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者摇篮》2005,(10):21-21
每位记者都有自己的采访方式,每位记者 都有莫逆之交的采访对象,每位记者都有难忘 的采访经历。经历就是财富,您把这些经历记 下来吧, 《记者摇篮》急切地盼着您的文章!我 们在请您的赐稿的时候,给您的大作规定了写 作内容: “一次难忘的采访”,标题由您自拟。 我们之所以开展这样的征文活动,是为了 更好地落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的原则, “一次难忘的采访”也许更能反映记 者实践“三贴近”的风貌,充分展示记者与采 访对象乃至于和广大读者心贴心的思想感情, 这是我们的一个初衷;顾名思义, 《记者摇篮》 是记者的理论和实践阵地,理应更好地贴近记 者,服务记者,为记者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  相似文献   

2.
本刊“记一次难忘的采访”征文活动开展以来,陆续收到全国各地广大作者的来稿,现从部分来稿中选登三篇,供大家参阅。并希望全国各界有关人士继续踊跃撰稿,参加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3.
9月5日,本刊编辑部召开了“记一次难忘的采访”征文评委会会议。首都新闻界人士、评委曹世钦、李庄、戴邦、孙世恺、王福如、艾丰、陈昌本、铁城、汤世英、何光先、祁守成出席了会议(评委方汉奇教授因故未能出席,提交了书面意  相似文献   

4.
我的上蔡之行,距今快30年了。那是我很难忘的一次采访。此后多年,我结下了浓浓的“上蔡情结”;上蔡人也把我这个普通的记,当成了真正的朋友。  相似文献   

5.
我从事新闻工作还不到两年,但经历过的很多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不久前参加的“老区行”采访活动,更是让我难忘。“老区行”,是由农村大众报丁蓬总编辑主持策划的一次大型采访活动,是《农村大众》向国庆50周年献礼推出的一系列专题报道中的重头戏。整个采访活动涉及沂蒙山区、原昌潍地区和胶东半岛的12个县市区,采访时间从6月26日到7月18日,历时24天。编辑部对这次活动非常重视,从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了包括新闻部主任、记者部主任在内的5人采访小组。同时提供专用经费,配备了专用的采访车和两台  相似文献   

6.
谌贻照 《中国记者》2022,(11):72-73
<正>每一位记者,都有很多次让自己一生难忘的采访经历。而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报道《柳州融水突围记》的整个采访经历,是让我最难忘的一次。这次采访,不仅是对我这名老记者所具“四力”的全面考验,也是自己作为党报一线记者,在全媒体时代实现从传统媒体人向全媒体报道者成功转型的实战历练。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广播电视如何更好地改革与发展,是广播电视战线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问题,需要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和一切关心广播电视事业的人士从理论上予以阐释。为此,江西省广播电视学会学术部、《声屏世界》编辑部将联合举办“广播电视改革与发展”征文活动,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一次广泛的讨论。热忱欢迎广大读者参加这一征文活动,以集思广益,共同为广播电视的改革与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8.
近日,“反对邪教 崇尚文明”展览在京展出,又一次勾起了我四次采访“法轮功”练习者的经历。 今年1月23日下午,7名来自河南省开封市的“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点火自焚,我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摄影报道。随后对刘思影的几次采访,至今令我难忘。  相似文献   

9.
如果不是《军事记》编辑部约稿.我真的不敢在这里谈什么初上“两会”的体会。记得“两会”前记部通知我上会时.心里的感觉是既兴奋,又担心。对于我这位记队伍的新手来说,能参加“两会”报道,不仅是领导的信任,更是一次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可我担心的是.自己常年从事基层部队采访,平时对时政报道了解甚少,第一次上会,写不出东西“砸了锅”咋办?  相似文献   

10.
2007年4月,湖南怀化日报社开展了一次“周边市州行”大型异地采访活动,作为一名参与记者,笔者对这次异地采访经历至今难忘;而采访报道引发的反响,不少读者至今仍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1.
追稿记     
去年初夏的一次追稿,使我永生难忘。 那天下午,我从报社下班回家,路上,一名通讯员告诉我,新店乡石塘村发生了一起啤酒瓶爆炸事件,一妇女被炸伤。他刚说完,一辆“面的”已开到面前,说是送我去该村采访,还要带电视台的记  相似文献   

12.
《新闻知识》编辑部与陕西潼关招商市场开发服务总公司联合举办的“市场经济与新闻改革”有奖征文评选于6月16月揭晓、获奖作品共13篇。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篇,三等奖10篇(获奖作品篇目另发)。 这次征文活动旨在推动新闻界积极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十四大精神,繁荣新闻理论研究,推进新闻改革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质量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两个文明的需要,基于此,在党的十四大召开后不久,本刊编辑部决定开展这次征文活动,于1993年第2期刊登征文启事,从第3期起,开设“市场经济与新闻改革征文”专栏,到1994年2月结束。历时一年。征文期间,广大新闻工作者、新闻界专家和理论研究工作者踊跃赐稿,涌现出一  相似文献   

13.
李宏林 《记者摇篮》2005,(10):19-21
本刊举办的“一次难忘的采访”征文活动,得到新闻界同仁热情支持,不吝赐稿,为刊物增色不少,不胜感激之至。拜读每篇大作,无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似乎又回到了那难忘的岁月, 其间的喜与痛,苦与乐,忧与思,无不跃然纸上。珍贵的经历是难忘的,把珍贵的经历记下来让所有同仁分享这份感动,是难得的,我们的征文活动将持续下去,拜托同仁继续支持。  相似文献   

14.
宿舍里住进一个男军官 走进军事记行列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报社调我时只见其,没见其人,直到调档案时才知我的性别。经过一波三折,我成为《火箭兵报》的一名军事记。到报社上班的第一天,有个男记就对我说:“女人当军事记,麻烦!”第一次下部队采访,就不幸言中。  相似文献   

15.
情到深处自成篇──记一次难忘的采访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唐跃辉仔细算来,从事业余新闻报道工作也有3年多了,虽然发表了200多篇所谓的“作品”,有过几百次的采访实践,采访对象上至将军、明星,小到连队的普通一兵,都随着时光的流逝,其形象在脑海中渐渐淡化了。唯...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日报《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举办的“新闻采写一得”征文评奖结果,于6月21日本刊编辑部召开的评委会上评定揭晓。“新闻采写一得”征文活动,从1990年8月至1991年5月,历时9个月,共收到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稿件500多篇。经过编辑部认真地看稿、筛选;评委们精心、审慎地研究、磋商、反复地评议,最后评出一等奖1篇(北京日报记者纪涛撰写的《功夫在诗外,新闻采写亦如此》二等奖10篇;三等奖20篇;纪念奖15篇。这次征文活动涉及面宽,影响大,反映好。500多篇征文来稿作者,分别来自全国24个省、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评委,我阅读了一部分“新闻采写一得”征文稿件,这些总结新闻采写的心得体会,都是来自各地报纸的新闻记者和业余作者之手,文章比较短,内容生动活泼,读起来朴实亲切。在采访第一线上有那么多的记者,重视采访心得体会的总结这是很可贵的。可见《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举办的这次征文,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也是成功的。从记者们写自己采访中“一得”的内容来看,写得比较好的,可以说是善于总结,写得不  相似文献   

18.
由本刊编辑部同全国县市报研究会筹委会联合举办的“怎样办好县市报”有奖征文,8月中旬在北京评选揭晓:一等奖作品1篇,二等奖作品5篇、三等奖作品11篇、入选作品40篇。10月,将在湖北省天门市召开的全国县市报第六次业务研讨会上,举行发奖仪式。届时对获奖的一、二、三等奖作品,将颁发奖杯、奖金和获奖作品证书,入选作品也将颁发入选作品证书。这次征文活动,从今年1月1日开始,到6月30日截止,历时半年,共收到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19.
雷宇 《新闻前哨》2007,(2):39-40
2004年上海《新闻晚报》内部的一场讨论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和传媒的关注。事情的起因是《新闻晚报》记李宁源采访归来写了一篇章《一名新记的困惑》,述说他采访在阿富汗被恐怖分子袭击身亡的某民工家属时的遭遇:其家人为了不让88岁的老太太知道儿子的噩耗而发生意外,拒绝接受记采访。李宁源退出后,村委会主任却陪着当地领导和一群记,浩浩荡荡地冲进这个民工的家门,领导人在老太太哭天喊地的悲痛中完成了“亲切慰问”,随行记抓拍到了具有“震撼力”的悲痛镜头。李宁源为此发问:在职业与道德面前,记如何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干了30多年记工作。采访的人和事不计其数,但有一件事至今使我难忘,也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