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孙子兵法·形篇》战略思维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子兵法·形篇》主要论述了敌我力量对比决定战争胜负的问题,提出了"先为不可胜"、"先胜而后求战"、"修道而保法"、"胜兵若以镒称铢"等实力制胜原则。孙子的这些主张,说明战略思维的本质就是谋先胜之道,要处理好"先胜"和"争胜"的关系;战略思维的基本模式就是通过"度、量、数、称、胜"进行系统分析;战略思维的目标取向就是虽然看似"无智名,无勇功",但却能够实现"自保而全胜";将帅要具有"见胜"和"战胜",即认识战争和指导战争的战略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使乱臣知惧,烈士安谋",就是小说《红线传》的思想主题,即警示那些怀有贰心、企图作乱天下的各路枭雄,不要目空一切,为所欲为,要恪守臣道,安分守己,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其思想价值主要体现在,以"国家意识"为立意基础,反映了有唐一代一些缙绅士子的精神境界;劝喻一切有过错的人们要"自新"和"赎罪",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非战争手段夺取战争胜利的思路,反映了对和平安宁的热爱和追求;以"贱隶"而身怀绝技的故事,告诉人们不可轻视小人物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是一部围绕如何"战胜"而展开战略思维的战略著作,透过对"胜"的本质、目的、手段的科学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战胜"的战略思维观念,不仅对于军事和战争领域的战略指导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企业战略管理亦具有借鉴价值。对孙子"谋胜"战略思维观念及其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启示进行探讨,对于企业战略管理者大有禆益。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既是现存最古老的战争与战略理论著作,也是优秀的军事哲学和战略思维著作。其深厚的战略文化底蕴、科学的战略思维方式、至高的战略谋划境界和精妙的战略思维艺术,无疑对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具有科学的借鉴。从《孙子兵法》战略思维的战略价值观、战略思维模式与方法及战略思维境界等方面,探讨了企业战略管理"胜在战略决策、赢在战略思维"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孤"和"寡人"二词历来被释为王侯自称的谦词,但学术界对此争论不断。文章结合二词的本义,对《左传》中二词的全部102条用例进行了穷尽性的分析、比较,认为春秋时期诸侯有凶事时自称曰"孤",其余一般情况下自称为"寡人",即"有凶称孤,无凶则称寡人"。  相似文献   

6.
"全胜"战略建立在"先胜"、"可胜"、"必胜"与"易胜"基础之上,其核心思想就是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种手段"示力"和"施力",掌握战略主动权,创造全胜实力,达成追求和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标。求之于势,建设威慑型现代后勤,兵不顿而利可全;以镒称铢,建设军民兼容型现代后勤,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知彼知己,建设精确型现代后勤,致人而不致于人;因敌制胜,建设攻防兼备型现代后勤,故能自保而全胜的后勤战略抉择,将奠定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先知、先备、先行、先战的基础,真正形成"后勤不后"的战略优势。  相似文献   

7.
李美芳 《现代语文》2009,(11):131-133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圣人",《论语》是其思想的结晶,被奉为"经典"。"儒家"是一种学派,不同于西方以"圣经"为依归的基督教等宗教。"儒教"非教,"儒教"之"教"非"宗教"之"教",乃"教化"之"教",同时也具有"政教"之"教"的含义。"征圣"和"宗经"在现代社会仍然不可或缺,同时更应牢牢把握"非教"这一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孙子兵法》是东方战略思想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运用战略思维揭示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解决战争相关问题的理论巨著。《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表现在:立足国家最高利益来进行战争指导的顶层设计;全面综合分析和判断战争胜负;超出一般战争思维模式的大战略和大智慧;战争指导的预见性和预前性;透过各种表象,把握战争的本质规律;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治军思想。  相似文献   

9.
"见风"是否要"使舵"成语"见风使舵",据《辞海》(2002年版)释义:"比喻相机行事,随机应变,亦作‘看风使舵'。现多用作贬义。"作文《"见风"是否要"使舵"》对成语"见风使舵"的语义有自己的理解。文章认为"见风使舵"有褒有贬,不能一概而论,关键要看"见"的是什么"风"。如果见"好风"而"使舵",那是"随机应变",当褒;如果见"恶风"而"使舵",那是"同流合污",当贬。褒贬有别,"见风使舵"应有此二解。且读该文: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揭示战争规律,提供战略战术的兵学圣典,它的基本原则和思想在法学领域同样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孙子兵法》中“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思想,奇正相生、能攻善守的战略,因敌变化、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术技巧在法庭诉讼中都有其具体的指导实践的意义,《孙子兵法》应该在更广阔的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1.
《老子》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它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上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主要以"道"为核心思想。《老子》并不是兵书,但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有涉及到军事方面的内容,主要阐述了他的战争观点。《老子》的战争观从现实出发,着眼于战争带来的危害性,提倡"无为",反对一切不正义的战争,但并非完全抛弃战争,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正义的战争是有必要的,这种"不战而战"的思想对中国兵家有很大影响。文章对《老子》战争的起源、战争的策略、战争的后果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曲韶丽 《辅导员》2010,(14):46-47
把玩画作时,山水画中的"空白"艺术,引我深思。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诗人称"空白"为"含蓄",书法家叫它为"飞白",画家称它为"留白",音乐家叫它为"煞声",运用空白手法,可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你看,写景抒情时,龙走蛇飞中,画山画水间,铿锵玫瑰里,留下些许"空白",静谧中犹生灵动,含蓄的意境,坚挺的笔势,亮丽的色彩,美妙的旋律,跃然而出,确能达到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重要战略范畴的"胜",存在于各种集团和各个领域的对抗中。胜既是力量对抗的目标,又是力量运用结果成功的标志。《孙子兵法》对"胜"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这包括胜由争出、胜于全胜、自保而全胜、先胜后战、胜于易胜、胜于无形、不战而胜等内容,这些对于现代商战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萍 《学语文》2014,(5):13-14
师: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看来学好文言文的要诀是一个字:那就是"读"。所谓"三分鉴赏,七分阅读"也就是这个道理。今天我们的语文课堂将开展一系列活动,而所有活动的基础就是要:读准、读懂课文。(投影自读要求:读准字音,揣摩朗读节奏;用相应的符号标出重要的词语;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相似文献   

15.
在十七年宏大叙事的小说中,茹志鹃的《百合花》堪称别开生面。作家巧妙借助战争题材,不仅反映了解放军与人民的"鱼水之情",而且包含了更多的内蕴,即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中的人、人情和人性,谱写了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相似文献   

16.
人生之路,挫折和失败是常有之事,重要的是要学会宠辱不惊,苦乐相伴,且歌且行! 苦乐兮,且歌且行!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当"长风破浪终有时",我言"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言"苦乐兮,  相似文献   

17.
姥爷迷路     
南方有些地方称聪明伶俐、一刻不能停的调皮小孩叫"反斗星",其实成长就是这样的吧,蹦蹦跳跳,翻翻筋斗,今天就和昨天不一样!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中"全胜"战略思维的核心是把握事物运动变化的发展趋势,做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3S"(soldier,student,staff)创新教育模式正体现了这一战略思维。"必以全争于天下"是"3S"创新教育模式的最高目标思维,"知己知彼"是"3S"创新教育模式的根本战略思维,"上下同欲"是"3S"创新教育模式"全胜"的必要条件思维,"以患为利"、"能因敌变化"是"3S"创新教育模式持久"全胜"的保障性思维。  相似文献   

19.
黄侃作《文心雕龙札记》,依傍《文心雕龙》原义,对"位体定势"之术进行了深掘,虽囿于个别篇章而未成体系,但其对"体"与"势"的具体阐释,已颇具灼见:论"文之体",以"大体合六义"而言明写作有一定之规;以"八体并陈"言明风格作为一种文坛现象并陈,并无轻重高下之分;论"文之势",辨析了"势即法度",举"文有三势",从"体势相...  相似文献   

20.
意境"空白"是艺术中"美"的本质的一种体现,它有着丰厚的理论渊源。所谓"空白",就是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给读者再创造和想象的审美空间。高尔斯华绥《黑花》中内容描写和新颖的写作方式均与"空白"意境相切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