,用它作为祭祀重器的装饰纹饰,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本文试从商周时期的青铜形尊、卣的艺术特征分析开始,通过青铜器社会中的功用以及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及商周先民思维习惯、社会风俗入手,分析一下形尊、卣的社会本质及内涵,有助于我们理解商周社会的宗教、礼仪、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美学、艺术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楚纹饰的表现对象、发生机制、深层内蕴进行了探讨。就表现内容而言,楚纹饰有自然形纹样和几何形纹样,其中又以龙纹、凤纹、鹿纹、圆涡纹、神灵鬼怪图案最富特色;从发生机制上而言,它乃是楚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积淀的结果,与巫官文化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同时,它又是楚人对自身艺术经验的总结,对前人艺术经验的继承和创变的结果;从深层内蕴而言,楚纹饰“艺术--巫术一体化”现象是楚人生命的符码化形态,它复现了楚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意识、审美追求和浪漫情调。  相似文献   

11.
蚌埠双墩春秋墓出土的金箔饰件以“鸟、蛇、太阳”为图像,其装饰美感是体现钟离方国地域特色的图腾崇拜文化产物,有着深层的艺术意象发生因素。图像蕴含着宗教内涵的符号,并将多种装饰图像的艺术美感有序糅合在圆形构图中,整体图像的象征符号、图像构图及设计美感更具深邃内涵,与钟离方国的生存繁衍、器物使用、以及阴阳观念等密切联系,也是古淮夷文明的延续。  相似文献   

12.
马家窑彩陶在不影响实用(包括日常使用和礼用)的基础上,逐步增添审美的附饰和纹饰,不断对造型稍加变形,以趋于美观,是实用与审美的巧妙结合。马家窑的先民们由观物取象而获得陶器造型和纹饰的灵感,由所见所感而激发创造性的模仿,并对物象加以简化和抽象化,使它们呈现为独特的几何形。与此同时,他们还近取诸身,在陶器器形和纹饰中表现人体形象,舞蹈彩陶盆就是一个典型。其他如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以及神人纹等,都体现了人体对彩陶造型和纹饰的影响,而陶器纹饰中能通过线条写意、表情,更是彩陶的精妙之处,并且在对称、韵律和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构图中自发地体现了和谐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徽州古民居木雕装饰图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徽州古民居木雕装饰图案的产生和演变分析,探讨徽州古民居木雕装饰图案的艺术特色。结合徽州古民居木雕装饰图案的题材分析,总结其文化价值中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黑白装饰画,是以黑、白对比为造型手段,画面主题以黑、白形体的巧妙组合来得以充分表现,具有高度概括的艺术特色。黑白装饰画的空间表现、造型特征、表现方式具体体现在用黑白构成的外在形式美,灵活运用点、线、面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使画面黑、白、灰变化丰富,虚实层次错落有致以及黑白艺术效果单纯、明朗、强烈,自然带有强烈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性。  相似文献   

15.
玄言诗与宫体诗中的物象是从山水到美人的演变,是从追求本质真实到执着现象真实的转换,这充分表明了东晋到南朝物象地位变迁的轨迹。玄言诗中的自然山水以象征化、简约化的形态彰显自身,宫体诗中的物象具有鲜明的感官化、唯美化的新变特征。主体的不同心态促成了二者各异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6.
工笔花鸟画的显著特征之一是装饰美,装饰美对于工笔花鸟画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其美感的体现主要通过色彩、线条、造型、构成、肌理等方式传达。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应立足于传统中国画艺术,融合东西方艺术,拓展工笔花鸟画更加广阔的表现领域,使其更具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7.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scholars have defined the decorative narrowly and subordinated it to informational text. Yet, current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decorative elements elicit emotion-laden reactions that may precede cognitive awareness and influence interpretation of images. We conceive the decorative in design, and specifically color, as a complex rhetorical phenomenon. Applying decorative and color theory and analyzing design examples illustrating aesthetic, ethical, and logical appeals, we present a range of potential uses for color in electronic media.  相似文献   

18.
闽东地域性美术资源丰富多彩,形式独特。从美学意识上分析,闽东美术内容上追求通俗易懂;情感上追求象征寓意;形式上追求乡土味和装饰意象,表现出"拙"与"真"的特点,意象所创造的审美感受具有多样性。将这些美术资源引入课堂,既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还将使闽东的美术教育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主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建筑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武当山建筑群由玄帝修真故事而成整体,各宫观造型独具个性,形成了武当古建筑独有的审美价值。建筑装饰纹样是随着建筑出现而产生的,以直观的视觉形象表达非物像本身意义的内容,其艺术特色和美学意蕴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之中,武当建筑木雕的风格与形式具有独特的道教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