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三代至明清,古代中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大致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通过对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检讨,总结其参考价值和历史教训,对我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征途中选人用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北朝都实行曹魏开创的九品中正制。但是通过具体的研究却发现,北周政权并没有继续沿用九品中正制,而是恢复了汉代的察举制度。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大概与九品中正制已经走向没落,北周权力核心的组成人员出身不高,生活在该地区的士族实力较弱、地位不太显赫有关;也与该地区文化相对落后,统治核心成员实在想不出更好的选官制度不无关系。不过,察举制度也并非北周政权选官的主要途径,而且在实施中也存在着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3.
贪污腐败问题与选官制度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夏商周.世卿世禄制度;春秋战国,客卿制度;秦,皇帝直接任免;两汉,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至清,科举制.虽然这些制度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弊端.而且,它们也没有解决腐败问题.但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对当代廉政文化的建设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特别是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4.
钱建立 《考试周刊》2009,(25):234-236
1883年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确立了“考绩制”的选官方法,但这一制度并未迅速全面地铺开,在改革执行的最初20年中,“分赃制”仍与其并行。文官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最初改革进展缓慢,主要是政党政治和政党斗争所致。  相似文献   

5.
征辟制度作为汉代主要选官方式之一,是适应当时制度环境发展需要特别是选官方式超越与创新的产物,有着较为独特的内涵与品性、严格的标准和资格限定以及不可或缺的考铨机制。征辟制开创了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新途径,是历史的进步。就其本质而言,征辟制只是封建专制制度下无法消除的一种特权现象,至汉末已经不符合人才选拔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荐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春秋以前,士卿大夫均得到世食采邑,并延及子孙,即所谓世族世官。这种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科举选官制度的创立不仅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学术、文化乃至社会风气等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对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开创了近代文官制之先河.然而,由于科举制度本身的缺陷,它对中国古代社会也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选官制度,作为近年新增加的一个考点,渐渐地成为一个热门考点.2012年江苏省高考材料题21题就考查了科举制.但是现行的各种教材因为篇幅所限,仅以简单的语言概括性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三大重要的选官制度:汉代的察举制,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以及隋至清的科举取士.在高于教材重材料解读的现行考试模式下,如果教师本人不对这些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挖掘,教学中就会出现困于教材而无法拓展的问题,也不利于学生对选官制度进行深入的了解.有鉴于此,在对相关资料进行研读的基础上,现将汉代的选官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9.
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选官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及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日本自公元630年开始派遣遣唐使以来,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在“大化改新”之后,积极仿效中国,颁布一系列法典,积极引进中国的律令制度,实行了与唐制基本相同的贡举制。比较分析中、日两国这种选官制度对中国现在的公务员制度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专题提示选官用人乃国之大事 ,为了保证人才选拔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 ,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 ;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中兴以人才为本” ,自古有“得人皆昌” ,“失贤者亡”之说。因此认真总结中国古代选官用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知识梳理1 .重要的选官制度(1 )汉代 :察举制 ,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等内容。其中察举和征辟是两汉选官最主要的途径。(2 )魏晋 :九品中正制。(3 )隋到清 :科举制。…  相似文献   

11.
科举制度的核心要义是考试选官,近现代西方国家吸收了科举制度中的考试任职因素建立起文官制度。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主要以近现代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又继承了科举制度的某些因子建立起来。由于民国中期以后的文官制度体现出一种专制与民主的混合物特征,因而其制度运作的效果显示为:民国文官制度期望以考试实现两官分途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而通过考试选官维护社会稳定则达到了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先看这样一道选择题:下列对汉朝选官察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而建立的B.内容包括察举、皇帝征召等C.察举制是两汉选官的重要途径之一D.西汉选官的主要依据是门第族望众所周知,随着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政治精英转换理论假设经济现代化是精英现代性转换的前提。然这类观点无法解释清廷精英政治理念多元化的潮流,制度变迁则是解释精英现代性转换的重要替代变量。清末教育制度和选官制度变革是清末精英现代性转换的主要机制。进士馆学员和游学毕业学员的史料分析表明,学堂西学教育和游学机会进一步丰富拓展了进士群体的法政知识和职业技能;选官制度改革则为进士群体政治理念多元化提供了机会空间;以选官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变革加剧了清末统治集团新旧精英的分化,在清廷推翻后依然持续。制度变迁使传统的精英再生产模式逐渐蜕变为现代精英再生产模式,为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新的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14.
刘金银 《新高考》2006,(5):64-67
[学法点津] 1.本剖趣主要包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制度以及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内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赋税制度是重点。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出发,对一些重要制度的利弊得失的概括和总结是难点。  相似文献   

15.
【考情分析】专题热度:试题难度:☆高频考点:分封制、宗法制、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省六部制、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县制、行省制)、选官制度(科举制)、监察制、内阁制和军机处;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特点,小农经济的特点,古代土地制度,商品经济的发展及阶段性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政策)。考题类型: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解析题,以选择题为主。考查特点:试题考查角度新颖,往往古今贯通、中西结合,关注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降,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如何选官""如何管官"是我国古代吏治的两大主题,集中体现在官吏的选任、考核、监察三大制度上。其中,举荐制是一大历史进步,有利于激励官吏的进取精神,而科举取代荐举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官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亦有力遏制了在选人用人上的任人唯亲、贪污腐败之风,对古今中外产生过重大影响并有着深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科举制是从隋至清历代封建王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而设科考试以考察人才、选拔官吏的制度。其具体历史沿革,粗略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具有主导地位的选官制度。其肇始于隋朝 ,确立于唐朝 ① ,历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 ,其间虽有中落偃伏 ,却一直沿用不废 ,日趋完备、精细 ,具有很大的合理性。“所谓科举制度 ,就是按照不同的科目通过考试来选取人才的考试制度”② 。与以前的选官制度 (如察举制度、征辟制度、九品中正制 )相比 ,考试虽非科举制度首创 ,但是在选官途径上 ,科举制度一改过去以官吏推荐为选举的主要途径之做法 ,首创“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平民自愿报名参加官府考试 ,通过考试获得受选资格 ,充分体现其平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汉代察举制度的由来、得失及顺帝时期所作的改革,认为,汉代的察举选官制度虽然比及“任子”制度有所进步,可以为封建统治集团注入新的生机,但由于当时统治集团日趋腐败,即使察举制度再有所改革,也挽救不了汉王朝一步步走向覆灭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