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奏演员     
来自法国马赛的一个学生夏令营访问一所学校,这所学校的教育以艺术见长,中法两国的孩子进行了交流表演。真的,中国孩子们的表演很出色,孩子们发挥了自己的最好水平,许多高难度的曲子也被孩子们演绎得行云流水。演奏结束,法国孩子的带队老师一脸疑惑地问:“你们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独奏演员?”校长说:“因为我们的每个孩子都很出色。”法国老师仍然一脸迷惑。轮到法国孩子表演了,一共六个节目,没有一个节目是独奏表演,所有的演奏均有多个孩子参与。这下轮到校长迷惑了。他问法国老师:“孩子们是不是特别喜欢合奏?”法国老师说:“对,合奏需要配合…  相似文献   

2.
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问道:“要是你在野外真的迷了路,怎么办?”我有意识地让学生的思维放一放,学生们议论开了。有的说:“如果我白天迷了路就看太阳。”有的说:“假如我晚上迷了路就望北斗星。”还有的说:“下雨迷了路我就找大树帮忙,因为树叶稠的一面是南,稀的一面是北。”我一面让学生起立仔细观看窗外的梧桐树是不是这样,一面启发他们回忆太阳升落的情景。孩子  相似文献   

3.
乃庆  冬昱 《同学》2006,(11)
2006年,又一档真人秀选秀节目“绝对唱响”新鲜出炉了!与“超女”和“MY SHOW”比赛不同,“绝对唱响”摒弃了单一的选手演唱方式,创造性地采用了男女对唱的比赛制度。一对对青春靓丽的少男少女组合在舞台上展现他们的活力与实力,这样的比赛是不是更有新鲜感,也更有可看性和悬念性呢?“绝对唱响”在2006年造成的轰动效应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然而,隐藏在这场华丽赛事背后的故事或许会更令我们动容——令人惊异的是,参加“绝对唱响”的选手中,竞有很多都来自单亲家庭。为何如此之多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出现在了选秀节目中?在台上深情对唱的男孩女孩们,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他们又经历过怎样的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4.
小班孩子入园后,经过一个阶段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课程学习,大部分孩子愿意在老师的鼓励与指导下,自己动手尝试做事。但是也有经常摇着头说“老师,不会解纽扣……我真的不行……不行”的孩子;也有的孩子态度很坚决,非要成人帮忙不可,否则会出现如哭闹等情绪上的反应。这些情况在家庭中往往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让孩子享受     
从表面看来,享受孩子这一理念似乎充满了温情和关怀,仿佛真的转变了教育观念。但我认为,这种提法恰恰暴露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弱点,颠倒了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享受孩子”的主体是谁?是老师,是家长!而孩子成了什么?成了他们享乐的工具!正因为要“享受孩子”,所以不少老师总喜欢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题,叫学生对他们掏心掏肺,为此还沾沾自喜,自以为得计。倘若学生真的有话想说,而且愿意说,他自然会主动  相似文献   

6.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许多幼儿园都在为大型文艺汇演忙碌着。教师不敢怠慢,提前一两个月就开始排练节目,常常挤占正常教学时间。这一过程也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因为排练过程对孩子来说机械、枯燥、毫无乐趣。对不太善于表演的孩子来说,节日带给他们的则不是快乐、欣喜,而是被人遗忘、忽视进而引起孤独感。我们不禁要问:到底为谁过节?孩子为谁表演?镜头一:排练节目孩子们在场地上跟着教师做动作。“手抬高!××,往哪儿站呢?你们的队形呢?大家眼睛要向前看,表情呢?头要摇起来呀!对了……”老师不停地说。孩子们神情紧张地盯着老师,一方面…  相似文献   

7.
“择差”教育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警示:是不是这样的‘择差’学校足够的多就解决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很多走上歧途的学生在回顾自己历程的时候,总会说上一句:如果那时老师再鼓励一下我,可能……是啊,老师的一句鼓励,有时就会成为一个孩子一生的转折点。未雨绸缪,让学生在还没有变成所谓“差生”的时候就回归正常了,这是所有人的愿望,这当然需要老师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学生足够的耐心。  相似文献   

8.
赵芳 《早期教育》2005,(3):20-20
星期一早上,我一来园,军军、源源、佳佳等小朋友就围着我说:“赵老师,赵老师,昨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我看到你和孤儿在一起。”“我妈妈说你领养了一个没有爸爸妈妈的小妹妹。”“我看到你做了爱心妈妈啦!”……他们的话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关注:“真的?赵老师上电视了?”“可惜我没有看见。”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刚才大家和邹老师合唱了一首《咏鹅》,欣赏了江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骆宾王的故事》,接下来请观看许老师和孙老师表演的《七步诗》。”孩子们高兴得欢呼起来。“同学们,我是两千年前曹操的大儿子曹丕。”孙老师大摇大摆地走上讲台……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评论得头头是道……这是校本课程《快乐诗词诵》课堂上的一个精彩片段。下课了,孩子们意犹未尽。“这节课上得这么快?”“哇噻,这么多老师同时给我们上课,真过瘾!”是呀,多位教师同时上一节课,教师简直成了电视上的节目主持人,采用互动对话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孩子…  相似文献   

10.
表演性质的公开课在实际教学交流活动中并不鲜见。那么,“借班上课”是不是就一定能够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水平呢?面对素不相识的学生,教师如何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情况的有效教学?李镇西老师只选择作文课做公开课,因为可以预先通过学生作文了解学生,那么别的课、别的学科呢?为什么公开课会落到这样尴尬的境地?请看《话说“借班上课”》。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0月30日傍晚6点多,成都市翡翠城小区一名10岁男孩从自家住宅楼上自杀身亡。据了解,这名男孩是成都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因观看朗读比赛时说话被老师留下体罚,并逼写一千字检查,称“写不出就去跳楼”,最后孩子真的选择跳楼身亡;语文书上写着“老师我做不到,跳楼时我好几次都缩回来了”,反映了孩子内心的挣扎。  相似文献   

12.
试卷中有一道题:用“不是……就是……”造句。有一位优生这样造句“:这些天复习考试,因为我考试成绩不好,爸爸不是打我就是骂我。”这让我很是惊讶:这位学生在班上的成绩是优秀的,他不可能考不及格。他的家长,我是了解的,是一位很民主的家长,应该不会对他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怀着疑问,我在课余询问了这位学生“:这些天你的爸爸真的对你不是打就是骂?”“不是。”“那你为什么在造句的时候那样写呢?”“这不是造句嘛!”孩子一脸无辜地看着我。“造句不就是编吗?”孩子又说道。凑巧的是,晚上回到家里,我看到二年级的女儿的试卷上面也有这样…  相似文献   

13.
午餐吃芹菜,孩子们一个个面露难色,似乎在说:“老师,我不喜欢吃芹菜。”   唉,孩子挑食的毛病真的很顽固,几经劝说,还是白搭。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心甘情愿地吃芹菜呢 ?正当我大伤脑筋时,忽然看到王谛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芹菜,我故意大声问道:“王谛,你怎么吃得这么香呀 ?”“因为黑猫警长要想变聪明,就要什么都吃,这样就能抓到搬仓鼠了,我就是黑猫警长。”   王谛这样一说,许多孩子都开始动勺子了,因为平常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看《黑猫警长》,而王谛在班上又是大家崇拜的“黑猫警长”。我赶忙接话说:“对,芹菜里有很多的…  相似文献   

14.
说“识数”     
孩子识数与否,家长和教师都是非常关注的。当看到很小的孩子能从1、2、3……往下说,一直说到100,200……有人难免满心欢喜,认为孩子已经在“识数”的道路上走得很远,识数的水平已相当不错;还有人看到孩子仍要靠掰手指头来计数、计算,就显得忧心忡忡,认为孩子笨,连“数”也不识。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这些人的认识对不对呢?  相似文献   

15.
导入新课时,我提问:鳄鱼是不是鱼 ?有的学生说鳄鱼不是鱼,因为鱼终生生活在水中,而鳄鱼有时生活在陆地上;也有学生说鳄鱼不是鱼,因为书上说鳄鱼是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动物。   看来,学生对于爬行动物的了解已不再是“一张白纸”,学生的回答提醒我,学生已经通过多种途径积累了一定的认知经验,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建构新知。   我接着问:你们认为还有哪些动物是爬行动物 ?学生纷纷举手──海龟、蜈蚣、蜥蜴、蚯蚓、蛇、蚂蚁、鳖、壁虎、鳄鱼……是爬行动物。但认识并没有统一,“蛇没有脚,它不是爬行动物”,有学生提出反对…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个性化表达等等不绝于耳。在课堂教学中,阅读和表达外显为“读”和“说”。可我们往往忽视了从“读”到“说”中间的非常重要的隐性过程——“想”。一、是不是已经想好了?——做好“说”的准备现象:“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语段),读后说一说……”读书声刚落,教师随即请学生就“了解”“看法”“想法”之类的问题进行解答,有时没等学生反映,就示意一生站起,并不忘笑容可鞠地说声“错了不要紧,关键是勇气”。也偶有三四个抢答的小手立即高高竖起。难道学生的思维速度真的如教师料想得这么快吗?仔细想想,答案很明…  相似文献   

17.
人们都说他有点石成金之术、变废为宝之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无论多么顽劣、多么笨拙的孩子,只要经他点化,都会脱胎换骨。同事问他:“你用什么办法使那些自卑的学生不自卑,骄傲的学生不自傲?是不是有什么秘笈没有公开?”老师说:“我哪里有什么秘笈?我只说一句话就足够了。”同事问:“哪句话?”“每个人都是天才。”“这话有什么新鲜?”“对于自卑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不必自卑’;对于自傲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也不必自傲’。”每个人都是天才@小黄  相似文献   

18.
对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要准备好一块“橡皮擦”。这不,班级日志上写着,晨晨上课被教数学的周老师批评。下午放学,我找晨晨了解情况,他不服气地说:“周老师故意找茬儿,我上课根本没睡觉,她冤枉我了……”我耐心等他把话说完,然后问他:“你是不是还生周老师的气呢?”他拗着头说:“有一点儿。”何止有一点儿,我看得出,他的抵触情绪还很强烈。如果不及时将他的情绪加以疏导或排遣,肯定会影响他的学习。怎样让他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件事呢?我想了想,对他说:“其实你也很在乎周老师对你的感觉,不想和老师抵触,是吗?”他点了点头,表示接受我的看法。我…  相似文献   

19.
乐乐语录     
生日问题孩子:“妈妈,我什么时候过生日?”妈妈:“6月15日。”孩子:“那您呢?”妈妈:“6月10日。”孩子:“怎么,您只用了就把我生下来啦?”5天吃啥补啥爸爸:“来,吃块鸡腿,吃了它你就能跑得快了。”小明:“为什么啊?”爸爸:“因为‘吃啥补啥’呗!”小明:“真的啊?老师说我的计那是不是要多吃几个计算小鸡钻蛋壳老师给一群小朋友上生物课,看了孵化小鸡的全过程。老师问:“看见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大家觉得奇怪吗?”一个小朋友举手说:“奇怪。老师,要是能看见小鸡是怎样钻进蛋壳的,那就更奇怪了。”看图写话大人们说,这是一个关于智慧和友情的…  相似文献   

20.
“古怪”     
语文课上,学生正在自由朗读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老师,古怪是什么意思?”一个学生站起来问。“我认为这里是说猫的性格很特别,使人觉得很奇怪。”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老师,我认为您有时候也有点古怪。”另一个孩子突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