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取4克NH_4NO_3,0.5克NH_4Cl4克Zn粉放在表面皿中,混合均匀,堆在一起,在中间滴入1—2滴水于物堆上,反应立即进行,产生白色烟雾,和兰色火焰,并发生嘶嘶声音。如在混合物中加入少量Ⅰ_2即发生紫色烟雾,反应颇为壮观。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化学中,要求在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上掌握一些常见的重要的离子的鉴定,像SO2-4的鉴定方法.在初中是这样讲的(试用教材、教改实验试用教材、课本):“在有少量稀H2SO4的试管里,滴入几滴BaCl2溶液和稀HNO3,观察发生的现象.(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H2SO4+BaCl2=BaSO4↓+2HCl,此反应可用于检验H2SO4或由电离时能产生SO2-4的化合物.”而高一课本则是:“在分别盛有H2SO4、Na2SO4、Na2CO3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入少量BaCl2溶液,在3支试管里都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下沉后,倒去上面的溶液,再注入少量HCl或稀HNO3,振荡,观察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一、甲酸还原Cu(OH)_2的实验 1.试剂与配制: ①5%CuSO_4溶液(7.5克CuSO_4·5H_2O溶于93.6ml水中) ②10%NaOH溶液(11.1克NaOH/100ml水溶液) ③甲酸浓溶液(~80%) 2.操作与现象: 为了便于观察和对比,令反应在U形管中进行,采用水浴加热(90~95℃)。 先在U形管内倒入约20~30ml 10%NaOH溶液,使液面距管口约5cm。(如下图所示)从管口[Ⅰ]小心滴入3~5滴5%CuSO_4溶液,液面有Cu(OH)_2淀沉。然后慢慢滴入8~  相似文献   

4.
a.减缓反应速率。实验室制乙炔,因CaC2与水反应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泡沫,实验难以控制,就是使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效果也不甚理想。若实验前先向容器中加入CCl4等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的有机溶剂至淹没电石约2/3处,再通过分液漏斗直接滴入蒸馏水,由于碳化钙被四氯化碳所淹没,从而使水与碳化钙的接触面减小,同样可以达到降低反应速率减少或几乎不产生泡沫的目的。b.防倒吸。像HCl,NH3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时,一般用倒挂的漏斗防倒吸。若用图1所示装置,使用有机溶剂亦可达到防倒吸的目的。其原理是:当HCl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从管口出来时,…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化学中 ,要求在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上掌握一些常见的重要的离子的鉴定 ,像SO2 -4 的鉴定方法。在初中是这样讲的 (试用教材、教改实验试用教材、课本 ) :“在有少量稀H2 SO4 的试管里 ,滴入几滴BaCl2 溶液和稀HNO3,观察发生的现象。 (生成不溶于稀HNO3 的白色沉淀 )H2 SO4 BaCl2 =BaSO4 ↓ 2HCl,此反应可用于检验H2 SO4或由电离时能产生SO2 -4 的化合物。”而高一课本则是 :“在分别盛有H2 SO4 、Na2 SO4 、Na2 CO3 溶液的试管里 ,各滴入少量BaCl2 溶液 ,在 3支试管里都有白色沉…  相似文献   

6.
1.先打开制氢气简易装置中胶皮导管上的弹簧夹C,锌跟稀硫酸即发生反应,产生的氢气经检验纯净后,夹好弹簧夹C停止制氢气备用。 2.打开制氯气装置中的弹簧夹A,再打开分液漏斗的盖子,转动活塞使盐酸慢慢滴下跟高锰酸钾反应,待产生的氯气从导管中排出到接近蒸馏烧瓶颈的支管口时,立即制取氢气并点燃,将导管伸进蒸馏烧瓶颈内,管口氢气的火焰对着支管口氯气出口处,这时,氯气已从管口冒出,氢气的火焰即由淡蓝色变为苍白色,并有许多白雾产生。  相似文献   

7.
以铁钉作阴极、石墨棒为阳极,在U型管中做电解饱和食盐水演示实验。在引导学生观看两极产生气泡,并用酚酞试液滴入阴极区变红,用湿润的Kl-淀粉试纸放在阳极管口变蓝,启发学生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后,为了防止学生误认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一定是H2、Cl2和NaOH,促  相似文献   

8.
[操作]在茶壶内装满浓度为1%的铁铵矾溶液。将六个酒杯并排放在桌面上。a为空杯,b杯内放入少量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粉末,c杯内滴入少量百里酚蓝试液,d杯内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e杯内滴入少量甲基橙试液,f杯内滴入几滴氰化钾溶液。  相似文献   

9.
在讲述初中化学第181页“稀硫酸跟氯化钡的反应”那段课文时,我作了这样的安排。先做演示实验,向盛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里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生成了白色沉淀物),滴入稀硝酸,振荡(沉淀不消失)。在学生看清实验现象后,就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实验看出,稀硫酸跟氯化钡起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硫酸钡沉淀。H_2SO_4+BaCl_2=BaSO_4↓+2HCl  相似文献   

10.
一、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如右图所示,将A、B两支内径为4mm的玻璃管加热弯成图中形状。将A管(2)装入0.4克NH_4HCO_3后,用短胶管将B管与A管连成一体。用试管夹夹住在灯焰上加热5秒钟,再在A管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由红变蓝,产生的另一种气体可在B管的管口处滴入2—3滴澄清  相似文献   

11.
1.向过量的硝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反应完全。再向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试判断:(1)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无沉淀产生,则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还可能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2)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有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硫酸,则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可能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3)反应完全后,溶液中的阳离子只存在大量Fe2+时,则沉淀中一定含有。2.把含a mol B(aOH)2的溶液加入含b mol NH4Al(SO4)(2硫酸铝铵)的溶液中。当a与b的比值不同时,反应的离子也不同,此时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也不同,将结论填入下表。3.A…  相似文献   

12.
看点一: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例1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 SO2+OH-=HSO3- B.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Ba2++SO42-=BaSO4 C.将盐酸滴入氨水中: H++OH-=H2O D.碳酸钡固体与盐酸反应: BaCO3+2H+=Ba2++CO2↑+H2O  相似文献   

13.
苯的溴代反应是苯的重要性质之一。它证明苯分子里的氢原子能被别的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在有催化剂 Fe存在情况下 ,苯与溴能产生下列反应。C6 H6 Br2Fe C6 H5 Br H Bra.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b.实验准备。1取 2 5 m m× 2 0 0 mm具支试管改装成反应管 ,底部制一约绿豆大小的洞 ,在洞口放少量石棉 ,用吸铁石吸取 3~ 4g铁屑 ,放入具支试管 ,在烧瓶中装入稀氢氧化钠溶液 ,液面以低于具支试管底部1~ 2 cm为宜。2左锥形瓶内装有 CCl4,右锥形瓶中放入少量蒸馏水 ,并使导管口接近液面。3在分液漏斗中 ,先注入约 8m L 的苯 ,再取一支长细…  相似文献   

14.
<正>题目已知还原性:SO_3(2-)>I(2-)>I-。向含a mol KI和a mol K_2SO_3的混合液中通入b mol Cl_2,充分反应(不考虑Cl2与I2之间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a≥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O_3-。向含a mol KI和a mol K_2SO_3的混合液中通入b mol Cl_2,充分反应(不考虑Cl2与I2之间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a≥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O_3(2-)+Cl_2+H_2O==SO_4(2-)+Cl_2+H_2O==SO_4(2-)+2H(2-)+2H++2Cl++2Cl-B.当5a=4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4SO_3-B.当5a=4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4SO_3(2-)+2I(2-)+2I-+5Cl_2+4H_2O==4SO_4-+5Cl_2+4H_2O==4SO_4(2-)+  相似文献   

15.
我们采用下述方法制取Fe(OH)2,经过反复多次实验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在较长时间内看到白色沉淀。1、装置和药品Fe屑、稀H2SO4、NaOH溶液、气球、Y型玻管2、操作(1)先将Fe屑和稀硫酸加入b管,两者反应,产生H2。如图1。图1  (2)将b管逆时针旋转120°,利用b管中产生的H2赶走C管中的空气。如图2。(3)将图2顺时针旋转120°,沿a管滴入NaOH溶液于C管,待b管反应较缓慢时,在a管口系上一掐瘪的气球。如图3。图2图3  (4)将图3顺时针旋转60°,b管反应后生成的FeSO4溶液部分进入C管,这样在C管中就能在长时间内…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2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2-2中,未对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用量作具体说明,笔者在实验中滴入少量H2SO4溶液后发现,反应至变色的时间过长,不太适合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1 问题的提出铜与稀硝酸反应如下 :3Cu + 8HNO3 (稀 )   3Cu (NO3 ) 2 +2NO↑ +H2 O实验现象应该为生成无色的气体 ,但往往观察到的是气体遇到空气后变为红棕色。同时产生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污染环境 ,需改进。2 操作步骤及现象          图 12 1 按图 1所示连接好仪器。2 2 取下b端胶塞将铜丝一端插入胶塞内约0 5cm处。另一端绕着玻璃棒盘成螺旋状。2 3 把U形管略向b端倾斜 ,从b端加入稀硝酸至满 ,将带有铜丝和玻璃棒的胶塞塞紧b端管口 (不能混入空气 )。反应开始由慢到快 ,液面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浅蓝色。随着…  相似文献   

18.
把铜丝绕成螺旋状,固定在橡皮塞上,螺旋部分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使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氧化铜。(此操作也可以在实验前先进行) 在水槽中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一小试管一氧化碳气体,用食指堵住管口拿出水面,再用胶头滴管迅速向试管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堵住管口振荡,石灰水不变浑浊,然后把表面带有氧化铜的螺旋状铜丝加热(不要烧红),插入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中学参考书中表示新制的Cu(OH)2与醛反应的方程式最常见的为:醛+Cu(OH)2、→酸+Cu2O↓+2H2O(1)也有教材表示为:醛(2)认为难是同四羟基会铜离子电离出的少量Cu2 “离子反应.为证明两个方程式哪个更确切,做了如下实验: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2%CuSO4溶液,滴入少量10%Na0H溶液(此时CuSO。过鼾,加乙醛0.smL,加热煮沸,结果无砖红色沉淀·2在试管中加入适量2%CllS04溶液,滴入10%N4OH溶液至CllS04刚好沉淀完全,再加乙酸0.smL,加热煮沸,结果无砖红色沉淀.3.在试管中加入适量2%C4504溶液,滴入10%…  相似文献   

20.
第一节 镁和铝1.将一定质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稀H2 SO4反应 ,生成H2 2 .8L(标准状况 ) ,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 (   )。A .2g  B .4g  C .8g  D .10 g2 .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 ,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 ,还是后者滴入前者 ,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   )。A .NaHSO4和Ba(OH) 2B .AlCl3 和NaOHC .NaAlO2 和H2 SO4D .Ba(HCO3 ) 2 和Ba(OH) 23 .下列各物质中既能与稀H2 SO4反应 ,也能与NaOH反应的是 (   )。①NaHCO3  ② (NH4) 2 S ③Al2 O3④Al(OH) 3  ⑤AlA .③④ B .③④⑤ C .③ D .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